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陸媒罕見起底趙薇:「女版巴菲特」頂風作案

一位女演員,一位出身貧寒的商人,如何合力藉助資本加互聯網的力量,成倍放大自己的資產和價值?又是如何將自己的命運帶向未知?

趙薇是中國第一個流行文化偶像,曾在2001年因誤披日本軍旗登上時尚雜誌引來風波,致其如日中天的事業走向下滑。但在此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她重新證明了自己——「(娛樂)圈裏都特別崇拜薇姐。」一位熟悉趙薇的男明星對《財經》記者說。但這不完全是因為趙薇的影視作品,更多是她成功的資本運作以及與上流社會緊密的關係。

人們將演員趙薇稱為「女版巴菲特」。2014年,她和丈夫黃有龍以30億港元入股阿里影業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後趙薇夫婦兩度減持阿里影業,至少賺取了17.888億港元。而從2016年開始,她開啟了一把更大的博弈,準備以6000萬元自有資金,撬動起50倍的槓桿以實現一場收購。

2015年5月20日,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籌辦的首屆全球女性大會。圖/CFP

2016年12月26日,趙薇控制下的龍薇傳媒擬斥資30.599億元,收購浙江萬好萬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600576.SH)29%的股份並成為其控股股東。公告顯示,本次收購所需資金全部為自籌資金,第三方自有資金借款15億元,並擬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14.9億元,僅6000萬元為股東自有資金。

這起收購發生在中國證券市場最為敏感的時期。2016年,包括萬達院線、樂視網、北京文化在內的文化傳媒領域重組遭遇失敗。同年走馬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劉士余關於「嚴控炒殼」、「力降槓桿」的言論都在將對資本運作的監管力度指向趨嚴。「頂風作案」的趙薇和資本再次碰撞在一起,這場爆炸終於引來了監管層的注意——2017年2月27日,因萬家文化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現年40歲的趙薇曾被《福布斯》評價為中國最富有的女演員之一。在2015年《新財富》「500富人榜」與《2016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北京最富101人中,趙薇夫婦憑藉10億美元的身家,成為唯一入榜的明星。

高速的資產積累速度,僅依靠片酬、廣告等收入是不可能實現的,明星們的股權資產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財富增長的新引擎。2011年被譽為明星介入資本的元年。這一年裏,文化產業被正式定義為國家支柱性產業,這正式拉開了資本融入文化產業的序幕,利益綁定開始成為影視公司與明星的重要關係。以往IPO、借殼上市、收購、掛牌新三板與明星少有關聯,如今明星們前所未有地介入到一筆筆交易中。

趙薇在2009年與商人黃有龍結婚後,便開始在資本市場進行擴張。此後,她憑藉敏銳的觸覺與過人的情商,打開了在中國商界人脈,尤其是通過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良好的關係,一同進行了多起成功的投資,領域涉及金融、文化娛樂、餐飲、物流,甚至礦業。

據《財經》記者統計,趙薇夫婦同時經營影視、酒業貿易、4S店等多項業務,截至2016年11月30日總資產合計約1.57億元。上述相關資產總價值約56.63億元。

趙薇年少成名,曾經被人眾星捧月一般對待,也受過很多苦,在她身上,有着強烈的不安全感和求生欲。一位與趙薇共過事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趙薇能走上資本這條路他一點都不意外。「她做事極有鬥志。當年為了讓自己的電影能獲得好的排期,還曾親自找到電影局的領導求情。」在飯桌上,她一面喝酒,一面哭着對領導們歷數着自己的種種不易,甚至一度泣不成聲,被人扶下座位。但趙薇在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否認了這件事:「有人說我去電影局哭,我要是真有這個能力,我就讓其他電影往後推一個月。」

另一位趙薇熟識的人士則對《財經》記者說,趙薇是眾多明星的一個縮影,但她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目標明確,更能抓住機會,也更能放下一切。而明星加資本加互聯網,恰好在這個時代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證券、併購業人士表示,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在我國資本市場是十分普通的併購案,龍薇支付的併購溢價,以及併購資金使用高槓桿也並沒有足夠大到需要監管當局立即出馬立案調查的地步。這一併購案真正的奇特之處在於,龍薇傳媒是如何把併購不確定轉為確定的?以及龍薇併購萬家的真正動機何在?這是監管當局不得不進行立案調查的直接原因。

女演員

趙薇1976年出生在安徽蕪湖,她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音樂教師,家中一共兩個孩子。在很多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趙薇表達過自己兒時的不安分。

當年趙薇的母親執意讓趙薇成為一名幼師,受人尊重並且擁有悠長的假期。趙薇並不滿足這樣的生活。她在2005年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自己那時喜歡的是流浪的生活,常幻想離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18歲那年,她在蕪湖師範學院校畢業後,便前往上海考取了謝晉恆通明星學校。一位在謝晉恆通明星學校的老師稱,趙薇當時在班上並不愛說話,時常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裏捧着一本書在看。2005年,趙薇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一到那個地方(上海),覺得人與人之間特別冷漠,而且發現那麼多東西我都不懂,我就想,多看書我就懂了。」

