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揭秘朝鮮核技術的幕後力量:到中國留學的海歸

在國際社會一致行動阻止朝鮮獲取武器技術的情況下,朝鮮核計劃怎會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

在試射今年以來的第18枚彈道導彈一周後,朝鮮上周日又試爆了一枚據稱是國內製造的氫彈。這一消息再度使外界注意到朝鮮核計劃的一個重大謎題:在國際社會一致行動阻止朝鮮獲取武器技術的情況下,朝鮮核計劃怎會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

答案也許就藏在學成歸國的朝鮮科學家身上,特別是在中國留學的朝鮮科學家。在有些情況下,這些活動顯然違反了2016年聯合國禁止向朝鮮留學生教授某些學科知識的制裁決議。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通過查閱官方數據、學術論文和大學資料發現,近年來,有數百位朝鮮科學家曾在國外留學,其中很多人的專業涉及聯合國認為有可能推動朝鮮武器計劃的領域。

在朝鮮長達60年的核武器研發階段的早期,依靠的是前蘇聯的技術和專家,後來則依靠伊朗和巴基斯坦。如今朝鮮用的卻是本國科學家,這表明遏制朝鮮的核野心只會變得越來越難。

2011-2016年擔任聯合國對朝制裁執行情況監督委員會成員的Katsuhisa Furukawa說,有必要對在海外(尤其是中國)的朝鮮科研人員予以高度關注。

 

2016年4月,哈工大舉行活動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金京設(Kim Kyong Sol)就是這樣一位科研人員。據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教職工說,在聯合國宣佈制裁決議超過一年後,金京設仍在這所大學攻讀機電一體化博士學位,涉及的領域涵蓋了機械工程、電子和編程。今年3月份,他和一位參與中共軍方航天項目的高級工程師聯名在中國發表了一篇論文。

在應《華爾街日報》請求閱讀了金京設的論文後,Furukawa得出結論:這篇論文涉及了聯合國制裁決議中禁止的一個領域。

作為獨立分析人士的Furukawa說,在外國接受教育的朝鮮人從事多種學科的工作,他們必然為朝鮮的武器計劃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信息。

朝鮮的技術進步已經超出了核科學的範疇。對於試圖阻止朝鮮完善武力以攻擊美國或其盟友的美國來說,任何能夠幫助朝鮮推動太空發射項目的對外接觸或研究都會引起美國的警覺。

朝鮮目前已經發射了地球觀測衛星,這些衛星可用於偵察和鎖定目標。朝鮮還從潛艇試射了導彈,並表示可以發動電磁脈衝打擊,通過引爆衛星上的核裝置來摧毀電網。

研究這一領域的美國專家說,金京設學習的這項技術被稱為磁流變阻尼技術,可用於穩定航天器和減少導彈發射系統(包括安裝在潛艇上的發射系統)的振動,以及降低汽車、建築物和直升飛機內的振動。

 

金京設在哈工大宿舍樓登記簿上的登記信息。

哈工大的教職工說,金京設已於6月份回國。金京設未回復電子郵件。 中共外交部稱,中國政府嚴格執行了所有聯合國對朝決議。 中共外交部和哈工大均未回復有關金京設的問題。

讓美國政府官員擔心的是,在2016年聯合國通過制裁決議前,朝鮮利用了教育制裁不夠嚴格的漏洞,向海外派遣了科學家,並帶回了軍民兩用的專業技術;而且,如果2016年的制裁決議執行不力,朝鮮還可能繼續從中獲益。

一些美國官員擔心,即便制裁決議得到嚴格貫徹,朝鮮可能也已經掌握了充分的本土技術來實現其核目標。《華爾街日報》8月份援引一位美國情報人員的話說,有證據表明朝鮮的火箭發動機是獨立生產的,但近期一份智庫研究報告則暗示朝鮮的火箭發動機來自烏克蘭俄羅斯

