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王健林潘石屹同時甩賣資產 或真要變天了

2017年年初,王健林就在萬達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大旅遊投資,計劃到2025年全球開業25個萬達城,其中海外開業5個萬達城。僅僅半年,王健林就忘記了自己的小目標,將萬達城和萬達旗下酒店一齊打包賣了。

近期不僅王健林在賣賣賣,他的同行潘石屹也在賣賣賣。兩個地產大佬同時甩賣資產,究竟透露了什麼信號?

這幾天,房地產市場最大的新聞,要數萬達集團將酒店和文化旅遊項目以631.7億元人民幣出售給融創中國。萬達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家底」出售?其中原委眾說紛紜。但聯繫到潘石屹、李嘉誠紛紛拋售地產,一個信號其實已經非常明確了:房地產市場確實要「變天」了。

地產大佬爭相甩賣

2017年7月10日上午,萬達集團將旗下的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和萬達的76個酒店項目轉手賣給了孫宏斌的融創中國,共收資金631.7億元。其中,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作價295.75億元,76個萬達酒店作價335.95億元。針對此舉,王健林說,轉讓這些項目能大幅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率並將企業向輕資產型轉化。

與此同時,SOHO中國也在不斷賣地。旗下光華路SOHO、凌空SOHO紛紛被賣出,董事長潘石屹說:「只有上海外灘SOHO和望京SOHO,是永遠不能夠銷售的。」而對於華人地產大亨李嘉誠來說,甩賣地產項目也是接二連三。從2013年8月起,李嘉誠就陸續拋售大陸投資性物業套現。李嘉誠的商業嗅覺早已被過往所驗證,當一個行業的冬天來臨時,他總是能提早出手,安全脫身。

這三位地產大佬甩賣地產物業的行為,給了市場無數的遐想:好端端的地產「印鈔機」,為啥要賣了?難道行業要變天了?其實,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真的到了變天的時間段。這是與整個經濟發展階段緊密相連的。

從經濟的驅動力來說,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一直以來大部分來自於土地財政,沒了賣地收入,地方政府一下子就斷了炊,這是地方政府絕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也是多次房地產調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一大原因。同時,房地產行業牽涉到接近七八十個行業的發展,房地產行業不行,這些行業就受影響,從而影響到就業和社會穩定,這也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房地產投資旺,固定資產投資就旺,經濟增長就有動力。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就是這個道理。

從金融的角度來說,大大小小的房地產企業,大部分的資金來源都是銀行信貸,銀行的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地產企業的貸款。同時,圍繞房地產行業的各種產業投資基金、信託產品等,都在圍繞這個產業鏈滋潤地活着。儘管房地產行業的調控這麼多年來一陣緊過一陣,但大部分陷入了「空調」的怪圈。主要的原因,無非是兩點:一是地方政府斷不了土地財政這口奶;二是房地產行業也不能急速下滑,否則影響到經濟的增長和銀行信貸的質量。

從人口結構來說,隨着人口增速下滑,居民對房地產居住的需求會下降,房地產的投資和投機屬性越強,對經濟穩定增長潛在的殺傷力就越強。部分三四線城市新樓盤空置率居高不下,一旦房地產的泡沫破滅,後果堪憂。

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

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可能永遠主要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否則,我們就在固定資產投資驅動經濟增長這條老路上越走越遠,而且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弱,最後一定是經濟增長的效率越來越低。當經濟轉型升級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一定是房地產佔國民經濟比重越來越小的時候。當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越來越強大,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到了可以擺脫固定資產投資為主要驅動力的時候,就是房地產變天的時候到了。

眼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雖然還是離不開房地產這個行業,但互聯網、高端製造業、消費電子等新興行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彰顯,商業嗅覺敏感,善於揣摩政府意圖的地產商們,一定會順勢而為,這就是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等地產大佬甩賣旗下地產物業的重要原因。

從地產融資來看,監管單位已切斷地產商主要融資來源,上海證交所提高地產商發債的門檻後,地產商就沒有在上海證交所發債。2018年,地產行業還有279億美元的債券到期,資金緊張由此可見一斑。一些負債率較高的地產企業提前甩賣旗下資產,也是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兌付危機。

可以斷言,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高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地產從黃金時代正式進入到白銀時代,從過去搶着拿地到目前企業之間股權兼併、資產重組,房地產行業進入到存量運營的時代。行業的集中度會不斷提升,投資者買了房坐等升值的時代,可能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從整體上來說,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可能正在山頂,但這是否意味着房地產行業就沒有機會了呢?顯然不是!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即便到了今天,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還是比較低的,未來巨頭型房地產企業的利潤會越來越高,大量中小房地產企業會被收購兼併或者直接倒閉,那些不斷做大做強的地產企業,投資機會還是不錯的。以股票市場為例,隨着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少數巨人型地產企業的投資機會不容小覷。與此同時,不少傳統的房地產企業會謀求轉型升級,比如房地產產業與文化、旅遊、休閒、養老等行業的融合,也會衍生出不少投資機會。而且,在互聯網時代,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與計算等新興行業的發展,房地產的「分享」功能也許會超過「使用」功能,共享地產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業態?也未可知。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一個舊的時代漸行漸遠,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證券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16/96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