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程曉農:鄧小平背着政治局和人大 秘密調動軍隊實施六四屠殺

—六四這段歷史不會永遠地忘卻

鄧是屬於毛澤東同一個時代的,所謂的創業者,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並不像黨章憲法裏所寫得那樣,是人民的。相反,它是個人的,是若干高層家族的。在他們眼中,如果紅色家族們自己奪得這個江山坐不下去的話,在他們看來,亡家就是亡黨,就是亡國。完全可以把國家的命運擱置一邊,為了這些高層的、獨裁者的、自己的意願,可以把整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民眾置於血腥之中。

6月4日,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是一個頗為敏感的日子。「八九」天安門事件在2017年6月4日,迎來第28個年頭。28年來,隨着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大大提升了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已然躍為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對六四話題解禁的期待尚沒有成為現實。今天重新回顧這段歷史,人們在認知上是否有所改變?它對現代人有着怎樣的啟迪?這段歷史能否最終從人們的記憶中抹掉?我們請旅美政治評論家程曉農先生來闡述一下他的看法。

法廣:天安門事件28年後的今天,中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六四」的話題始終是一個敏感話題?

程曉農: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政府用了很大的力氣試圖在年輕一代人的心目中,把這段血腥的歷史徹底抹乾淨。在中國強力的洗腦和網絡管制的狀態下,確實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六四的情況。

但是,六四產生的兩個結果可能會永久性地影響中國的命運。第一點就是:六四帶來了鄧小平權利的鞏固,以至於中共高層對市場化改革保持很強的抵制力的、以陳雲為代表的經濟官僚系統逐漸逐漸地被迫向鄧小平讓路,以至於就有了鄧小平九二年南巡之後,江澤民不得不改向,從靠近陳雲的勢力轉向所謂的繼續的市場化。於是就有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然後有了將近10年的出口景氣。這10年的出口景氣確實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經濟繁榮。

但是中國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是一個短暫的、不可延續的過程。中國抓住了一次機會,但是也失去了一次機會。抓住的是利用世界各國降低成本、企業經營國際化,把大量西方企業吸引到中國去,利用這些西方企業的技術和市場為中國擴大了出口,但同時也導致中國經濟在這條軌道上走得太久,而失去了自己的自主創造力。實際上中國企業只是模仿了、或者是利用了西方技術和設備,但是並沒有因此而給中國的企業帶來更大的活力。到今天,我們看到中國出口景氣在前兩年已經基本結束了。從出口增長率連續10年增長25%,最高的年份到35%,然後最後變成了負增長。現在中國已經無法再有同樣的出口景氣和同樣的繁榮了。現在中國政府靠土木工程來維持經濟,這條路,誰都知道它走不遠的。

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國的腐敗也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泛濫嚴重程度,同樣給中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現在可以看到,腐敗在中國、特別是在官場上已經深入人心,各級官員們對失去目前反腐敗壓力下過去那種吃喝嫖賭的幸福生活,是十萬分的不滿。但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腐敗的體制,實際上已經不能靠這種反腐敗的這種運動式做法來根本上矯正。所以中國則必然地走在一個短暫的繁榮加上長期的腐敗這樣一種宿命上。

法廣:1989年,鄧小平調動數十萬解放軍,合圍北京城,最後下令鎮壓,釀成震驚中外的流血事件。以今天的觀點看,您認為鄧小平當時採取此一決定的真正動機是什麼?

程曉農: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有一點很清楚,就是:雖然黨內有一批以趙紫陽為代表的一部分幹部,希望有一種和平、理性,在法制的軌道上解決民眾和政府之間的對立,民眾要求則走向民主化,特別是大學生。而政府不可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但是,以趙紫陽為代表的這部分聲音,其實雖然在軍隊當中也有一些將軍支持,在人大常委會裏也有一部分委員支持,但是中國的所謂的江山,其實仍然是控制在一小撮人的手裏。而趙紫陽當時提出來的主張,現在看來,帶有相當的理想主義成分。也就是說,98年的時候,中國整個的國家,其實是捏在少數人的手裏,特別是鄧小平。當他要調動軍隊、決定要鎮壓學生的批評和強烈的民主化要求的時候,他可以軍為私用。就是說,這支軍隊不但不聽中央軍委的指揮,也不聽政治局的。它只聽鄧某人一個人的。所以當時鄧小平調動軍隊,完全是秘密的。他背着中央政治局、背着全國人大常委會,從法律上講,戒嚴必須事先由人大常委會討論。同樣,政治局也應事先討論。按照中共自己的說法,是「黨」指揮槍。但鄧小平當時在黨內,除了一個軍委主席,沒有別的職務。他也清楚,把鎮壓這樣的計劃通盤地搬到政治局開會,或者是拿到人大常委會去討論,那是不容易通過的,會引起很大的爭論。所以他乾脆把國家機器完全扔在一邊,以他個人的威權,用調動軍隊,來完成他的任務。

