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阿拉伯世界總是那麼亂 九句話告訴你原因

作者:

今天沙特又搞了一條大新聞。沙特國王不聲不響地就把王儲廢黜,新立了一位王儲。被廢的是老國王的兒子,現任國王的親侄子。而新立的王儲是現任國王的兒子,今年才31歲。

刀哥似乎已經看到一幕活生生的宮鬥劇正在上演。不久前,帶頭大哥沙特剛把卡塔爾踢出「朋友圈」,阿拉伯國家看來永遠不缺戲碼。

學過幾年阿拉伯語,去過10幾個中東國家,趕上過伊拉克戰爭,然後又先後4次去戰地或戰亂國家,刀哥對中東談不上多了解,但卻有很多失望。今天,先講講刀哥眼中阿拉伯國家「同」與「不同」,說說阿拉伯國家亂象和不團結的根源吧。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部落

常聽人說「阿拉伯世界」,都是好大好大的概念,但誰聽說過「加勒比世界」「東南亞世界」「歐洲世界」「非洲世界」,這足以說明阿拉伯國家的與眾不同。

但正是這麼大的世界,偏偏就被大小不一的部落給割得四分五裂。寫《世界是平的》的弗里德曼在研究全球化之前曾是《紐約時報》常駐中東的記者,他把中東部落對一國政局的影響說得很透徹。

班加西反卡扎菲的部落戰士們。

例如,利比亞「瘋子」卡扎菲來自卡達法部落,當上總統後自然要多關照這個部落。這樣一來,也就埋下其他部落不滿和仇恨的種子。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家鄉蘇爾特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被抓,慘遭虐待後被槍擊打死。

當然,把部落問題擺平,阿拉伯國家就安定了一大半。約旦國王來自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所以,連國家的全稱都是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政局平穩,歸功於部落間的矛盾沒有那麼大。刀哥在摩加迪沙參加過一次索馬里不同部落的和解大會,儘管索馬里的局勢不穩,但與會的部落長老們都渴望和平,大會氣氛異常祥和。

摩加迪沙的部落和解大會,居然有人打起瞌睡。

同一個宗教,不同的派別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主要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在伊拉克,什葉派佔多數(什葉派佔總人口的60%),所以薩達姆這個遜尼派總統曾經「少數領導多數」很不容易。

薩達姆死刑判決結果一出來,一些遜尼派人士就強烈譴責審判不公,而什葉派則載歌載舞。新政府不得不呼籲伊拉克人要「團結」。

阿拉伯國家的教派衝突日益嚴重,很多恐怖襲擊也被指源於教派紛爭。不過,伊拉克戰爭後,刀哥去伊拉克採訪時問過「遜尼派和什葉派」真的誓不兩立嗎,結果人家老百姓很有覺悟,說沒有那麼懸乎,我們和平相處。

更有當地工作、生活多年的「伊拉克通」說,有伊拉克人告訴他,在一條通往巴格達的公路上,過往大巴上總有教派相互屠殺的事發生,但據說每次濫殺無辜的都是同一批人,上車後問乘客是什麼派,今天殺這個派的,明天殺那個派的,據說是某國故意派來製造戰後教派矛盾的。

這樣有些「陰謀論」的傳言,信不信由你!在黎巴嫩採訪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衝突時,一個什葉派嚮導很耐心地和刀哥講,兩個派別有什麼區別,不同派別的婦女戴面紗的方式有什麼不同,言談中沒有什麼仇恨。

中東的教派,如果再細分的話,還有更小的派系。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和他的父親、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來自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在敘利亞也屬於「少數領導多數」。

按照西方的說法,中東有遜尼派和什葉派國家兩大陣營。沙特等遜尼派國家一直防範什葉派的伊朗。不過,在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中也有什葉派,如科威特(什葉派占信奉伊斯蘭教國民的30%)、卡塔爾(全國人口的16%)、沙特(信奉伊斯蘭教國民的15%)、敘利亞(信奉伊斯蘭教國民的20%)。

在黎巴嫩,赫赫有名的「真主黨」就來自什葉派。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提出過「什葉派新月地帶」的概念,主要指伊朗、伊拉克南部、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

在海灣,巴林也是什葉派為主的國家(占信奉伊斯蘭教國民的70%)。阿拉伯國家的什葉派民眾,對什葉派和伊朗今天的處境自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同一個信仰,不同的民族

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但不同的阿拉伯國家除了以阿拉伯人為主,還生活着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切爾克斯人等等,甚至伊拉克等國還有猶太人。