國產化宣言

金正恩曾誇耀說,朝鮮試爆的氫彈是國產的。朝鮮中央通訊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簡稱:朝中社)援引金正恩的話稱,氫彈所有構成要素都實現了國產化,從武器級核物質生產工程,到零部件精密加工,再到組裝,核武器生產的所有流程都實現了國產化。

2009年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後,聯合國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敦促各國不要在自己境內進行有助於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的專業化教育或培訓,也不要讓自己的公民提供這類教育或培訓。

2016年1月份,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聯合國為此發佈了具體學科的教育禁令。去年9月,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後,聯合國的禁令範圍擴大到高級工程和材料科學等學科。

聯合國專家在2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說,他們發現,在禁令發佈之後,幾名朝鮮人去年仍在意大利學習物理,另有四人在羅馬尼亞學習材料科學、工程和電子通信。這份報告指出,後來這些學生都重新分配,轉去了禁令之外的其他學科。這些教育機構未回應置評請求。

聯合國專家2016年表示,當年,在禁令發佈前,有兩名朝鮮人在印度一家太空技術中心接受培訓,1996年以來還有另外32名朝鮮人在這裏接受了培訓,其中一人最近主管朝鮮衛星控制中心。印度的這家太空技術中心表示已不再接受朝鮮留學生。

《華爾街日報》查閱了官方數據和接受朝鮮留學生最多的一些國家的大學資料,發現近年來大部分朝鮮科學家在中國留學。據中國教育部出版的一份資料,2015年(最後一個披露官方數據的年份)中國有1,086名朝鮮研究生,較2009年的354人大幅增加。這份出版物未說明這些朝鮮留學生就讀的學校和專業。

中國教育部對尋求置評的請求未做回應。

韓國翰林大學(Hallym University)研究人員對學術數據庫的研究發現,2011-2016年,朝鮮人在國外刊物發表的所有研究論文中,在中國發表的佔60%,文章涉及的領域主要為物理、工程、數學、冶金和材料科學。

自2016年聯合國禁令發佈以來,朝鮮人在中國發表的論文涵蓋醫藥、採礦等民用領域,但也包括如今被禁止的幾個領域,其中包括防核輻射的泡沫金屬材料。

增派科學家留學,歸國後給予其特權已成為金正恩核武器與經濟並行發展政策(即「並進政策」)的核心。並進政策是金正恩在其父2011年去世而掌權後公開推出的政策。

朝鮮曾稱需要核武器保護自己免受美國攻擊。20世紀50年代,朝鮮在蘇聯支持下啟動核武器計劃,多年來一直與蘇聯進行小規模的科學家交流。據歷史學家稱,冷戰結束後朝鮮主要向伊朗和巴基斯坦換取核技術和導彈技術,同時繼續派遣一些科學家留學。

自從2006年朝鮮首次核試驗以來,美國和聯合國的制裁便聚焦於控制流向朝鮮武器計劃的資金和軍民兩用材料。朝鮮問題專家稱,朝鮮通過努力發展更多本土化的武器技術予以彌補。

有關專家和西方國家官員稱,金正恩的並進政策為朝鮮政府培育了一大批各種專業的專家,包括製造火箭用高強度輕量合金的冶金學家,為導彈制導助力的數學家,以及改善定位和偵察性能的衛星工程師。

 

哈工大智能汽車小組的成員。照片攝於2016年10月。

金京設的研究

機電一體化科學家金京設準備把他在磁流變阻尼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何處現在還不清楚。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irginia Tech)教授Mehdi Ahmadian說,這些知識會被用於軍事嗎?有可能。Ahmadian說,他對航天裝置中的磁流變阻尼技術進行過類似研究,這些航天裝置可能包括衛星、天線或反射鏡。

從金京設論文的註腳來看,他的研究經費來自他的中國主管陳照波教授牽頭的一個高超音速飛行器項目。這款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3,800英里(合6,115公里),正在由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研發,用於運載核武器或常規武器。

陳照波表示,在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並在哈爾濱生活四年後,金京設因為制裁問題不得不在博士論文答辯前匆匆回國。陳照波表示,他曾試着安慰金京設,金京設知道自己回國後會失望,他沒有說什麼,但感覺得出來。

