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的債務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今年5月,美國三大信用評級總司之一的穆迪公司(Moody’s)近20年來首次下調了中國的信用評級。穆迪表示,降級反映穆迪對未來中期中國償還債務實力削弱的預期,表現在債務占經濟比例的穩步上升和經濟增速的放緩。不過,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債務水平雖然增速很快,也的確給經濟的長期健康帶來風險,但這些債務主要存在於國有領域,政府仍有能力在關鍵時刻出手防止危機的爆發,而且監管部門也開始採取措施抑制債務的高速膨脹。

在穆迪5月24日把中國的信用評級從Aa3下調到A1幾個小時後,中國政府就批評穆迪的做法是不了解中國的法律和金融制度,低估了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潛力。

穆迪公司宏觀經濟理事會主席艾琳娜·達格爾(Elena Duggar)說:「下調評級反映我們對中國財政實力中期內將削弱的預期,體現在整個經濟體內債務水平的攀升和經濟增速的放緩,大環境是中國人口結構的變遷(老齡化)和生產力的增幅較小。」

中國的債務問題緣起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年,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推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計劃,各大商業銀行開閘放水,引發一輪巨額支出狂潮。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獲得大筆貸款。這種以借貸維持的增長一直持續到現在。

穆迪公司的達格爾表示,中國目前非金融領域的債務水平已經超過美國、德國和韓國,但真正令人擔憂的並非債務水平,而是債務增速過快。她說:「非金融債務占GDP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181%上升到2016年的256%,也就是說六年翻了一番。」

從宏觀經濟角度,信貸對提升投資和推動GDP增長的有效性將會持續下降。達格爾表示,按照目前的模式,如果中國要把經濟增速維持在6-6.5%的範圍里,那麼再過三到四年,中國債務佔GDP的比例就會超過全球任何經濟體。

在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後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本月敦促中國政府深化改革,改變當前過度依賴政府主導的投資和舉債維持的經濟增長模式。IMF6月14日發表的聲明說,雖然中國採取了措施,降低了企業債務增速,也去除了部分過剩產能,但仍需加速推進改革,近期的工作重點應是處理金融部門的風險。

不過,知名中國經濟專家、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認為,如果僅從債務總量來看,中國的債務水平當然是很高的,但是中國的債務大多發生在政府和國企。

他說:「如果把中國的債務拆開來看,我們會發現工業領域國有企業的槓桿率上升了很多,但私有企業的槓桿率卻有所下降。籠統的看債務比例會有一定的誤導性。我們具體研究中國的債務問題時就會發現,債務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

拉迪表示,過去幾年裏,家庭債務在中國債務問題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6年,中國金融體系新增放貸的50%是用於家庭貸款,而這一比例在兩三年前為25%。

「中國的債務組成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家庭變得更為重要。但至少在我看來,中國家庭的債務並不可怕。雖然中國的家庭債務水平增長迅速,但在2016年其規模僅為可支配收入的75%。相比之下,美國在金融危機前的比例為140%。」他說。

中國家庭債務主要是用於房貸。一方面,中國的銀行對房屋抵押貸款的要求很高,貸款者往往要支付很高比例的首付(通常為房價的30%甚至更高),因此貸款金額與房產價值的比例較低。這些因素使得家庭債務引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高。

反觀國企領域,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拉迪認為,中國債務問題最為嚴重的國有企業狀況已經在2015年觸底反彈,2016年國企利潤比2015年提高了8%,今年有望進一步提升。他說:「2015年對中國國企來說是一個完全的災難,國企的利潤與上年相比下滑了22%,那個時候其實倒是降低中國信用評級的更好時機。」

已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部分債務都發生在廣義的國有體系內,包括政府和國有企業。這就給政府很大的騰挪債務的空間。麥格理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在金融時報中文網上撰文稱,幾年前一些機構預言中國地方債務危機將爆發,但最終落空。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央政府通過地方債置換,將地方政府債務轉為中央政府債務。

作者也認為,中國債務危機一直沒有爆發的另一個因素在於中國經濟大體上仍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長。多年來,關於房地產泡沫的預警一直不斷,但房地產市場崩盤的情況卻從未發生。文章說,「甚至今天上海的房價是不是泡沫,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未來的收入增長速度。」

儘管如此,中國的最高決策者們顯然也意識到中國龐大的企業債務給未來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健康穩定構成巨大風險和潛在威脅。今年4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金融安全,並提出要加強金融監管,採取措施處置金融風險,控制增量,積極處理存量,顯示北京正致力於控制債務擴張過快的問題。

穆迪公司的經濟學家達格爾指出,控制信貸必將影響經濟增長,北京必須從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問題是,在中國,領導人必須要在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以維持社會、經濟穩定和給國有企業去槓桿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她說,「在正常經濟情況下,如果你去槓桿太快的話,經濟增長勢必受到影響。」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701/95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