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中央叫停海外併購驚人逆轉?王健林沒事了?!

近年來萬達、海航和復星等私企因瘋狂投資海外體育和影視等非實體產業。今年多次傳出這些集團被銀監會等監管部門排查,外界分析認為習中央要限制海外併購。不過18日中共當局的通知否定這種看法,通知要求限制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但鼓勵高精尖等技術性投資以及能源和資源等實體產業。這也引起有關國家的警惕,近日製造業大國德國出台系列措施限制中方併購德國高精尖技術型企業。

學者何清漣認為,眼下的政治任務是把外逃的錢從國外弄回來,對王健林來說,當局的用意也是要將錢弄回來。

路透社最近發佈的數據顯示,正式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發展協議的68個國家之中,中國的合併活動已高達330億美元,超過2016年全年的310億美元。

表明儘管北京正加強鉗制國內企業向外投資,堵截走資缺口,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依然活躍。發改委的通知更清楚解釋了個中緣由。

國家發改委周五8月18號通告稱,將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重點推進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同時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以及在境外設立無具體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或投資平台。

發改委的官網指出,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的境外投資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以下三點:

有些未能準確把握國家「走出去」戰略導向,開展境外投資缺乏系統規劃和科學論證,盲目決策,後續經營困難,造成較大損失。

一些企業將境外投資重點放在房地產等非實體經濟領域,不僅未能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反而導致資金跨境流出大幅增加,衝擊我國金融安全。

一些企業忽視投資目的國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和要求,引發矛盾和糾紛,既造成經濟損失,也損害我國對外形象。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指導意見》。

《意見》鼓勵的投資類別包括基礎設施、產能和裝備、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能源資源、農業、服務業等方面。

限制類境外投資。近年來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具樂部等領域境外投資出現了非理性傾向,部分企業頻頻出手、大額收購,引起了市場和輿論的廣泛關注。

禁止類境外投資。涉及未經國家批准的軍事工業核心技術和產品輸出,及其他危害或可能危害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境外投資。

8月1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旗下媒體發表題為《萬達復星海航近期密集表態出啥事了?》的文章。文章說,「稍微翻看一下各大併購案的資金結構,就可知道國內銀行資金是其主要來源」;「被精準打擊的是特定領域的非理性投資。」

萬達、海航和復星等瘋狂海外併購,習近平叫停

萬達以經營房地產起家,資料顯示,從2012年起,萬達海外投資額已累積高達2451億。王健林1月份還曾說,萬達將每年固定投資50億至100億美元,重點是娛樂和體育產業,投資首選美國,其次是歐洲

海航集團官網2016年3月23日發佈的新聞顯示,2016年集團收入破6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資產規模逾1兆元,其中境外資產佔比超過30%,約合433億美元。

金融時報》的文章分析稱,自2010年以來,復星已在逾130宗境內外併購中花費了大約380億美元,而上述幾家大公司近幾年都熱衷於在境外展開〝炫耀式收購〞,並為此背上了巨額的債務,這令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越來越焦慮〞。

安邦、萬達、海航近幾年的對外擴張戰略,都側重在一些軟資產上投資,這種擴張方式一方面很容易出現空手套白狼式的暴富,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人操縱而引發嚴重的金融動盪,這顯然是北京當局特別擔憂的一個巨大隱患。

7月24日,《金融時報》稱,中共國務院指示各金融監管單位、經濟計劃機構,及其他部門嚴審海外購併案。據稱,是習近平親自批准〝停購令〞的行動,禁止國有銀行對萬達集團等提供新貸款以進行海外擴張的。

柏林聯手法國和意大利遏制中共併購  向歐盟發出要求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為了更加容易地阻止境外投資者收購本地的某些重要技術型企業,德國、法國和意大利政府已經向歐盟委員會發出求助。報道稱,德國經濟部長齊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已經致信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其中突出了中國收購高尖端技術型企業的行為。齊普里斯要求,在發現相關投資由政府驅使,受本地政府支持或成交額不切實際的情況下,歐盟成員國應該有權叫停或規範相關收購行為。

德國之聲報道,德國經濟部長雖然整體上認為境外投資是一種"積極的發展趨勢",但是"長期以來,可以觀察到相關收購行為的主要集中在高精尖技術型企業",而且這些技術直接與北京政府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相關"。這一戰略的目標是扶持中國本土的工業,但同時"中國市場的許多領域卻不向歐洲投資者開放"。所以齊普里斯認為,歐盟成員國政府面對這種情況必須有出面干預的權利。

《明鏡周刊》還報道稱,德國經濟部觀察到,近期內中國企業在德國併購的步伐顯著加快。從今年年初開始,有21項收購案被上報德國經濟部,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倍之餘。最近比較吸引公眾注意力的是中國海航集團在完成了對德意志銀行股份增持的行動後,一躍成為德國這一最重要金融機構最大股東的消息。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歐洲、尤其是德國頻頻用大手筆從事收購,涉及金額屢創新高。中國化工集團及旗下公司收購輪胎產業名牌倍耐力、德國特種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以及計劃收購瑞士農業產品巨頭先正達;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收購德國工業機械人巨頭庫卡;海南航空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巨額股份等行動都受到了各國政界和商界的廣泛關注。

其中,有關一系列併購背後有中國政府支持的懷疑不斷出現。在有關美國情報機關告知德國政府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的計劃涉及軍用和安全技術的報道曝光後,安全隱患也成為了監管機關審查中資企業海外併購的一大考慮因素。因此,這一收購計劃也於2016年10月底被德國經濟部叫停。

但海航收購德國法蘭克福哈恩機場的項目於今年8月初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批准。

8月19日法廣報道稱,德國剛修改了境外投資商併購德企的政策,以遏制中方併購,現在德國又聯手法國和意大利,向歐盟發出了遏制外資併購本地企業的要求。

德國經濟部長齊普里斯致信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要求:如果投資受到來源國驅使,受到本地政府補貼,或成交額不切實際時,歐盟成員國應有權叫停收購或設定限制條件。

齊普里斯說,中方投資「片面聚焦於高精尖技術型企業」,而且「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有明顯關聯」。所以,歐盟國家應得到額外的干預權。

據德國經濟部消息,中方併購德企的步伐還在加大。自今年年初以來。德國經濟部收到了21分併購申報,與去年同比翻了一番多。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21/98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