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代購需謹慎 香港千萬騙案揭亂象一角

目前,大陸社交網絡上充斥着香港代購、海外代購等信息,透過代購買到價格低廉的名牌商品固然好,但卻不要忽視其中風險。不久前,一名香港女子請化妝品專櫃小姐代購名牌唇膏,賣給大陸買家。通過代購生意與香港專櫃售貨員和大陸買家建立信任後,這名女子竟突然攜雙方逾千萬元貨款玩失蹤,不久後又自行申請破產,疑企圖洗脫責任。

據香港《明報》報道,受騙的專櫃小姐表示名牌唇膏銷售有限制,以Chanel為例,每人每個顏色只能購買3支,但因從事化妝品銷售,可購買貨量更多,故由一焦姓女子牽線搭橋請她做代購。但做了幾次生意後,焦女以大陸貨主拖欠款項為理由拒絕支付香港專櫃小姐貨款。但隨後多個大陸商家亦來港舉報焦女拖欠其200萬元人民幣貨物。目前該案件已獲警方受理。

個人代購在香港並不鮮見(新華社

海外代購是指由代理人而非總公司直接或者間接授權的代理商入口在境外購買貨品。近年來海外代購十分火爆,一方面由於中國大陸民眾消費水平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則由國內食品、藥品等不斷爆出醜聞,令國民對國貨信任度下降,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所致。另外,與跨境銷售平台相比,個人海外代購有溝通便捷、價格低廉、繳款方式靈活等特點。故雖受跨境電商衝擊,但個人代購近年來仍然熱度不減。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4跨境電商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海外購物人數將達到3560萬,規模將達到10,000億元人民幣。

不過,參與個人代購也存在諸多風險,除如上文所述的涉嫌欺詐行為,也容易產生偷逃關稅問題。

海關總署《關於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規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自用物品,非居民旅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自用物品,超出人民幣2000元的,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自用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

不過,由於海關抽查率低,不少代購者沒有選擇主動申報關稅。另外,旅客過關時海關比較難以界定物品是屬於自用還是用於轉賣,故這也成為執法的灰色地帶。

由於海外代購者甚多,不少人以為法不責眾,越來越忽視相關法律法規。但其實,代購偷逃關稅一旦被查處,或令代購者得不償失。2012年北京一離職空姐就因多次大量攜帶從韓國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被處以走私普遍貨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更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有許多中國海外留學生為賺快錢透過微信從事代購,但往往忽視海外相關法律法規。譬如在香港,持有學生簽證人士就不得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兼職活動。故海外留學生長期從事代購,應先清楚明白當地有關法律法規,否則個人亦需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605/94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