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血液稠成這樣了 還不去「稀釋」?!你當它是漿糊啊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還有一個問題叫「血稠」,它對健康的危害,有時甚至不遜於「三高」。

今天就帶你認識「血稠」。

血液黏稠是咋回事兒

血稠是血液黏稠的簡稱,醫學上叫高黏血症。很多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過高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個因素。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導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變慢。高血脂,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讓血液變黏稠。

對一般人而言,即使體檢報告顯示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人體有較強的調節能力,能自動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一般不需特別治療。

特別提醒你的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別注意血液黏度。因為血液黏度升高後,流經一些小血管時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如果發展成大血栓,可能發生嚴重的血管阻塞。

血液黏稠,4個信號告訴你

血液黏稠的人,在4個時刻可能出現特殊症狀,大家千萬不要忽視。

信號1

晨起時頭暈

有的人早晨起床後感覺頭腦不清醒、思維不流暢,可是晚飯後,精神卻達到了最好的狀態,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禍。

信號2

午飯後犯困

健康成年人午飯後的睏倦感,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後犯困,如果不休息一會兒,就會渾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這是由於血液黏稠導致的大腦供血不足,只有小睡片刻,精神狀態才會明顯好轉。

信號3

下蹲時胸悶

血稠的人中肥胖者較多,這些人很難蹲着做事,或蹲着幹活時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會減少,如果血液過於黏稠,就會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

信號4

勞動後嘴唇發紫,容易氣短

有些人的嘴唇是青紫色的,並且稍微進行體力勞動,就會出現氣短等症狀。這類人群除了當心血液黏稠,還應注意排查是否同時伴有心血管和肺臟的病變。

中老年人出現上述症狀,又沒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病史,應及時就醫。通過血液流變學檢查和血小板聚集試驗等,監測血液黏度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況下,血黏度變高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因此下面幾類高危人群,最好定期體檢:

高血壓患者

高血脂患者

長期吸煙者(包括二手煙)

45歲以上的男性

血液太黏稠,5招能「稀釋」

血稠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諸如進食、飲水、運動、機體代謝狀況,以及外界環境、氣候等。

對一個人來說,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中。一旦發現血稠,應從以下幾點調整生活方式。

第一招:補足水分

很多人血稠是由於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夏天這種情況尤為明顯。

喝水可使血液變稀,但要掌握好時機。一般來說,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時、晚間就寢前可喝大約200毫升溫開水。果汁、碳酸飲料或者濃茶水「稀釋」效果不如白開水。

第二招:學會減壓

中青年血稠往往與情緒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有關。建議放鬆心情、疏解壓力、規律作息、保證睡眠。

第三招:戒煙限酒

香煙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熊小知希望大家做到戒煙限酒。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精的量不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52度白酒50克,或38度白酒75克。

而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精的量不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52度白酒30克,或38度白酒50克。

第四招:多吃素食

動物內臟含有大量膽固醇,可加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促使動脈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第五招:多運動

血液黏稠的人應該多運動,有時間就多走走,動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

熊小知推薦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輕中度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當然運動之後不要忘記補充水分。

血稠,別陷入這些認識誤區

越關注健康的人,越容易接觸更多的健康信息,有時候反而容易陷入一些誤區。熊小知整理了幾個常見的誤區,幫大家正確認識血稠。

誤區一:血流變慢就是血稠

血液黏稠的確會表現為血流速度變慢,但血流變慢≠血液黏稠。醫學上血流速度快慢並沒有確切標準,醫生也不會特別關注。

誤區二:抽血時不好抽是血稠

抽血不好抽,原因多為血管偏細、血壓偏低,與血稠關係不大。

誤區三:血液發黑是血稠導致的

抽出的血液顏色很深甚至發黑,可能是血液中含氧量較低,與血液黏稠無關。

誤區四:定期輸液能「沖沖血管」

有些老人認為,定期輸液可以「沖沖血管」,輸「活血藥」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心梗、腦梗的發生。其實,如果沒有明確的輸液指征,亂用此類藥物反而可能帶來危害。

如果檢查顯示血液黏稠度增高,可采積極的應對措施。由於絕大部分血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只要健康生活、規律飲食,多可「逆轉」。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尋找血液黏稠的原因,遵醫囑用藥。

最後,熊小知想提醒大家,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鑰匙。想健康活到99歲,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28/93659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