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從譴責殺人案強姦案的受害人看冷血的道德鄙視

—道德的鄙視鏈:富二代殺人案

作者:

前兩天,在豆瓣上刷到這麼一個事:

富二代薛某,苦追一個叫姍姍的姑娘8年,其間給她買過價值四萬塊的coach包包,Tiffany的項鍊,還有卡西歐的美顏相機,最後姑娘以‌‌「性格不合‌‌」拒絕與其交往。

薛某惱羞成怒,一把舉起女孩,從19樓扔了下去。

事後,薛某被捕,上了法庭,姍姍的家人提出索賠1000萬的精神賠償。

這事本來可能就是一個情殺案,但是帖子下面網友的回覆卻有很微妙的意味:

這幾個得到最高贊的回覆,都有明顯怪罪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意思:‌‌「你女兒貪財,你們全家都貪財。‌‌」

這個邏輯眼熟嗎?

非常眼熟。

這些年來,無論是地鐵里的性騷擾,還是被下毒的朱令,都總是有人跳出來,義正言辭地把受害者分析一番,指出她們自己本身就有各種道德問題,所以遭人騷擾或下毒,都是有原因的。

1

道德主義的鄙視鏈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朋友:

她老公出軌了,趾高氣昂地回家跟她攤牌,並且在還沒有離婚的情況下,就搬去和小三同居了。朋友因為生育後在家帶孩子,一直沒有出去上班,沒有經濟來源,這下子一被拋棄,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朋友的父母,得知這件事之後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先問責她:

‌‌「好好的男人,為什麼要出軌?你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平時你是不是脾氣太壞,不給他面子?你是不是花錢太兇,不勤儉節約?是不是沒有保養鍛煉?變成黃臉婆……‌‌」

在朋友老公離家出走的那個晚上,她幾乎哭了一夜,一邊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同時,面對父母連珠炮似的提問,每一個問題都讓她無言以對,心力交瘁。

她後來告訴我,最讓她痛苦的,不是背叛本身,而是她明明是受傷害的一方,最後所有的責任還要讓她來背負,好像現在的局面,全都是她造成的。

她哭着說,自己就是個徹底的廢柴,連婚姻都經營不好,連老公都留不住。

我的朋友,正如被扔下19樓的姍姍一樣,受到傷害的當下,首先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聲討

全世界那麼多人,我們都好好的,為什麼只有你被老公拋棄?為什麼只有你被從19樓扔下來?你最好找找自己的原因。

這種問責背後的邏輯是——受害者必須是完美的。

他們必須在行為和道德上無可指責,人們會把你的所有行為用放大鏡檢查一遍,只要你有一件事沒有做到位,一句話沒有說對,那麼你受傷害就是活該。

換言之,他們覺得,傷害你的人某種程度上是在替天行道,替老天爺教訓你。

指責受害者,這之後隱藏的另一個更深的心理:

你做錯了,所以你應該受懲罰,我的道德標準比你高,自我要求比你嚴格,所以這種事絕對不會被我碰上,我會活的好好的,不會碰上這種事。

這些指責受害者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天真的概念:

這個世界是有絕對公正的秩序的——‌‌「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這個無形的法則會賞善罰惡,有因果報應。

你做得好,就能得到好報;你做錯了,才會遭逢厄運。

這種邏輯,叫做道德主義。

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想在道德上佔據制高點,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就是一種優越感和虛榮心在作祟,它更是一種心理防禦

認為我若做的比你更好,我就可以逃避一切的噩運。

他們相信,這就是解釋世界的終極法則,一個人只要做得夠好,就必然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

2

你是無罪者嗎?