這個習慣被趙薇保留到了現在。一位趙薇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趙薇平時看書非常多,特別是像出差坐飛機的時候,多數明星會用這個時間來補覺,但她幾乎都用來看書。

1998年,正上大二的趙薇被選中飾演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因此走紅,並在接下來兩年內成為了整個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成功來得太快了,趙薇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很多同學都過得很快樂,沉浸在那種興奮的情緒中。我總覺得會不會是個陷阱?我覺得成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一位熟悉趙薇的男演員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演藝圈,名利的消失或許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趙薇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這點。趙薇曾經公開表達過對安全感的渴求。「雖然我外表上還是很喜歡四海為家,但是我覺得每個人一輩子在尋找的,其實還是一種安全感。」

2001年夏天,趙薇在美國為《時裝》雜誌拍攝春夏服裝的宣傳照,在其中一張照片中,她因身披日本軍旗的方巾而遭到了巨大的非議。這一年,趙薇不過25歲。這也被外界認為是趙薇演藝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從2003年起,趙薇放棄了電視劇的拍攝,轉戰大銀幕,但這些電影大多並未獲得成功。趙薇被冠上了「票房毒藥」名號。

2004年7月,北京電視台播出一則「趙薇凌晨在北京某餐廳指示他們毆打孕婦」的消息,而該名孕婦就是前幾年「軍旗裝」事件中,《時裝》總策劃鄒雪。儘管最後法院判定趙薇無罪,但此時的趙薇聲譽卻已經無法和當年的「小燕子」相提並論。

一位熟悉趙薇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從當紅到跌落谷底不過一瞬間的事。趙薇在那段時間吃了很多苦,感受到了強烈的恐懼感。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的驅動力變成了如何「活下去」。

在趙薇2004年接受《新京報》的採訪中,她表現過自己心境的變化:「很多事情確實不是我有心造成的,過去我只能靠時間來熬,甚至會選擇逃避。但現在我不會選擇逃開,而是和它對抗。」

草根商人

2006年,趙薇回到了北京電影學院,成為導演系研究生班的一名學生。在此期間,她認識了黃有龍。趙薇在接受台灣電視節目《康熙來了》採訪時曾表示,黃有龍是由一位她非常尊敬的前輩所介紹認識,兩人於2009年結婚。這是她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關於黃有龍的出生年月,以及出生地眾說紛紜。在與趙薇結婚之前,他並非公眾人物,有關他的公開資料亦不多。多家媒體報道,黃有龍與趙薇同齡,1976年出生於湖南佘田橋鎮。

在《新京報》一篇《趙薇和她背後的隱形富豪》的報道中,一位與黃有龍同村的村民表示,黃有龍不外向、自幼寡言,與村子裏同齡的男孩相比,少年的黃有龍並未顯示出過人之處。1980年前後,其父親黃孝成離開村莊到外地打拼,至此與故鄉幾乎「失聯」。在村民的傳言中,黃孝成先後去過江西、廣州等地,幹過磚窯、建材生意。

一位和黃有龍有過接觸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黃有龍高中沒有畢業就開始倒騰生意,在湖南、廣東搞過基建,以礦業起家。據《財經》記者發現,黃有龍的姐姐黃莉作為法人的深圳市兆龍投資有限公司,其下屬的大漠金高投資有限公司還曾經入股過一家位於江西瑞昌市的雙橋礦業有限公司。

關於黃有龍的身份,傳播度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其曾經擔任過原深圳市長許宗衡的司機。

《財經》向接近深圳市政府的人士求證,對方表示許宗衡的司機並非趙薇的老公,而是一名武警。此後,《財經》記者再向多位接近深圳市政府人士求證,對方皆對此諱莫如深,並表示不便發表評論。2017年1月,未經認證但名為黃有龍的微博表示,其從未當過任何人的司機。

根據公開資料,2002年,黃有龍擔任深圳市東潤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職務保留至今。深圳市東潤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大股東遊文華在此後與黃有龍出現多次交集。

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曾在2008年聯合出品了一部名為《兵峰》的電視劇,聯合編制方中包括了由游文華作為大股東的北京華瑞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演職員名單顯示,黃有龍是該劇監製之一。2011年3月31日,趙薇此前所成立的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入了這家北京華瑞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據《蘋果日報》報道,黃有龍在迎娶趙薇之前,身家為4億港元。認識黃有龍後,趙薇漸漸減少了在銀幕上出現的次數,除了潛心籌備自己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外,婚後的趙薇卻更加頻繁地出現在了商業圈,她的財富積累與黃有龍一起在此時開始加速。

商業運作

在明星參與資本的案例中,趙薇是一個成功的代表。她至今主要完成了三起投資,重慶路橋、唐德影視與阿里影業,後兩者斬獲頗豐。

「我現在的理想就是做生意,變成大富翁。」2008年,趙薇成為了龍騰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旗下位於北京三里屯的樂福餐廳正是趙薇所投資。2009年,在這家餐廳的開業典禮上,趙薇曾經這樣說過。

與此同時,趙薇與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等商界人士私下相聚的照片也在網上流傳開來。

