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國人看「一帶一路」

作為出口大國,德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效率的基礎設施。因此中國的「一帶一路」在德國也是一個重要話題。不過對此德國人還有太多的疑問。

"絲綢之路"是德國人的發明,至少名稱是。19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首次將歷史上逐步形成的駱駝商隊途徑中亞連接地中海與東亞之間的陸路網絡命名為"絲綢之路"。這個名稱很快便流行起來。

2013年,中國政府利用這一舉世聞名的概念,提出了推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根據北京規劃的藍圖,新時代的絲綢之路是由政府協調的一個巨大的項目:中國決心投資數千億美元,用來建設中國與歐洲、非洲、中東、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多個海上和陸地經貿走廊。

德方的眾多疑問

德國亞太商業協會(OAV)的丹尼爾·米勒(Daniel Müll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2013年中國方面首次向公眾公佈該倡議的少量信息時,當時很多德國企業主還是一頭霧水。

德國亞太商業協會是總部設在漢堡的一個經濟聯合會,會員包括500家在亞太地區積極開展業務的德國公司。米勒表示:"我的感覺是,這個倡議直到2015年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時才真正得到推廣。"

由中國主導,德國也投資了45億美元的這一發展銀行是推動亞洲基礎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直到成立了亞投行人們才發現,中國確實準備為該項目進行大筆投資。之後米勒與德國公司進行的談話中也反映了這一點。這些德國公司普遍認為:中國"將有大的行動,會有可觀的財政資資金加入運作,必須要參與其中。"

但是米勒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多次強調,還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中國的倡議是否真的是一個重在相互協調以及目標明確的整體規劃?抑或是許多單個項目的一個集合體、只不過都使用了"一帶一路"這一共同標籤?米勒說:"根據我的觀察後者的成分更多些。"項目越是五花八門,也就越不透明,整個項目的主旨方向也就越不清楚。

習近平今年5月主持北京「一帶一路」峰會

透明度和標準

對於米勒來說,透明度、包容和持續性是關鍵詞。

他表示:"我們決不可為了短期的經濟收益而無視成熟的國際標準。"米勒說,談到標準問題,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可以說令人失望。會議的目標應該是與會者之間能夠進行真正的多邊協商。

德國外交部不久前新設的亞太處負責人勒佩爾(Ina Lepel)說:"德國願意進行合作。我們希望歐盟和中國的設想之間能夠產生有益的協同效應。但是我們也堅持我們的原則。"這就意味着:"遵守國際認可的規則,如環保、勞工和社會福利標準是我們進行參與的先決條件。"

勒佩爾說,所有項目也必須在經濟、生態和社會經濟方面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她認為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倡議孕育着巨大商機,但是也蘊藏着風險。她表示:"我們並不幼稚。僅憑擴建基礎設施當然不能保障成功的發展進程。"

米勒也強調了這一點,並列舉了國際承認的亞洲發展銀行(ADB)的標準。他認為,要提高項目以及各種項目的成功機率,這些標準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有一點也很清楚,這就是目前中國所能提供支配的資金還不足以補上亞洲基礎設施的"欠賬"。亞洲發展銀行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截至2030年,亞洲基礎設施需要26萬億美元的投資。相比之下,中國倡議所需的投資數額要少得多。換句話說,中國雖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是沒有夥伴的協助仍無法獨自應對挑戰。米勒認為,只有中國遵守某些標準,像亞洲發展銀行、德國和歐盟這樣的夥伴才會參與或有積極動作。

僅適用於大玩家

迄今只有為數不多的德國公司為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採取了具體步驟。例如德意志銀行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投資了30億美元,並且在其新聞通報中明確提到德國與中國在新絲綢之路框架中的經濟合作。

德國的杜伊斯堡港被認為是這條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終點站。如今,每周都有24列火車的貨物從中國運到這裏。德國鐵路也有心通過新絲綢之路擴大在中國的業務。2016年6月,雙方簽署了一份深化合作的協議。中國中鐵和德國鐵路公司都致力於在發展基礎設施項目方面加強合作。德國鐵路公司向德國之聲表示,德國鐵路願意提供專業知識。

德國鐵路有意通過新絲綢之路擴大在華業務

米勒認為,從目前來看,加強絲綢之路基礎建設的倡議尤其對德國大公司具有吸引力。這樣一個龐大的項目,其中蘊藏着很多不確定性,有很多局勢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因此對中小公司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它們難以駕馭投資失誤的風險。

此外,這些中小公司要想在這樣複雜和不確定的狀況中成功運作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即使在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倡議的也主要是國營公司,幾乎沒有私人企業參加。米勒認為,該項目還沒有發展到對私人經濟具有吸引力的程度。

德國聯邦政府認為德國企業可以為該項目做出很多貢獻。但是德國公司舉棋不定,因為參與條件常常欠公平。中國對外封鎖其部分經濟領域,聯邦政府試圖說服中國改變其做法。米勒說:"因此我們堅持對中國政府施加影響,要求中方改善外國公司的准入條件。例如進行公開、透明的招標。這才是公平競爭。"

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在所有這些過程中都不能忽略政治背景。它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這一項目的成敗。米勒說:"因部分工程穿越歐亞聯盟地區,因此會影響到美國和俄羅斯,特別是印度的利益。如果德國想爭取印度成為其戰略夥伴,就必須了解其利益所在。"

勒佩爾警告說:"人們也擔心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特別是一些小國感覺自己面臨着一個比自己強大幾倍的鄰國和一個強大的談判對手。"勒佩爾說:"在這方面,堅持遵循規則的談判原則是一個解決方案。相關國家的居民應該參與決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一再承諾的雙贏局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25/96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