我又想起前陣子在寓所里上吊自殺的女作家林奕含。

她誠實地寫下了自己被老師性侵的往事,之後便選擇以慘烈的方式離開人世。因為冰雪聰明的她,太知道這個世界會怎麼說。

他們會指責受害者,會有許多人明里暗裏地揣測:

‌‌「為什麼老師不性侵別人,非得性侵你呢?一定是你自己騷浪賤了。

為什麼老師性侵你之後,又拋棄你厭倦你呢?一定是你沒有讓老師持續喜歡你的魅力了,你只配被玩玩而已。

有什麼大不了呢?你覺得痛苦,那是你軟弱,你自戀,你矯情,你無病呻吟。‌‌」

這種惡毒的話,她或許已經聽到過很多次了吧?

或有聲,或無聲,或有形,或無形。這些指責,就像一塊塊砸向她的石頭,一點點將她生活的意志剝奪殆盡。

她也許努力過想要走出來,但是最終還是死在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指責之中。

聖經的福音書里,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人在與人通姦時被抓,帶到耶穌面前,群情洶洶,人人舉起石頭,準備砸之而後快。耶穌卻對人們說:

‌‌「你們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拿起石頭來砸死她。‌‌」

人們聽了這話,一個一個地丟下了石頭,慚愧地走掉了。

耶穌在這裏,提醒了所有人,你們真的有資格來審判這個女人嗎——她也許有錯,但是錯不至死,如果她的錯,需要付出被石頭砸死的代價,那麼在場的所有人其實都應該死。

沒有一個人能夠拍着胸脯說,我是無罪的,我有被豁免的資格。

人的一生如此漫長,你有可能在道德上,語言上,一切行為上都做到完美無瑕嗎——不可能。

這就是聖經中反覆強調的一個核心觀點:‌‌「這世上,沒有一個義人‌‌」。

這是一種可貴的,對道德主義的反思。

耶穌還有一句名言:‌‌「凡心裏看到婦女就動淫念的,就等於是犯姦淫。‌‌」

很多人討厭這句話,認為耶穌這是誅心之論,是太過理想的道德標準。

實際上,耶穌這麼說,並不是為了給出一個高不可攀的道德標準,讓人們努力去證明,我可以做到。而是為了清楚地告訴所有人,你根本做不到。

在道德的鄙視鏈上,沒有人能夠爬到頂端,沒有人是完美的,是真正無罪到有資格去審判別人的

耶穌的這句話,把所有人都從道德的鄙視鏈上拉下來,拉到同一個水平線上。

你真有資格指責別人,拿起石頭砸死別人嗎?你難道就是聖人?你就沒有動過一點歪腦筋,從裏到外全都完美無瑕?

3

道德不是護身符

事實上,道德不是護身符,從來就不是。

在姍姍的故事裏,她遇到了一個有嚴重暴力傾向的控制狂,他一直試圖控制她,無論送禮物還是甜言蜜語,都不過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姍姍一開始也許還猶豫過,但最終拒絕了他的求愛,而被他殺害。

這件事裏,或許姍姍做得不夠完美,但如果換做你在她的位子上,就真能那麼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證,自己能逃脫被薛某殺害的命運嗎?

即便你再怎麼‌‌「獨善其身‌‌」,依然難逃惡人之手,這是一個概率事件。

道德,未必能救人。

受害者必須完美,受害者不能有錯,因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聽起來有理,但是不要忘記,哪怕你認為自己再無縫,你也始終只是個脆弱的個體,你和你所指責的受害者一樣,只是個‌‌「蛋‌‌」而已。

個體是脆弱的,而命運是強大不可捉摸的,世界上的種種不公與惡意,是根深蒂固,由來已久的,是如同萬丈高牆般冷酷而堅硬地存在着的。

當有一天,你被命運的巨浪掀起,不幸要和這堵牆正面碰撞的時候,破碎的一定是你,而不是牆。那個時候,你哪怕再無縫,只要撞在牆上,都一樣粉身碎骨,無法倖免。

被暴力狂盯上的姍姍,被老師性侵的林奕含,她們被傷害,被殺死,這不是她們的錯。

但是我們每個人,總可以從自己做起,多給受害者一點溫暖和鼓勵,告訴她們,你們沒有錯,你們值得討回公道。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31/98637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