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蔣介石中央軍在抗戰中犧牲究竟有多大 ?

—蔣介石的中央軍在八年抗日中的表現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目開始整軍計劃,優先進行整編和裝備德式武器的便是蔣介石嫡系部隊,即中央軍。這些裝備德式武器的部隊又稱德械師,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堪稱國軍精銳。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軍參與了多個大型會戰,僅淞滬會戰中,中央軍主力與日軍在上海血戰三個多月,死傷30餘萬人。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軍隊將領和部分文官向蔣介石致敬

國軍的22場大型會戰(10萬規模以上):

1、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75萬軍力傷亡:30萬總指揮:蔣介石

日軍:30萬軍力傷亡:4萬總指揮:松井石根

備註:淞滬會戰的右翼軍為粵系張發奎(下轄第10集團軍為湘系),中路軍以黃埔系朱紹良(下轄的第21集團軍為桂系,其餘為黃埔系),左翼軍是陳誠的,全是中央軍,包括土木系羅卓英的第15集團軍,薛岳的第19集團軍,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胡宗南的第17軍團。國民黨每天損失一個師近萬人的兵力,像火爐一樣有去無回。

2、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1937年11月8日

國軍:58萬軍力傷亡:10萬總指揮:閻錫山、衛立煌

日軍:14萬軍力傷亡:3萬總指揮:寺內壽一、板垣征四郎

備註:太原會戰是第二戰區晉綏系打的一場正面戰役,閻錫山的晉綏系第6集團軍楊愛源、第7集團軍傅作義,還有第14集團軍(中央軍)衛立煌、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太原會戰包括天鎮戰役、平型關大捷(八路軍)、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3、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15萬軍力傷亡:30萬(軍民)總指揮:唐生智

日軍:24萬軍力傷亡:1萬總指揮:松井石根

備註:東北軍徐源泉2軍、粵軍葉肇66軍、中央軍王敬久71軍、中央軍孫元良72軍、中央軍74軍俞濟時、中央軍宋希濂78軍、粵軍鄧龍光83軍、中央軍桂永清教導總隊、湘軍蕭山令憲兵隊(分屬中央軍)。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至1938年5月

國軍:60萬軍力傷亡:10萬總指揮:李宗仁

日軍:24萬軍力傷亡:1.6萬總指揮:寺內壽一

備註:徐州會戰有桂系第11集團軍、桂系第21集團軍、川系第22集團軍、中央軍第24集團軍、中央軍第20軍團、西北系第3軍團、第3集團軍(東北系與西北系混合)。

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1938年6月

國軍:第一戰區傷亡:10萬總指揮:薛岳

日軍:第14師團傷亡:3.2萬總指揮:土肥原賢二

備註:以中央軍第19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東北系與西北系混合)為主、中央軍17軍團、晉綏系第20集團軍。

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110萬軍力傷亡:40萬總指揮:蔣介石、陳誠

日軍:35萬軍力傷亡:14萬總指揮:岡村寧次、畑俊六

備註:武漢會戰是第五戰區和第九站區110多萬軍力,第九戰區幾乎都是中央軍,有少量是其他軍閥後援補充的師旅,第五戰區有中央軍第24集團軍、中央軍19集團軍、軍委會的粵系第12集團軍、軍委會的西北系第2集團軍、軍委會的東北軍第26集團軍、川軍第27集團軍、第3集團軍(東北系與西北系混合)等等共14個集團軍。

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1939年5月24日

國軍:22萬軍力傷亡:2萬總指揮:李宗仁、李品仙

日軍:11萬軍力傷亡:1.3萬總指揮:岡村寧次

備註:中央軍第31集團軍、西北系第33集團軍為主。

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939年10月(中央軍主力)

國軍:24萬軍力傷亡:4萬總指揮:薛岳

日軍:10萬軍力傷亡:2萬總指揮:岡村寧次

備註:滇系第1集團軍、中央軍第15集團軍、中央軍第19集團軍、川系第27集團軍、川系第30集團軍、中央軍和部分軍閥編入15個師總預備隊、晉綏系第20集團軍(輔)。

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國軍:15萬軍力傷亡:2.7萬總指揮:白崇禧、陳誠、徐庭瑤

日軍:10萬軍力傷亡:0.8萬總指揮:久納誠一

備註:中央軍第38集團軍(機械化)、粵系第37集團軍,由於此次會戰調動10個精銳師,未能達到成績,陳誠與白崇禧降至二級上將,從桂南戰役總指揮到集團軍司令員再到軍長再到師長再到團長,都有人因此被降級處分。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1940年6月18日

