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那些從歷史上銷聲匿跡的中共高級將領

作者:

陳昌浩:為張國燾所累

密電事件

1935年,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第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的張國燾、陳昌浩會合。當時中央紅軍經過長征,僅剩下1萬多人,到達陝北後僅剩下約8,000人,而第四方面軍尚有8萬之眾,且武器精良,裝備整齊。

當時張國燾與毛澤東的分歧與鬥爭加劇。毛澤東要求張國燾率部「北上」,而張國燾則意欲「揮師南下」。張國燾曾拍發了一份密電給陳昌浩,指示陳昌浩勸毛澤東與其一併南下,「如他們不聽勸告,應監視其行動。若堅持北進,則應開展黨內鬥爭,徹底解決之」。這份電報流露出的「殺機」是顯而易見的。

當時的「左路軍」參謀長葉劍英截獲此「密電」後,立即連夜策馬飛奔,前往毛澤東駐地密報。毛澤東大驚失色,當夜即率黨中央及部隊秘密北上,迅速撤離「險境」,這就是黨內傳聞的所謂「密電事件」。毛澤東曾稱讚葉劍英每逢大事不糊塗,指的就是這件事。毛澤東與陳昌浩的嫌隙,恐怕出於此。

但這一事關重大的「密電」,在事件發生後竟不翼而飛,而與此案有關的當事人,亦都先後作古,使之變得疑竇叢生。陳昌浩本人生前則曾對兒子陳祖謨滿含冤屈地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份「密電」。多年來,一些當時的四方面軍將士和黨史研究者亦發表公開談話和文章,斷然否認「密電」的存在。

陳昌浩之所以在「密電」一事上大喊冤屈,用他的話來說根本就不曾見過這份密電。陳昌浩曾言及自己也是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決不會做出自相殘殺的糊塗事來,再說陳昌浩在四方面軍也是「黨指揮槍」,重兵在握,擁有8萬人馬,加上精良的武器和大片根據地,要想置毛澤東於死地,易如反掌,可是陳昌浩根本沒有對毛澤東下毒手的意思。即便當時沒有「密電」一事,陳昌浩也不可能成為毛澤東信任的人,概因陳昌浩已經捲入了毛澤東與張國燾之間的激烈路線分歧鬥爭。

兵敗河西

西路軍幾萬人馬西渡黃河後兵敗河西走廊,是陳昌浩人生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的陳昌浩在中共革命的舞台上銷聲匿跡,漸漸為歷史所湮沒。

1937年,紅軍西路軍主力兩萬餘人在甘肅一帶被馬家軍圍殲,全軍覆沒,成為紅軍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慘敗。只有數千倖存者僥倖逃脫,他們以後成為新組建的由鄧小平劉伯承指揮的「第一野戰軍」的骨幹,而陳昌浩和徐向前均靠化裝行乞才脫離危難。

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乎所有過去出版的「黨史」都異口同聲稱,這是由於該軍領導人錯誤地執行了張國燾的「逃跑主義」和「分裂主義」路線的結果。

徐向前在其回憶錄中暗示,陳昌浩的責任只是在於,由於擔心再犯「路線錯誤」,未能及時反抗中央軍委的指揮,而是逆來順受、唯命令是聽。中央軍委應對此承擔主要責任,而不應將責任推到西路軍領導人之一的陳昌浩一個人身上,這已經成為目前黨史界的共識。

最大遺憾

西路軍兵敗後剩下的不多人員化整為零,分散突圍,陳昌浩、徐向前二人在突圍時曾經歇腳在一個叫大馬營的村子中,一個叫但復三的百姓讓他們留宿。正巧,但復三是陳昌浩的湖北老鄉,高燒不退的陳昌浩實在不能行動了,再者也怕連累同生共死的徐向前,便住下來養病。徐向前一個人沿着祁連山的戈壁灘晝夜兼程,最終回到延安。

1937年6月的一天,陳昌浩輾轉來到武漢。此後,陳昌浩的人生軌跡與自己的老搭檔徐向前迥然不同,這恐怕是兩人分手時所無法料到的。回到延安後不久,他因患有嚴重的胃潰瘍,被批准到蘇聯治病。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漂泊異國的生涯。

1951年,離開祖國十餘年的陳昌浩才得以回國。在昔日的老戰友家裏,陳昌浩像一個落魄之人,低着頭,彎着腰,與他昔日之戰友、部下,當時共和國的將軍們、部長們一一拱手,表示歉意。當他和前妻、時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的張琴秋緊緊握手時,非常愧疚,連聲說道:「琴秋,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呀!」

陳昌浩也曾在大會上眼含熱淚向他的舊部致歉,獨自承擔起西路軍覆滅的責任。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無法逃脫命運的無情打擊。他在「文革」中被「紅衛兵」、「造反派」們無休止地揪鬥。1967年7月30日晚,絕望之極的陳昌浩吞了大把的安眠藥,離開了令他感到痛苦的世界。時年,他61歲。