從實際上他調動軍隊的數量之大,也不全是為了鎮壓學生,他還要防範軍隊內部和北京的一部分反對鎮壓的幹部可能會阻止這樣的行動。但他揭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國家的命運為什麼是由鄧這樣的人操縱?我想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鄧是屬於毛澤東同一個時代的,所謂的創業者,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並不像黨章憲法裏所寫得那樣,是人民的。相反,它是個人的,是若干高層家族的。在他們眼中,如果紅色家族們自己奪得這個江山坐不下去的話,在他們看來,亡家就是亡黨,就是亡國。完全可以把國家的命運擱置一邊,為了這些高層的、獨裁者的、自己的意願,可以把整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民眾置於血腥之中。從這一點講,鄧小平和斯大林、和毛澤東是沒有本質區別的。不管他推行什麼樣的改革政策。

法廣:今天的許多年輕人,正如您剛才所說的,並不知道、甚至沒有聽說過「六四」,那末您認為,這段歷史會不會被永遠地忘卻?

程曉農:只要六四這代人還活着,就是當年的大學生們還活着,這段歷史不會永遠地忘卻。但是,這段歷史也不會永遠地還原。所謂不會永遠地還原,就是說,有很多人仍然在堅持還原六四的真相,希望喚起年輕一代人的對歷史真相的了解。比如,當年天安門廣場學生的活躍人士之一封從德一直在做一個網站。通過這個網站,把天安門的真相、來為六四的真相保留一個原初的面目。但是,這種努力畢竟是個人的努力。網站是一個被動的信息源。你要不去訪問它,它的信息就不會被人自動地獲悉。它和電視、打開新聞以後、中國的新聞聯播強制性地灌輸的新聞是不一樣的。

但問題是,確確實實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不太了解、甚至很多人、更年輕的,像90後,根本沒有聽說過六四。這個現象讓我想起了很多,我曾經在90年代和國內一位大學教授談過一個事情。他出自安徽的農村,本人已在大學執教多年,但是他在90年代時,不知道3年的饑荒餓死幾千萬人,包括他的家鄉。我跟他介紹,在我插隊的村子裏,當時就餓死一半人口,我就問他難道這點都不知道嗎,作為農民的孩子?他當時完全不信這一點,說:從來沒聽父母講過。後來我跟他說最好去問一下父母,我說:你不去追問,也許他們永遠不會告訴你。結果他去問了他的父親,父親告訴他:實實在在,就是餓死了那麼多人。但是他們為了孩子的前程,父母緘口不言。這種現象,我相信現在在中國仍然在延續。這就是專制國家的特點。專制國家的老百姓為了生存下去,往往不願意讓下一代了解太多敏感的政治信息。家長如此,社會上政府又封鎖所有信息管道,年輕一代,如果除了極少數處於好奇、或對當局的不滿而去看這些信息之外,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但這些信息始終存在,是抹殺不掉的。也許等到將來,紅色江山終於不能再維持的時候,會有更多人來看。

但是我想,看的人,借六四問題來表達自己不滿的這種情緒,大於追求歷史真相的情緒。所以談六四這個事,永遠在中國是個話題,但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在六四鎮壓之後,被當局強行扭轉了。扭轉成了以「錢」掛帥。所以在現在90後這一代人當中,很多人只關心一點,那就是:自己生活得好一點。反過來,如果是沒有辦法謀取一個好的生活,那仇富、仇官情緒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但是這個強烈背後,並沒有太多地去追求歷史真相、然後希望找到一條和平的、走向民主化的道路,現在看來,從網絡上的言論來看,暴力語言顯然要多於和平理性、民主化轉型的聲音。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605/94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