埃及的科普特人,是古埃及人的直接後裔,算是非洲大陸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這些埃及人的祖先一世紀時皈依了基督教。埃及最近幾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中,就有極端分子針對科普特人和他們的教堂的。2016年2月16日去世的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就是科普特人,這其實也是埃及人和阿拉伯國家的驕傲。

主要分佈在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的庫爾德人,也是中東一大看點。刀哥去過伊拉克北部三個庫爾德人自治區。當地人說自己是遜尼派,一回憶起薩達姆對庫爾德人的屠戮就氣憤難平。

沒有了薩達姆,庫爾德人自治區的生活有點世外桃源的意思。

民族問題不擺平,阿拉伯國家想要太平也不容易。不過,刀哥強調一點,阿拉伯國家不同民族的老百姓很淳樸,在約旦開車,你要是去個陌生的地方問路,人家怕指不清楚路,可真會在前面開車免費給你帶過去啊。

同一個聯盟,不同的結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22個成員國,進進出出,拉幫結派。這次沙特等國要阿盟開除卡塔爾,讓刀哥想起上世紀70年代末埃及的孤立無援。

1978年9月,埃及總統薩達特同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兩國和解引起阿拉伯世界的震驚和憤怒,因為「以色列是阿拉伯人的公敵」,薩達特因此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伴隨着阿拉伯國家與埃及的斷交潮流,埃及被1979年3月被開除出阿盟,10年後才被請回。阿盟總部也從開羅遷到突尼斯,直到1990年3月才重返開羅。

見證阿拉伯國家分分和和的阿拉伯聯盟總部。

被阿盟拋棄的薩達特還被國內的反對勢力和極端分子所不容。1981年10月6日,他在慶祝埃及十月戰爭8周年的盛大閱兵典禮上遇刺。刀哥去埃及時專程去了薩達特墓地,他的墓碑上寫着「薩達特:戰爭與和平的英雄,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可惜啊,阿拉伯世界強人不少,但像薩達特這樣有所作為的不多。

2011年11月16日,阿盟正式中止敘利亞成員國資格,2013年3月26日,阿盟決定將敘利亞在阿盟席位授予敘反對派「全國聯盟」,但迄今未落實。

在中東,除了最近比較火的由6個海灣產油國組成的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還有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簡稱「馬盟」),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突尼斯幾個北非為主的國家又自立門戶,但對同樣位於北非的埃及不冷不熱。按官方的說法,1994年11月,埃及正式要求加入馬盟,但截至2013年馬盟未審議埃及的要求。既有聯盟又分幫派,是阿拉伯國家的特點。

同一個歷史,不同的未來

阿拉伯國家的歷史,挺牛的,阿拉伯帝國曾地跨亞非歐,連西班牙都征服過。阿拉伯人抗擊歐洲十字軍的英雄故事仍被流傳,遊走中東,常會被告之某個城堡就是當年防禦十字軍的堡壘。

但既能騎馬打仗又能騎駱駝打仗的阿拉伯人,後來還是先後被土耳其人所取代,被英國人、法國人所殖民或委任統治。這次斷交旋渦中的卡塔爾不過是1971年才獨立的一個英國「保護地」。

2006年真主黨和以色列衝突期間,從黎巴嫩南部逃離家園的人中,姑娘眼神真讓人心碎啊。

阿拉伯國家有既輝煌又不堪回首的過去,眼下則困難重重,刀哥盼「阿拉伯之春」早點翻篇,至於未來,還要靠阿拉伯國家自己去爭取。巴以問題本是中東問題的根源,但「阿拉伯之春」以來,試問,還有誰關心加沙、關心水深火熱中的巴勒斯坦人?

同一個語言,不同的方言

阿拉伯國家通用的阿拉伯語,那可是聯合國六大常用語言之一啊。所以,刀哥當年一學阿拉伯語,就覺得很牛,中文、英文、阿拉伯文,一半聯合國常用語言咱都會啊。

標準阿拉伯語是以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為準,但不同地域的阿拉伯國家又有自己的方言。看報紙、看電視新聞都沒問題,只是老百姓之間的交流多少會有障礙。

據刀哥一個埃及朋友說,因為埃及電影業發達,在中東流行,所以埃及方言能被海灣國家的人聽懂,至於海灣人的方言,埃及人聽着就費勁。

這還不算,對於沒在埃及學過埃及方言只會標準阿拉伯語的中國人來說,初來乍到肯定不適應。刀哥外交部的一個老領導是高翻出身,從小就在埃及學習生活。有次和幾個埃及人談正事,對方用方言小聲嘀咕,以為咱這位外交官聽不懂,結果如意算盤打錯了。

