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曝准政治局委員35人名單王岐山已定 誰能入局?

港媒消息,日前中共進行了十九大准政治局成員預選,候選名單共35人。分析指,若消息屬實,該名單透露了有關十九大人事佈局的諸多信息。阿波羅網盤點了十九大有望進軍政治局的習家軍9名人選。

香港《爭鳴》雜誌8月號報導,7月14日間,北京召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當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十九大籌備領導小組主持,在北京大會堂進行十九大准政治局委員預選。

參加預選的有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委、中央各部委辦負責人、國務院各部委辦負責人、各省(市區)黨政負責人和特邀黨內人士,共計512人。

報導稱,在預選前,由中辦主任、十九大籌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栗戰書作了說明。此次預選採用在贊成的名單上打勾的方式,不設〝反對〞,也不限定有效名額。

另外,栗戰書表示,此次預選結果將交由政治局和十九大籌備領導小組再次評審,再由政治局常委會審議決定,最後提交十八屆七中全會通過。

此次預選的准政治局委員共35人,名單如下:

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王滬寧、王勇、王晨、丁薛祥、尤權、李源潮李鴻忠、汪洋、周強、栗戰書、趙樂際韓正許其亮房峰輝、張春賢、張國清、胡春華、吳英傑、蔡奇、應勇、劉家義、陳全國、馬興瑞曹建明楊潔篪、楊晶、車俊、黃樹賢、孫春蘭、陳敏爾黃坤明郭聲琨

而十八屆政治局委員共25人,名單為:習近平、馬凱、王岐山、王滬寧、劉雲山、劉延東、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孫政才、李克強、李建國、李源潮、汪洋、張春賢、張高麗、張德江范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俞正聲、栗戰書、郭金龍、韓正。

分析指,若上述十九大准政治局委員名單屬實,則向外界透露了許多關鍵信息。

栗戰書

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岐山位列其中,說明其留任政治局常委已定。

名單中軍方將領只有許其亮、房峰輝二人。按照慣例,中共軍委兩名副主席將進入政治局。這預示軍委第一副主席范長龍退休後,第二副主席許其亮將接替范長龍,而軍委聯合參謀部掌門人房峰輝將繼任第二副主席。

房峰輝是胡錦濤的親信,擔任胡錦濤的閱兵總指揮。

今年4月,房峰輝跟隨習近平訪美,參與同美國總統川普團隊的會晤。當時有分析指,房峰輝仕途看漲。

習近平與房峰輝

應勇和馬興瑞此次列入准政治局委員名單,顯示韓正和胡春華將分別調離上海和廣東,由現任上海市長應勇和廣東省長馬興瑞分別接替一把手職務。

此前曾有消息稱,上述兩地市(省)委書記或由外地調入。該名單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還有,栗戰書晉升政治局常委後,現任中辦副主任丁薛祥將接替栗戰書主掌中辦。

而現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將退位,由常務副部長黃坤明頂替劉奇葆。

應勇、馬興瑞、丁薛祥和黃坤明均被指是習家軍人馬。

應勇和馬興瑞此次列入准政治局委員名單,顯示韓正和胡春華將分別調離上海和廣東,由現任上海市長應勇和廣東省長馬興瑞分別接替一把手職務。

此前曾有消息稱,上述兩地市(省)委書記或由外地調入。該名單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另外,栗戰書晉升政治局常委後,現任中辦副主任丁薛祥將接替栗戰書主掌中辦。

而現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將退位,由常務副部長黃坤明頂替劉奇葆。

應勇、馬興瑞、丁薛祥和黃坤明均被指是習家軍人馬。

十九大有望進軍政治局的習家軍9名人選

十九大上習的嫡系之江新軍、閩江舊部、政壇陝軍等嫡系將全面走上執政一線。習家軍中,栗戰書和王滬寧已成入常熱門。阿波羅網盤點了十九大有望進軍政治局的習家軍9名人選。後兩名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第一名: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

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被認為是習近平的舊部。2002年10月到2007年3月,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時,陳敏爾任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與習近平有近5年的交集。習近平2003年至2007年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短論二百多篇,這些文章成為習近平從政心路與執政理念的寫照。

有分析稱,《之江新語》的幕後策劃者和捉刀手就是陳敏爾,因此,陳敏爾非常熟悉習近平的執政理念。這將是其他競爭者難以比擬的優勢。

陳敏爾出生於1960年,是繼胡春華、孫政才之後第三位「60後」的省委書記。

第二名:北京市委書記蔡奇。

陸媒報道,2016年10月31日,原國安委專職副主任蔡奇已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代理市長。原北京市長王安順因工作調動而「辭職」。

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分析,蔡奇此次卡位北京,將接替郭金龍,成為明年入局熱門。

