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2小時決出洞朗輿論戰勝負 印度擊敗中共 是這原因

中印邊境長達72天的對峙已經結束,但有關雙方誰先低頭的論戰還在國際媒體中展開。8月28日印度外交部先行發表聲明,2小時後中共外交部才發表聲明,在雙方休兵後的輿論戰中,究竟是印度說的「disengagement」(同時抽身)還是中方說的「withdraw」(撤回),成為輿論熱點。環顧西方主流媒體,其中與印方態度吻合的觀點較多。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印中兩國已經同意,雙方都從洞郎邊境撤軍。2小時後,中共外交部也發聲明稱,當日下午2時30分左右,印度方面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度一方。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先行發聲,稱「中印雙方已同意結束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更突然拋出「disengagement」一詞來界定「洞朗對峙地區軍事人員正在迅速撤離」的現狀。這一具有「同時抽身」含義的用詞隨後就出現在《印度時報》等眾多媒體上,並迅速進入西方媒體領域。讓中國的軍事、外交努力突然變成了「妥協」。

28日印度發表聲明2小時後,中共外交部則稱印方越界人員和設備已經全部撤回到邊界的印方一側,印軍「withdraw」(撤回)。

在雙方休兵後的輿論戰中,究竟是印度說的「disengagement」(同時抽身)還是中方說的「withdraw」(撤回),成為輿論熱點。

8月28日下午晚些時候,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宣佈訪問中國大陸,其外交部也稱中印洞朗對峙結束,北京和新德里之間的風波似乎到此為止了。當這一消息被印度媒體先於中國同行兩個小時傳播出去時,外界對此的感想就突然大不一樣。

環顧西方主流媒體,其中與印方態度吻合的觀點較多。

譬如CNN報導稱:〝莫迪頂住了來自中國的壓力,並迫使北京作出讓步〞。

金融時報》也報導指,新德里在整個對峙過程中都與北京方面保持了外交溝通,這點更暗示了印度此前〝悄悄外交〞的策略可能已經得到落實。

BBC報導則稱,剛結束的中印軍事對峙,其起因是印軍阻止中方在中國與不丹爭議的洞朗地區修建道路。現在對峙已停止,可是路還修不修呢?

報導說,由於印度軍隊進入洞朗就是為了阻止中方在當地修建道路,如果道路停建,那麼印軍已經達到了目的。

在大陸社交媒體上,一些網民質問,印度是否無條件撤軍,中方是否會繼續在洞朗修建道路。

印媒則紛紛表示,印度迫使中方讓步,達到了阻止中方在洞朗修路的目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外交勝利〞。

但中共官方一反對峙期間的強硬姿態,在修路問題上含糊其辭。

新德里電視台今天(28日)報導了上述消息,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印雙方已同意結束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在這一基礎上,洞朗對峙地區軍事人員正在迅速撤離〞。

該發言人表示,最近幾周,中印雙方就洞朗事件一直保持溝通,雙方都表達了各自觀點與利益關切。目前,雙方已達成一致,均同意儘快撤離洞朗對峙地區人員,這一措施正在進行中。

中共外交部官方網站8月28日的消息說,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說,印方越界人員和設備已經全部撤回到邊界的印方一側。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資料顯示,在長達3,500公里的中印邊界上,兩國1967年後的邊境軍隊對峙通常都是以雙方撤軍方式解決,如2014年的拉達克地區〝帳篷對峙〞就最終以這種方式告終。

此次剛結束的中印邊境軍事對峙,起因於中共軍隊6月中旬在洞朗地區修路,印度出兵阻止引發衝突。洞朗位於中國、不丹和印度交界處,屬於中不之間的未劃界區域,印度稱出兵是應不丹請求。

此外,不丹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多年來一直接受印度〝指導〞,兩國在2007年締結條約,由印度向不丹提供邊界安全保障,印度也是據此出兵洞朗。

印度陸軍總長拉瓦特(Bipin Rawat)稱:〝將來類似中印洞朗對峙的事件很可能會增多〞。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31/98645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