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 失業危機近在咫尺

早於10年前,超級電腦「深藍」於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到了去年,人工智能(AI)「AlphaGo」則戰勝了南韓棋王李世乭,並將在日內挑戰中國棋王柯潔。漸趨成熟的AI技術,令人憂慮電影《智能叛變》般的情節成真,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亦曾警告AI將在百年內超越人類。相比起遙遠的未來,便利、高效率及廉價的AI及機械,早在不知不覺中令藍領及部分白領一族面臨近在咫尺的失業危機。

稍稍留意生活中各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之處,可以發現原本排滿長龍的行車隧道收費站、超級市場與快餐店的付費處,收銀員已慢慢變成自動收費機,人類在享受便利同時,卻從未留意自己成為被取代的一群。

由《日本經濟新聞》於本月發表、與英國《金融時報》共同進行的聯合調查研究顯示,在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提出總計2069項業務當中,有710項、亦即整體的34%,能夠由AI及機器取代。雖然大部分行業均是無法被機械替代的複雜工種,但卡車司機、船長及廚師等職業中,已有逾6成業務可由AI代勞,甚至連醫生、藥劑師等技術需求較高的職業,亦有近3成可被替代。即使是記者、音樂家等涉及創作等行業,亦早已有AI能取而代之,前者有《美聯社》使用AI撰寫財經新聞,後者則有「DeepBach」幾可亂真的「巴哈創作」樂曲。

當然,被機械取代工作在歷史上已非首次發生,如改變人類文明的工業革命,亦有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的轉變,工人轉而投向工廠或服務業而獲得新工作,不少專家樂觀地認為未來亦將會有新職業出現,為失業者帶來曙光。但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本月初在英媒《衛報》撰文時,反問像40歲的士司機般的中年藍領,如何適應勞動力被機械取代的新世界,他說:「到2050年時,將會出現一個新的社會階級-『無用階級』。人們並非失業,而是無法就業。」

哈拉瑞指出,屆時為支撐這群無業階層的生活,很有可能會實施現正於芬蘭試驗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亦即容許繼續就業及無視任何條件及資格下,由政府向人民定期發放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的金錢,以應付AI帶來的社會結構衝擊。惟哈拉瑞亦再次指出,這樣的「烏托邦」雖有AI的勞動支撐,卻會導致大家無所事事,不需再為生存而努力,到時人類又應以何物為活下去的憑據?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21/93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