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真相:中國所有的「長壽之鄉」都是偽造的

中國所有的「長壽之鄉」都是偽造的(斯夫筆記)

2012年有份特殊的報告《中國億萬富豪非正常死亡報告》,調查的是一個特殊的人群——已死亡的億萬富豪;這也是一次沉重的調查——他們都不是壽終正寢。調查對2003年以來公開報道中的72名億萬富豪死亡案例進行梳理,數據顯示,15名死於他殺、17名死於自殺、7名死於意外、14名被執行死刑、19名積疾早逝,數字令人深省。

這份調查透露出的一個信息至少是,生意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證長壽。所以,壽命不能用錢買到,否則,我們今天可能還生活在秦始皇的統治之下。報告中有19名億萬富豪死於疾病,占調查樣本的26%,是億萬富豪的第一殺手。而在疾病中,這19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多,有9人,另有7人死於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這19名富豪,平均壽命只有48歲。最年輕的南民,去世時只有37歲,而王均瑤和孫德棣則是在38歲時早逝。年紀最大的章勝漢,腦溢血去世時也只有59歲。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億萬富豪病逝的年紀明顯偏小。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人類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良好心態」,但富豪能夠做到這四點的不多。許多富豪是靠勤奮發家,但這個習慣也導致他們將大量時間放在工作和應酬上,休息與鍛煉不夠,長時間焦慮、緊張,都加速了他們的「積勞成疾」。

生意做得再好也不能買來長壽,但是長壽是否可以帶來生意呢,答案卻是肯定的。

長壽之鄉是偽造

最近有媒體報道,全國各地,包括新疆阿克蘇溫宿縣、湖北「梁子島」,廣西巴馬縣的所謂「長壽之鄉」都是偽造的。

國內「長壽之鄉」多涉嫌偽造,這也解開了許多人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為何窮鄉僻壤竟能壽星頻出?按道理講,應該是醫療條件越好的地方人們越長壽,什麼養生啊,地理環境啊,起的作用並不大。

1985年,「國際自然醫學會」將新疆列為「世界第四大長壽之鄉」。而所謂「國際自然醫學會」是日本人森下敬一於1970年創建的一家私人醫療機構,主營業務為食品、儀器等保健品,並非世界權威醫學機構。該機構從未發表過有關長壽的專業論文。在新疆被和長壽聯繫在一起後,當時的自治區主席鐵木爾·達瓦買提同意對新疆百歲老人的真實情況進行調查。學者何炳濟參與抽查了阿克蘇市、溫宿縣上報的9位百歲老人,他們最大的140歲,最小的103歲,平均年齡109.3歲。調查後發現,9位老人都未達到百歲,真實平均年齡在85.1歲左右,那位140歲老人其實為89歲。

何炳濟後來撰文說,「新疆百歲老人較集中的地區,並不具備造就長壽的營養、醫療、環境衛生和其他經濟文化等基本條件。不少百歲老人是由於記憶不准、沒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和健全的人口檔案,僅憑本人與村幹部隨意申報誤成的。」可見新疆長壽之說,並不可靠。

其實活到90歲是很常見的,江浙一帶的富庶之鄉里,90歲老人並不少見,從一個縣裏找出90歲以上的老人,估計上百個都不止。但是要是活到100歲就少見了,因為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醫療條件很好的開國元勛、革命元老,享年80多歲人們覺得去世有點早,90多歲覺得正常,活到100歲就稀罕了。

一個地方要是批量出現100歲以上老人,這當然是個神奇現象。巴馬縣1991年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定為「世界第五大長壽之鄉」,在其官方宣傳中,被稱為「中國最年長壽星」的羅美珍,1885年出生,2013年去世,活了128歲。按照羅美珍的年齡,她是在61歲生下的兒子,並不合常理。

巴盤屯所在的巴馬縣,人口約30萬,自「世界長壽之鄉」的說法廣為人知後,不斷發展以養生、保健為核心的特色旅遊。2015年全縣接待遊客338.2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6.17億元。每天約有40多名遊客到村中最年長的老人家中拜訪,送上5元、10元的紅包,老人每年可收入8-10萬元。而巴馬縣興起的養生項目,同「國際自然醫學會」的經營內容高度一致。

湖北梁子島所謂有14位百歲老人全是當地政府部門吹出來的,有記者到梁子島調查發現,一位自稱140歲的老人,兒子竟只有50歲,而在派出所的戶籍檔案中,島上沒有一位老人超過100歲。

當地官方也承認這是旅遊炒作,如果有人說是百歲老人,政府就會補助幾百元。

長壽研究科學化

長壽研究近百年來才開始科學化;近10年來,長壽研究逐步取得突破。德國科學家用15年的時間,調查了576名百歲老人,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多9-10歲。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長壽的遺傳因素非常重要。目前,長壽研究已成為一個跨領域、發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歐洲科學家看來,衰老是一種多基因的複合調控過程,表現為染色體端粒長度改變、DNA損傷、DNA甲基化和細胞氧化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影響了壽命的長短。

當前,科學家對長壽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1、尋找「長壽基因」。這裏有兩個研究方向。一是「4號染色體」。歐洲科學家認為,「4號染色體」上有長壽基因,如果能發明出刺激長壽基因的藥物,就能減緩人類衰老的速度。二是載脂蛋白E。這種基因分為2、3、4三種亞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遲發病年齡,降低發病率,促進壽命增長。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普遍認為,主要是載脂蛋白E2基因在對人的壽命起延長作用;研究發現,長壽老人體內的載脂蛋白E3比較多,佔到了80%-90%的比例,如何刺激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將是科學家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2、抑制「減壽基因」。說到這一點,人們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國際上基本認定,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是導致人類壽命變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會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會破壞酶和DNA,使細胞逐漸「衰老」。市場上的「消除自由基」產品,只能消除自由基,但不能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因此作用不大。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幾萬人的大型試驗,發現只服用能夠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劑,並不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起不到延長壽命的作用。

當然,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也得到確認。「內因」很關鍵,「外因」也不可忽視。有國外研究者認為,環境和生活習慣在長壽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達到66%。目前,在「外因」方面,科學家們提出,以下4點內容非常重要:

一是飲食。歐洲的一篇研究報告說,少吃可以延緩衰老。德國海德堡素食研究會認為,素食者的壽命要長於沒有飲食忌諱的人。

二是心理。英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旅遊度假能夠延長人的壽命。比起那些從不旅遊度假的人來說,每年外出度假的人在未來9年中死去的可能性要低21%。「精神作用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在國外,很多老人的獨立性都特別強,有的還在大街上當義工,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對長壽也大有好處。

三是生活習慣。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消耗的過程,熬夜、酗酒、過度運動等都會導致身體消耗過度。而身體可供消耗的就那麼多,用一點少一點。人到30歲以後就應該注意保持生活規律,為以後的生活多積累一些能量。德國長壽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原因。在歐洲,70%-80%的人死於「生活方式」——心臟病、腦卒中、高血壓。德國富爾達大學健康學教授彼得·埃克斯特甚至認為懶人更長壽,理由是活躍的身體會產生更多「自由基」,加快衰老過程。

四是生存環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給生命以時間,給時間以生命」。它的意思是,即使生命能夠通過基因調控而無限延長,但仍要追求生命質量,要活得有意義。

現代人雖然壽命上去了,但有些人過了四五十歲就與疾病為伍,真正健康的「年齡」,和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年齡差不多,後面的生命完全靠現代醫學技術維持。這樣的「長壽」,能有多大意義?因此,長壽必須引入健康概念。先健康,再長壽。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鳳凰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14/96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