陳光:與林彪結怨

電台事件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東北成為國共雙方矚目的焦點。林彪陳雲、彭真等率10萬餘幹部晝夜兼程趕往東北,羅榮桓與黃克誠分率山東八路軍、蘇皖新四軍齊頭並進。

陳光原定回山東,由於形勢的變化,便和林彪一道趕赴東北、10月,陳光在與羅榮桓及老部隊會合後,中共東北局決定,在黑山、北鎮一帶設置第二道防線,由陳光負責指揮。羅榮桓當即把從山東帶來的一部電台和機要人員交與陳光使用。

約兩月後,林彪帶領東北民主聯軍指揮所出關撤往阜新。此時,國民黨部隊已進佔錦州、溝幫子一帶,惡戰一觸即發。情急之中,林彪得知陳光處有一部大功率電台,忙致電陳光,要求將電台和機要人員火速調往阜新。陳光考慮到沒有電台無法進行聯絡、指揮,況且林彪部已有兩台大功率日制電台,當即回電希望不要調走電台。林彪則兩度來電繼續催調,並嚴詞指責陳光扣壓電台,妨礙其指揮作戰。見此情況,陳光忙抽調出電台及機要人員,準備送往林彪處。不料,錦州之敵大舉進犯陳光部,倉促撤退之際,陳光只得帶走電台及機要人員。電台就此無法上交。

隨後,林彪多次在公開場合指斥陳光「無理霸佔電台,抗命不交」。1949年初,陳光擔任了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3月進駐北平時,林彪在防止居功自傲的會上,未徵得東北局同意,再次點名批評了陳光。

廣州蒙冤

由於兩人之間已產生嫌隙,後來,陳、林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1949年1月,陳光被任命為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區司令員。陳光到職後,在當時的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的領導下,負責剿匪肅特、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市場物價等方面的工作。廣州緊鄰港澳,是中共的南方前哨,百廢待興。陳光遇到了人生的新課題:缺少對城市管理建設的經驗。當時,中央明確規定,在港、澳、台做情報工作,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紀律,結果陳光在掌握政策時,表現得主觀、簡單和不夠審慎,以致出現一些較大的錯誤。同時,他從局部利益出發,在老家宜章違反幹部政策和一些,規定,將烈士子弟和知識青年招來廣州,辦起了訓練班。

這些錯誤被組織上發覺後,葉劍英親自出面找他談話,勸他認識並改正錯誤。但是由於性格的原因,加之組織上對其錯誤有些不實和誇大,陳光產生了嚴重的對立情緒。

鑑於陳光的錯誤和牴觸的態度,中南軍區報請中央後,給予他開除黨籍的處分。

1950年7月23日,陳光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理。這天一大早,陳光的老部下、時任廣東軍區參謀長的李作鵬,邀約他赴廣州荔枝湖遊玩。陳光很開心。兩人在湖中泛舟,還搞了野餐,頗為盡興。但是待到下午歸來時,陳光大吃一驚,只見其住所已戒備森嚴,跟隨他多年的老炊事員含淚望着他,四周則站滿了他不認識的戰士。警衛全部撤走,住所被查抄,在二樓的房間裏,李作鵬尷尬地望了望他,然後朝保衛部部長努了努嘴。保衛部部長便捧出上級的電令,宣佈他已被撤銷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司令員的職務,旋即將他軟禁起來。

實際上,對陳光的處理意見已在7月22日晚由中南軍區電告了廣東軍區:鑑於陳光性格剛烈,又是戰功卓著的老同志,電文強調儘量做到不擴散,具體實施由廣東軍區黨委安排,採取先撤換警衛,再就地軟禁的辦法。但是怎樣實施呢?廣東軍區連夜召開黨委常委會(未通知陳光參加),由葉劍英主持,擬了幾套方案,都未獲認同。最後,李作鵬提出了邀陳光游湖、再派人查抄住所的辦法。

病歿武漢

這一年10月,抗美援朝戰端開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陳光被轉送武漢,軟禁在中南軍區的一座二層小樓里。此間,中南軍區不少舊部以各種方式探望過他。由昔日功臣淪為今日的階下囚,陳光百感交集,情何以堪?在以後長達三年半的時間裏,他一直被監禁於此,從來沒有離開過二樓。

對於他的錯誤,顯然是誇大了。儘管當時的中南局、中南軍區先後派蘇靜、劉興元、梁必業找他談話,勸他認識錯誤,但陳光認為其主要錯誤,與事實有較大出入,處理得極不公正;他還認為,林彪出於歷史過節,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絕接受組織對他的處理。

事情就這樣被拖了下來。

1954年6月7日,陳光在那棟2層小樓里,含冤去世,終年49歲。此前,他已有精神病徵兆出現。不過,關於其死因,至今仍未解密。

陳光去世一年後,其夫人史瑞楚帶着已改隨母姓的兩個兒子,悄然隱居於北京。如今,兩個兒子學有所成,多不願提及父親的悲劇。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2009年第1期今古傳奇·傳統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02/98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