他表示,金京設沒有接觸中國國防技術的權限,但隨着金京設的研究進一步取得進展,有可能會用於民事和軍事用途,也包括航天領域。他和另外兩位曾與金京設一起搞研究的教授表示,他們是在今年5、6月份才從學生和同事那裏了解到聯合國制裁行動的。

2010年以來,幾所中國大學與朝鮮的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讓金京設這樣的科研人員到中國深造是合作內容之一。聯合國專家稱,其中兩所朝鮮大學為朝鮮核武器計劃輸送人員和技術。這兩所朝鮮大學是金日成綜合大學(Kim Il Sung University)和金京設的母校金策工業綜合大學(Kim Chae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前聯合國武器核查員、核擴散問題專家David Albright稱,尋求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通常會向國外學習,包括派遣科學家赴海外學習課程和參加會議。他表示,中國的工程院校和培訓項目提供了結交那些可能掌握敏感信息的人士的機會,比如參與軍事項目的中國人。

 

哈工大的機械人控制裝置。照片攝於2016年5月。

哈工大是中國的一流工程院校,除常規民用研究項目外,該校還進行具有保密級別的防務和太空相關研究。該校與金策工業綜合大學和金日成綜合大學簽有合作協議。據哈工大網站上的信息,2013年,這兩所朝鮮大學派出第一批共12名博士生和博士後入讀該校。到2015年,人數增加到28人。

金京設是上述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其研究論文顯示,出生於1975年的金京設此前在朝鮮學習機械工程,後來進入哈工大機電工程學院。該學院在其網站上稱其為中國載人航天項目培訓過人員,並且擁有國防研究方面(包括超精密機械)的設施。

哈工大的教職工表示,金京設和其他朝鮮人在校內保持低調,住在兩居室公寓,很少進行社交活動。教職工稱,這些朝鮮人都享受中國政府的獎學金項目,可免住宿費和學費,每月還可以獲得大約人民幣3,000元(合450美元)的生活費。

一位哈工大的中國研究生表示,這些朝鮮學生從服裝和長相上很容易辨別。其他學生表示,他們中間似乎有個人負責督導其他人。

參與國防項目的振動控制專家陳照波稱,金京設來到學校後看了他的研究方向,非常有興趣。陳照波表示,他現在關注民用研究,因為軍事項目管理非常嚴格,不利於學術交流。

2007年,陳照波與人合作撰寫了一篇關於設計複合材料層板幫助宇宙飛船減振的論文。根據陳照波的簡介以及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的資料,2012-2015年期間,陳照波負責了一個有關高超聲速飛行器振動控制技術的項目。

該項目為金京設在3月份發表的這篇論文提供了支持。這篇論文的合著者包括來自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的王曉宇。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參與了涉及中國衛星、載人宇宙飛船和月球車的工作。王曉宇對此不予置評。

陳照波稱,金京設的研究與直升機有更直接的關係,但這方面的技術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根據中國專利登記部門的信息,陳照波和金京設在2月份申請了一項專利,稱他們的技術可以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馬利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航空工程教授、磁流變阻尼技術專家Norman Wereley說,金京設的研究相當初級,但他回國後可以從事較為複雜的工作。他說,金京設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更好地了解了該如何進行導彈系統的振動控制。Wereley說,他認為金京設不是為了學術原因來接受相關教育的。

哈工大的教職工稱,今年6月,至少另有11名朝鮮博士生離開了該校,而其他人則轉到了管理學等沒有被聯合國禁止的專業。

有些人可能帶了一些額外技術回國。哈工大的教職工和學生說,近月來,朝鮮人被懷疑違反圖書館管理規定,從至少兩家中國大學的訂閱數據庫下載了數萬篇論文,其中包括哈工大。

哈工大圖書館的一份通知顯示,2016年5月16日,哈工大機電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九名留學生下載了5.7萬篇論文。學校教職工和學生說,下載論文的是朝鮮人。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07/99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