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港英政府接收100萬大陸難民的兩個方法

—情緒和事實

作者:
中國內戰,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災難,與所謂的帝國主義無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財政也很困難,經濟學家凱恩斯,代表英國政府多次橫越大西洋向美國政府借錢,美國還要算利息。五十年代初英國的雞蛋和肉類還要配給,倫敦還有許多貧民窟,英國工黨政府艾德禮,也需要巨大的社會福利開支,接濟數以百萬計的英國窮人。

一九六七暴動又引起犯案的爭議。其中的情節、政治意識、情緒問題,因人而異,但環境背景的是非黑白,卻應該由事實來說話。

首先,六十年代的香港社會環境,確實貧富懸殊,香港窮人遍地,所謂的港英,以殖民地管治方式來領導這個社會。但是香港的貧窮現象,不是英國人製造的,而是中國內戰的結果。

四十年代太平洋戰爭之後,香港重光,百廢待興,人口由日治時代的六十多萬,增至一百多萬。城市的人口少,公共開支和福利當然低。當時香港有沒有窮人?有,但都住駱克道一類的傳統唐樓,一梯兩伙,樓高四層,還有天台。那時香港的「窮人」有充足的居住空間。

什麼時候出現大量的木屋?在大陸蔣毛內戰、開始向香港輸入大量難民之後。英國人一念慈悲,知道雖然是英治的領土,香港到底還是中國人的地方,開門慷慨收留。那時開始的木屋區,包括調景嶺一個山頭港灣,所謂港英,當然知道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的孫立人,在緬甸與英軍並肩作戰。英國眼見國民政府落敗,也默不作聲,開放調景嶺土地,讓在抗戰時與英軍並肩作戰的將領,在英女王的庇蔭下有一片容身之所。

中國內戰,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災難,與所謂的帝國主義無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財政也很困難,經濟學家凱恩斯,代表英國政府多次橫越大西洋向美國政府借錢,美國還要算利息。五十年代初英國的雞蛋和肉類還要配給,倫敦還有許多貧民窟,英國工黨政府艾德禮,也需要巨大的社會福利開支,接濟數以百萬計的英國窮人。

當時的英國沒有錢、也沒有義務,為突然越界而來超過一百萬的中國難民包吃管住而埋單。當時的所謂港英,自己也沒有錢,香港一向實行低稅制,也沒有庫房儲備。你一夜之間來那麼多難民,英國沒有向你這個民族投訴,只用兩個方法:第一是接收由上海逃難過來的工業家,劃給他們土地,鼓勵他們開工廠,僱用中國的難民。第二是鼓勵本土的鄧肇堅和何東,叫他們捐錢做善事,建醫院辦學校,就業、醫療、教育,雖大家的日子都很緊,英女王很仁厚,能照顧的,儘量照顧。剝削窮人的,即使有,不是「港英」,而是中國人自己當的老闆。沒有最低工資,人浮於事,人力供過於求,身為老闆,你問二十年來珠三角的廠佬,問富士康郭台銘,不「剝削」才奇怪。

情緒可以主觀發泄,歷史事實不容歪曲。而在虛構或扭曲的背景基礎之上分泌的情緒,是特別虛妄的。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519/93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