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線房價堪憂! 百萬人才大戰開啟:二線城市開價搶人

「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回成都了。」211高校的四川籍實習生小陳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來短訊,在北京一邊實習一邊找工作的幾個月後,他最終選擇了回去二線。

6月畢業季,今年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一線城市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戶口指標收緊,二線城市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則提出了留住百萬大學生或者吸引百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計劃。

最近一周,6月23日,武漢喊出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6月29日,長沙提出五年吸引100萬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的目標。

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來,二線城市都認識到了這一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二線城市政府政策制定者、重點大學就業辦和畢業生發現,吸引人才核心還是產業,沒有產業也留不住人才,二線城市人才逆流回到一線城市的也不在少數。二線城市優勢產業在吸引人才方面毫不費力,比如長沙的娛樂產業,但在互聯網、金融、科技產業,二線城市仍待補課。

送戶口送錢送房租

750萬大學畢業生去哪兒?城市的搶人政策陸續發佈。

在武漢發佈「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政策後,長沙即發佈新政,未來五年,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武漢、西安等地均打出史上最低省會城市落戶門檻。最新的長沙落戶政策,除了零門檻,還有獎勵。

長沙除了對畢業生的落戶零門檻,還有租房補貼。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戶口、房子和現金補貼,都是重頭戲。戶口方面,二線城市對本科畢業生落戶幾乎零門檻,不少城市比如長沙對落戶還有租房補貼,西安和武漢都放寬了對專科生的落戶門檻。

在住房方面,南京市則發佈《人才安居辦法》,提出力保16萬人才安居樂業,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資金補助也是重頭戲,杭州推出「房補+車補」;福州市財政則給予應屆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補助費15萬元,用人單位幫助協調解決住房困難。

除了對畢業生,重點人才補助方面,更是不惜重金,杭州、南京以及無錫,對於頂尖人才和團隊的自主更是高達億元。

北上落戶持續收緊

二線城市搶人,其大背景是一線城市落戶逐漸收緊和新一線城市的崛起。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早於2014年表示,進京指標不會突破1萬人,以後會呈逐步趨緊態勢。2015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2016年只減不增」。

雖然2017年進京名額尚未公佈,北京官方最新表態,北京將堅持「兩嚴控一支持」引進畢業生,即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對落戶指標實施「總量封頂」。今年外地生源進京落戶指標將不超過9000人。

上海也在嚴控人口,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續轉負。而今年外地流入、無戶籍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3萬人。

一線城市中,唯深圳在大舉吸納人才。自2016年上半年深圳市出台81條「人才新政」後,深圳十區也緊跟着出台落地政策,按照寶安區的方案,最高端的傑出人才可以獲得市和區各600萬元共1200萬元的獎勵補貼;基礎型的人才也可獲得博士6萬元、碩士5萬元、本科3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

相對北上深的高房價來說,發展較快的二線城市,也即輿論提到的「新一線」,一般包括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青島等城市,也是應屆大學畢業的首選地。

根據智聯獵聘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2017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高達37.5%,高於一線城市的29.9%。從流入數據來看,一些「新一線」城市更是不遜一線,杭州人才流入率高達11.78%成為「領跑者」。

二線城市能留住大學生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的一份資料顯示,近三年(2014-2016)的學生就業城市排名,前四的城市始終是蘭州、北京、深圳、西安,廣州與上海則在5、6位變動;除了因為地理因素而就近選擇的蘭州和西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直是蘭大人就業的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在2016年的就業選擇中排名有了很大的提升,都成為蘭大人前十的就業選擇,武漢也超越此前一直排在前面的成都、杭州和天津。這也說明武漢成為新一線城市中的相對有吸引力的區域。

武漢有大學之城之稱,這是武漢官員在招商接待和城市推介中,最愛提及的一句話,即武漢有79所大學130萬在校大學生,大學生人數世界第一。但大學生轉化為建設武漢的人才了嗎?這是武漢很多區域學者的一句反問。

來自武漢市人社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留在武漢的大學生為10.4萬人,2016年為15萬人,人數明顯增加。

長沙市政府的一位政策參與制定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幾年長沙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明顯增加,其留人的核心還是產業。

比如長沙的優勢產業傳媒娛樂產業,大學生就業收入高,以湖南衛視為例,收入絕不低於一線城市的電視媒體收入,對優秀人才吸引力大。

二線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還待觀察。「在北京一直做互聯網運營崗位,回武漢進了一家互聯網企業,發不出來工資。」回二線兩個月後,王方(化名)開始迷茫了,又想着回北京。「在二線找工作,優質民營企業少,大互聯網公司少,坑兒太多。」他總結。

最近兩年二線城市拿出了最大魄力吸引人才,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有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互聯網、傳媒和金融行業,在二線城市比較難找到位置。

對於優秀人才來說,房子、戶口和幾萬塊錢的補貼都不是關鍵,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北大金融碩士畢業的王君(化名),剛從北京搬去了深圳。在他看來,相對他的老家鄭州來說,深圳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深圳靠近香港,各方面教育醫療資源相對北京,不會差太多。另外深圳還給了他一份比北京更高年薪的金融類offer,還有戶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02/95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