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李嘉誠的"血拼"與落後的"中國設計"

李嘉誠斥資45億歐元收購了德國能源管理集團依斯塔(Ista)引起德媒關注,德國《商報》指出,李嘉誠可能正是依斯塔要尋找的合適夥伴。戴姆勒的首席設計官瓦格納接受德《經濟周刊》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的設計,他認為中國設計的水平相當於50年前的日本。 

德語媒體:李嘉誠的"血拼"與落後的"中國設計"

"枯燥乏味、滿是灰塵、沒什麼前途:到了某個時刻,查詢計算租戶的供暖數據讓能源經理們討厭。客戶們反正對此都感到厭煩。"《商報》本周五(7月28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作者指出,工作人員每年都要出動到各家各戶,在每個暖氣片上進行測量,獲取能源消耗的信息。

"對Eon來說這太麻煩了。這家能源集團2003年以9.3億歐元將旗下的讀表服務公司費特拉能源服務公司(Viterra Energy Services)賣出。"這家公司現在叫作依斯塔(Ista)。該企業運用雲計算和無線技術收集大量數據。如今李嘉誠買下了這家來自埃森企業的多數股權,根據《商報》從企業和金融界獲得的消息,這筆交易規模約為45億歐元。Ista的招標本周初結束,四年前收購集團CVC收購了依斯塔,當時的收購價為31億歐元。

聯合作者Franz Hubik和Peter Köhler寫道:"Ista的主要業務雖然依然被認為有些無聊,不過它同時也極具吸引力。畢竟,能源行業也緩慢而穩步地走向數碼化。管理供熱供水計量的公司,比如Ista,可能會在智能能源世界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依斯塔可以利用在基礎建設上的測量設備降低能源消耗。比如在未來可以調控室內溫度,現在已經有這種技術,客戶可以決定是否需要這種服務:"此外,這家公司坐擁一個有可能會變成很多錢的數據寶庫。"

歸根結底,這家公司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業務繼續增長的前景頗為光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繁榮的地產市場。依斯塔擁有超過5400名員工,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8.5億歐元。"

文章指出,德國和法國目前是依斯塔的主要市場。最重要的客戶是住宅業。從這個角度來說,新東家可能是個雙贏。因為,被《福布斯》評為全球第8富豪的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就包括香港最大房地產開發公司長江實業。收購後,依斯塔或能夠更好地進入亞洲市場。另外一方面,也有金融業內知情人士指出,這家香港公司也能通過這筆收購,減少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對英國市場的依賴性。

文章最後指出,李嘉誠可能正是依斯塔尋找的夥伴。該公司經理Thomas Zinnöcker在今年一月份曾表示,希望能找到一個大概10到15年的長期投資人。作者寫道:"李嘉誠可能是一個合適的夥伴。這名企業家經常會投資一些之後被認為是利潤豐厚的公司。眾多案例中的一個:臉書Facebook。"

中國設計還不行

曾經為喬布斯Mac電腦進行過設計的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和戴姆勒的首席設計官瓦格納(Gorden Wagener)聚在一起,他們談論的話題之一是中國。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的記者Von Lin Freitag和Sven Prange與兩人進行了採訪。該媒體本周五(7月28日)發表的文章指出,瓦格納認為中國是重要的銷售市場。艾斯林格表示,中國產品的設計還相當落後。

瓦格納表示:"中國人正在漸漸發現他們自己的設計文化。對他們來說,這當然是個好事。但是,德國和西方品牌產品在全球各地豪華車市場受到青睞,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目前,四個奢侈品牌中有三個都來自歐洲。不想讓中國人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必須用實力應對,也就是我們的品牌和設計。"

他還做出比較:"在設計方面,中國現在的水平差不多相當於50年前的日本。在汽車領域,形成引領全球的自己的美學,這一點日本迄今都沒有做到。"

不過瓦格納補充說,除了在電子領域之外。他轉向身旁的艾斯林格,說道:"哈特穆特,是你將索尼轉變成設計的主導者。蘋果最初的想法是模仿索尼的外觀設計。"

艾斯林格回答說:"當時索尼請我為他們做設計的時候,他們抄襲了美國品牌、也模仿了根德Grundig、德律風根Telefunken這些品牌。他們想銷向國外,因此在視覺上向美國和德國靠攏。我說:我們要做完全不同的。要簡約、美觀。"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801/97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