同一個文化,不同的呈現

阿拉伯國家有着相同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但並非固有不變,歷史上受過波斯、印度、希臘、羅馬、土耳其等外族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更受到西方的影響。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受到當年殖民影響,當地有不少人說法語,甚至有的機構官方文件也用法語。

有這樣的背景,歐洲過去也願意接收來自北非的移民。更有大批北非移民到歐洲後,做出成績。刀哥和球迷們喜歡的法國足球巨星齊達內和本澤馬都是阿爾及利亞裔。在法國巴黎購物,刀哥和摩洛哥來的女貨物員可以用阿拉伯語交流。

有親法的自然有親英美的。惹上麻煩的卡塔爾埃米爾和現任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都在英國桑赫斯特軍事學院學習過,後者還在牛津大學、美國喬治敦大學深造。卡塔爾和約旦成為美國的盟友,也就不足為奇怪。

蘇丹喀土穆郊區路邊的飯店,可樂很搶眼。

阿拉伯國家並不排斥西方,但意識形態和民主體制的不同,還是讓一些阿拉伯國家成為西方的眼中釘。蘇丹的總統巴希爾和美國鬧得很僵,但刀哥還是在蘇丹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大標牌。敘利亞也有過肯德基連鎖店,2013年關張時不是由於老百姓反美,而是因為內戰持續引發食品供應短缺。

同一個中東,不同的強人

曾幾何時,中東強人層出不窮:埃及納賽爾、薩達特、穆巴拉克;伊拉克薩達姆;敘利亞阿薩德;利比亞卡扎菲……「80後」的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或許想成為中東新一代強人,但他剛想做個地區問題的協調員就激怒了一大片。

缺少強人的阿拉伯國家,只能在美俄等大國和地區之間小心地尋找平衡。在吉布提、在卡塔爾,刀哥都遠遠看過美軍駐當地的軍營。大國不易!小國更不易!

猜猜這是誰?對,卡扎菲,這是他留在刀哥相機中的最後造型。

薩達姆、卡扎菲的結局,告訴了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得罪西方後果很嚴重,西方是真記仇啊,找機會還是要收拾你。為了亞太再平衡,奧巴馬有些從中東往外撤的意思,但特朗普上來了,首訪是沙特,被指美國想要打造「阿拉伯版北約」,但在刀哥看來,「阿拉伯版北約」成不了氣候,倒是阿拉伯世界「巴爾幹化」越發嚴重。

「巴爾幹化」就是碎片化,到底是誰要讓阿拉伯國家成為一盤散沙?國家之間政治宗教與權力之爭,再加上美國這樣的大國介入,阿拉伯國家的不團結要持續到何時何日?即使不奢求阿拉伯世界的團結,但至少要讓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也門、索馬里等國走上政治和經濟的正軌吧。

黎巴嫩的廢墟

索馬里國家大劇院廢墟

當年的巴格達,老百姓的車都要躲着美軍的車,否則……

同一個地域,不同的資源

這很好理解,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富得「流油」,資源不均勻,貧富就懸殊。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讓阿拉伯國家的國力分出一二三等,也加劇了彼此的矛盾。同在阿拉伯半島,你說也門人心裏能服氣嗎:「憑什麼,你們幾個就有油,我就沒有?!」

像刀哥工作過的約旦,國民經濟主要支柱是:僑匯、外援和旅遊。北非的摩洛哥好一點,三大支柱是磷酸鹽出口、旅遊業和僑匯。比能源更寶貴的是可耕地,比可耕地更寶貴的是水源。

當然,阿拉伯國家中不全是缺油缺地缺水的,伊拉克就是既有油又有地又有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這名字,一上初中學地理就記得牢牢的。好資源給了伊拉克財富,也給了薩達姆野心。

敘利亞本來也不錯,刀哥生活在約旦的時候,沒少吃敘利亞運來的農產品、海產品。敘利亞的旅遊資源也豐富,差點被「伊斯蘭國」(IS)毀掉的台德木爾(帕爾米拉)刀哥曾去過兩次。可惜了!

約旦的佩特拉

約旦的月亮谷,荷里活在那裏拍過的大片你應該都看過吧。

敘利亞的台德木爾。

責任編輯: 唐冬柏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622/94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