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華爾街日報狂懟紐約時報:你們是偽君子

特朗普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這不僅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動,同時也導致美國內部劇烈的衝突。

衝突的雙方不僅僅是政治家,媒體也捲入其中。當地時間6月2日,美國著名偏保守派媒體《華爾街日報》刊登文章「氣候和紐約時報」(Climate and the New York Times),指名道姓譴責了另外一家全球知名的媒體,左派的《紐約時報》。

《華爾街日報》稱,《紐約時報》在版面瘋狂指責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痛罵特朗普是無知的蠢貨。但是同時又在大打廣告,積極推銷資深記者陪游全球各地26天的波音757奢華出行項目,讓本可承載200人的飛機只招收50名乘客,大肆在地球上進行碳排放。

華爾街日報文章截圖

以下為文章編譯:

最近,《紐約時報》的讀者都怒氣滿滿,任何人只要不認同一個觀點——碳排放將導致地球生態毀滅,都會被讀者直接「吐槽」。但是,當《紐約時報》給讀者灌輸這個理念的時候,他們自己的行為卻不禁讓人懷疑,《紐約時報》真的相信這個理論嗎?

至少在表面上,《紐約時報》還是忠於自己的說法的。在本周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紐約時報》尋找一切可能的資料,瘋狂攻擊特朗普的這個決定。在網站的首頁上,無數的文章都指出,特朗普的決定是「愚蠢和漫不經心」的,同時還是「恥辱性」的。特朗普基於「受到扭曲的報告」和「可疑的數據」作出了決定。《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在做出了「政治計算」之後,決定無視公眾的意願,只重視自己的利益。

另外,《紐約時報》的文章標題也非常聳人聽聞,「特朗普毒害世界」(Donald Trump Poisons the World),警告了如果美國人不限制自己的排放,那麼災難可能近在眼前

不過,在環境危機這個問題上,《紐約時報》似乎還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他們的員工可能認為,二氧化碳排放沒有那麼危險。因為《紐約時報》試圖說服自己的一部分讀者,大幅增加自己的排放。

本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個廣告,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全球旅行項目。項目名為「私人飛機全球旅遊:轉變的文化」(Around the World by Private Jet: Cultures in Transformation)。

紐約時報的廣告

廣告詞是這麼說的:乘坐經過特別改裝的波音757進行豪華的全球環遊。在26天的時間中,我們將前往以色列、古巴、哥倫比亞、澳大利亞、緬甸和冰島。四位《紐約時報》的獲獎記者將全程陪同,每一位都將在您前往旅遊的區域伴隨數天,這些記者都是該區域的專家。

《紐約時報》的廣告還保證,「在空中,您的私人飛機將裝有可以躺下的床,還有經過嚴格訓練的乘務員和大廚。」

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紐約時報》讀者來說,他們估計沒可能在這場「碳排放」盛會上留下自己的影子。

另外看起來,《紐約時報》好像找不到更加「低效率的手段(less efficient means)」來環遊我們摯愛的地球了。在廣告中,只有50個人可以登上那架波音757,正常情況下,那架飛機應該運載至少200人。

旅行廣告好像和《紐約時報》一直以來所傳遞的觀念不符,難道這個「流氓」(rogue)行為,是來自市場部的那些充滿侵略性和對環境不友好的人?

不過廣告的內容好像並不是這樣,因為陪同旅行的人之一是《紐約時報》的主席蘇茲貝格(Arthur O. Sulzberger Jr)。

另外陪同的「專家」還有記者雷丁(Alan Riding),他標誌性的觀點認為,民眾越來越關注全球變暖是好事。雷丁甚至在2007年的一場慈善音樂會上唱過歌,呼籲大家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第二位「專家」是朱迪•盧德倫(Jodi Rudoren),她全力幫助《紐約時報》宣傳「生態難民」(climate refugees)這個概念。

在他們兩個人的概念中,雖然大力宣傳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但是看起來在實際中,他們什麼都不打算做。

下一位「專家」是巴米勒(Elisabeth Bumiller),她是《紐約時報》華盛頓分部中少有看過特朗普的氣候政策,至少也是看過政策部分內容的記者,而她也加入了這個旅程。最後一位「專家」是克里斯托弗(Nicholas Kristof),在他今年一月份的專欄中,他寫道,「隨着特朗普拒絕承認氣候變化,很多孩子將隨之死去」。

所以我們最後可以總結道,《紐約時報》當年的主張現在都成為了過去時。現在人們所知道的《紐約時報》只是一個巨大的碳排放源頭。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觀察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604/93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