公開資料顯示,60歲的蔡奇是福建尤溪人,曾在福建和浙江兩地長期任職,與同樣曾在閩浙兩地工作的習近平有着20年的上下屬關係。

11月4日,世界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蔡奇任北京代市長最多一年鐵定入局》。文章認為,蔡奇是習家軍的主要成員之一。蔡奇出任北京市長,加上代理這一兩個月,最多也就一年,一年之後,還是要轉「政」,升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鐵定入局。按照慣例,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都是當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後來才比照這一安排,把另外三個直轄市上海、天津、重慶,加上一個經濟大省廣東的中共書記,都拉入政治局。

2017年5月,蔡奇擔任北京市委書記。

第三名:上海市長應勇。

2016年9月14日,應勇被任命為上海副市長。僅僅數日之後,再升任常務副市長。

此次人事任命,應勇作為上海市委副書記兼任副市長,較為罕見。按中共官場規格,副書記地位高於副市長,外界普遍認為,此人事任命是為應勇未來接任上海市長鋪路。

港媒分析,當年中共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從副書記升副市長、市長僅用兩個多月,而任市長未滿一年即升任市委書記的快速升遷紀錄;應勇或沿用此模式。

應勇熟悉黨務工作,卻缺乏經濟工作歷煉。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分析,在近期內他若接任市長,明年有可能可升任上海市委書記一職,有望入政治局。

現年59歲的應勇,是習近平在浙江的舊部,與習共事多年。2007年,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後調往中央那樣,應勇亦於同年底調任上海,2014年7月升為上海市委副書記。

應勇2017年1月升為上海市長。

第四名: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央視鏡頭顯示,除了25位政治局委員參加了圓桌會議,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也破例列席會議。

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分析,陳希有望接替中組部長趙樂際,在十九大上進入政治局。

大陸媒體報導,陳希是福建莆田人,不僅是習近平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而且兩人同一宿舍,關係莫逆。還有消息披露,陳希1978年加入中共,當年在清華大學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是其入黨介紹人之一。後來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據說就是陳希在幕後牽線搭橋。

第五名: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

10月28日,由中宣部主持召開了六中全會新聞發佈會。會上,中宣部副部長黃坤明回答親共港媒記者問題時說,習近平核心地位是在「新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中央委員會一致贊成正式提出了「習核心」;「習核心」是眾望所歸,名副其實。

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分析,黃坤明明年有無望將接任中宣部長劉奇葆,成為政治局委員。

黃坤明是習近平的舊部,習近平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期間,黃坤明任福建省龍巖市委副書記、市長等職;習近平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黃坤明任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黃坤明於2013年10月調任中宣部副部長,1年後,黃升任為常務副部長。

當時就有消息稱,黃坤明調任中宣部並升任常務副部長,是習近平在中宣部的一個重要佈局,是進一步掌控江派常委劉雲山掌管的文宣系統的重要步驟。

第六名:中辦副主任丁薛祥。

現任中辦主任栗戰書,是習家軍頭馬,明年十九大升任政治局常委幾無懸念。而丁薛祥或將順利接掌中辦,躋身政治局。

丁薛祥是習近平任職上海市委書記期間的大秘。

2013年5月,習近平將丁薛祥調入北京,出任中辦副主任兼中共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隱現5年之後接替栗戰書擔任中央「大秘」之勢。

第七名:中財辦主任劉鶴。

外界分析,習近平身邊的「大紅人」劉鶴,可能在下一屆進入中共政治局。他可能取代王滬寧,擔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職,也可能出任分管金融的國務院副總理。

劉鶴曾參與了中共多個計劃綱要的編制,同時是中共多個全會文件的主要起草人。

近年來,劉鶴越來越多的從幕後走向台前,在大陸財經界的分量會愈來愈重。

劉鶴也是習近平的中學校友,被稱為習近平的「首席經濟智囊」。港媒《前哨》今年8月號報導披露,劉鶴同王岐山一樣受到習近平的器重,具備「知己資格」。

第八名:遼寧省委書記李希。

官方報道顯示,此次進中共18屆六中文件起草小組的地方代表,包括遼寧省委書記李希。六中閉幕後,北京當局成立的〝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中,李希是唯一的一名來自地方的大員。

有外媒分析稱,在中共19大,李希有可能再度急升。

第九名:江蘇省委書記李強。

2016年6月底,浙江省長李強接替羅志軍出任江蘇省委書記。

港媒評論稱,李強異軍突起,成為之江新軍的領軍人物。李強今次擔任經濟強省江蘇的一把手,更顯示其政治分量日益吃重,或許在十九大上躋身政治局。

李強出生於1959年,是習近平在浙江的舊部。他自入職官場起30多年間一直在浙江任職。22002年,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李強同年被提拔為溫州市委書記。當習近平離開浙江的時候,李強是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對於最後兩名「習近平」親信能否進軍政治局,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龍嘯認為,此前地方大員,只有四個直轄市和廣東、新疆兩地的一把手進入政治局。因此,上述最後兩名「習家軍」若要入局,要麼習近平改變規則,要麼就要調職。因此,只能稱為「熱門人選」。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02/97107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