國軍:38萬軍力傷亡:3.7萬總指揮:李宗仁、張自忠

日軍:12萬軍力傷亡:0.7萬總指揮:園部和一郎

備註:西北系第2集團軍、第11集團軍(中央軍與桂系混合)、桂系第21集團軍、川系第22集團軍、西北系第33集團軍、中央軍第31集團軍、中央軍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本次戰役中英勇犧牲,委員長扶靈痛哭,並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30日-1941年3月1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第31集團軍傷亡:不詳總指揮:李宗仁、湯恩伯

日軍:第3、17、40師團傷亡:0.9萬總指揮:園部和一郎

備註:以中央軍第31集團軍為主、以西北系第2集團軍為輔。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1941年4月9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10萬軍力傷亡:2萬總指揮:羅卓英

日軍:6.5萬軍力傷亡:1.5萬總指揮:阿南惟畿、大賀茂中

備註:中央軍第19集團軍,下轄4個軍11個師。

13、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國軍:18萬軍力傷亡:4.5萬總指揮:衛立煌

日軍:10萬軍力傷亡:0.3萬總指揮:多田駿

備註:第5集團軍(後重組混合系)、第14集團軍(陝系與中央軍混合)、蔣介石稱此役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941年10月1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第九戰區傷亡:7萬總指揮:薛岳

日軍:第11軍傷亡:2萬總指揮:阿南惟幾

備註:第九站區戰區直轄的中央軍54軍、99軍和37軍,中央軍第19集團軍、軍委會直轄36軍和10軍、第27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30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30萬軍力傷亡:2.8萬總指揮:薛岳

日軍:12萬軍力傷亡:5.7萬總指揮:阿南惟幾

備註:中央軍第19集團軍、第27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30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九戰區直轄99軍、10軍(陝系與中央軍混合)、26軍、37軍。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1942年7月28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30萬軍力傷亡:7萬總指揮:顧祝同

日軍:第2軍傷亡:3.6萬總指揮:畑俊六

備註:第10集團軍(中央軍混合系)、第32集團軍(中央軍混合系)、川系第23集團軍、第25集團軍(中央軍混合系)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1943年6月(中央軍主力)

國軍:15萬軍力傷亡:6萬總指揮:陳誠、王耀武、王甲本

日軍:10萬軍力傷亡:2.5萬總指揮:橫山勇

備註:西北系第33集團軍、中央軍第26集團軍(後番號)、第10集團軍(中央軍混合系)、長江上游江防軍(粵系與中央軍混合)。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943年12月(中央軍主力)

國軍:21萬軍力傷亡:4萬總指揮:孫連仲

日軍:10萬軍力傷亡:1萬總指揮:橫山勇

備註:第10集團軍(中央軍混合系)、中央軍第26集團軍(後番號)、川系第29集團軍、中央軍第19集團軍、西北系第33集團軍、中央軍王耀武的74軍和100軍、中央軍李玉堂的99軍和10軍、粵系歐震的58軍和72軍。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1944年5月25日(中央軍主力)

國軍:39萬軍力傷亡:3.8萬總指揮:蔣鼎文、湯恩伯

日軍:14萬軍力傷亡:0.4萬總指揮:內山英太郎

備註:中央軍第31集團軍、中央軍第28集團軍、中央軍第19集團軍、西北系第4集團軍、西北系第39集團軍、中央軍第34集團軍、西北系第2集團軍、第14集團軍(混合系,後番號)、川系第36集團軍、中央軍第15集團軍(總司令為東北系,後番號),第一戰區總司令蔣鼎文、副司令湯恩伯均被撤職。

20、長衡會戰:1944年5月—1944年9月(中央軍主力)

國軍:38萬軍力傷亡:9萬總指揮:薛岳

日軍:28萬軍力傷亡:6萬總指揮:寺內壽一

備註:第27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30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24集團軍(中央軍與滇軍,後番號)

21、桂柳會戰:1944年8月-1944年12月10日

國軍:12萬軍力傷亡:5.1萬總指揮:張發奎

日軍:15萬軍力傷亡:1.3萬總指揮:岡村寧次

備註:中央軍79軍和93軍、第16集團軍(桂系和粵系合併)、粵系第35集團軍、第27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第24集團軍(中央軍與滇軍,後番號)。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1945年6月(中央軍主力)

國軍:18萬軍力傷亡:2.6萬總指揮:王耀武

日軍:10萬軍力傷亡:2.7萬總指揮:坂西一郎

備註:中央軍第四方面軍、中央軍第三方面軍、中央軍第10集團軍(後番號)、第27集團軍(後川系與中央軍混合)。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天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15/97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