趙薇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流行文化偶像,或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當年正是以她為代表的偶像們,開啟了這個影視娛樂行業的商業時代——上世紀90年代初,明星的商業演出被稱作「走穴」。這個明顯帶有貶義的詞語,意味着對於特別是國有體制內的明星來說,商業演出只能在「地下」進行。

1997年,文化部宣佈《經營性演出治理條例》,明確了演出的主體單位,對演出的主體單位實行經營許可證制度,演出經紀機構代替了過去的「穴頭」,明星成立經紀公司成為一種風潮。更多的明星開始考慮如何通過自己的名聲、人氣,將價值從無形變成有形。

1999年,趙薇成為上海欣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02年,趙薇出資210萬元成立主營業務為影視製作、經紀人服務等的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那一年開始,趙薇和很多明星一樣,開始涉足商業。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是明星們介入資本的啟矇事件。2007年,李冰冰以18.93萬元入股華誼兄弟,擁有36萬股。兩年後,華誼兄弟每股發行價28.58元,此筆投資有近50倍的收益。

明星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威力,資本市場相中了明星的影響力,搶奪原始股成為明星們實現財富增長的主要手段。2011年,趙薇與范冰冰參與了唐德影視的增資擴股,以6折77.64萬元認購了117萬股,每股僅為2.3元。2017年3月,唐德影視股價為28.32元,趙薇所擁有唐德影視的賬面資產超過3000萬元。

趙薇為人爽快,非常喜歡結交新的朋友。趙薇夫婦投資之所以相較於其他明星更加成功,亦在於他們結識的一位引路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

趙薇曾在受訪時表示,是在2011年生完孩子後,不好意思出來露面,在此期間與馬雲相識。2013年7月,一張趙薇、馬雲、李連杰與「道長」王林的合影出現在網絡中,二人的熟識遂為人所知。

馬雲一直擁有一個文化娛樂的夢想,他曾公開表露出自己拍電影的願望,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這個行業未來的增長。在2006年,馬雲個人便曾入股過華誼兄弟,持股比例一度高達13%,僅次於華誼兄弟兩位創始人王中軍、王中磊。王中磊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正是在馬雲的建議下,華誼兄弟成為了中國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影視公司。

與馬雲私交甚好的趙薇成為馬雲與影視圈的聯繫人。2014年3月,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的投資獲得了文化中國59.32%的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的第一大股東,後更名為阿里影業。趙薇曾經在《近觀馬雲》一書中寫道,馬雲在做阿里影業時,經常向其詢問專業問題,包括探討中國電影的未來。2014年,阿里影業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正是趙薇主演的《親愛的》。

馬雲極富戰略眼光,趙薇也善於抓住機會。她將自己的丈夫介紹給了馬雲。「在馬雲身邊的人目的都比較簡單,這也是為什麼馬雲會讓他留下來。」一位投資機構合作人告訴《財經》記者,黃有龍本人沒什麼野心,但是為人忠誠。

一位與黃有龍接觸過的商人告訴《財經》記者,黃有龍很會做人,特別是出席活動的時候上上下下打點得很好,尤其是對待陌生人也很尊敬。

上述商人稱,一次他與黃有龍等生意夥伴共同登上一艘豪華遊輪,黃有龍上船後便給船上幾位服務生每人1萬元的小費,叮囑要好好招待。幾日後下船時,同行的另一名富豪正要給服務生小費。黃有龍便笑着勸說對方:「錢應該上船的時候給嘛,都要走了給小費有什麼用?」

2012年起,夫妻二人跟隨馬雲開始了一系列的投資佈局。趙薇夫婦最受注目的一次投資在2014年12月20日,黃有龍100%控股的公司Gold Ocean Media斥資31億港元買入阿里影業9.18%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四個月後,擁有「馬雲概念股」頭銜的阿里影業出現了兩天的暴漲,漲幅達到50%,趙薇夫婦僅在這兩天便賺得30億港元,次月,趙薇夫婦減持阿里影業1.22%的股份,套現9.98億港元。

自此,趙薇「女版巴菲特」的頭銜便開始屢見報端。2015年6月,《福布斯》稱趙薇是中國「最富有的女演員」,並且擁有「敏銳的投資頭腦」。

除了阿里影業,趙薇在2012年成為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人)自然人股東,這個股權投資中心的法人是有馬雲作為股東的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2016年9月,圓通速遞借殼上市,而雲鋒新創正是圓通的戰略股東之一。

黃有龍在2015年以每股2港元認購了雲鋒金融(原瑞東集團)3.60億股,共7.2億港元。目前,雲鋒金融股價為5.21元/股,以18.76億港元的賬面價值算,趙薇夫婦淨賺11.556億港元。

2016年12月,趙薇入股浙江心怡科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其他的股東還包括阿里巴巴、雲鋒基金等。

儘管趙薇並不喜歡這個「女版巴菲特」的稱號,一位接近趙薇的工作人員表示,她並不是一個有多大野心和企圖心的人,這個稱號會讓大家只關注她有多少錢而不是藝術創造。但不可否認,趙薇用了十年的時間,從當年的小燕子,到如今已經成為了創投圈人眼中的「朋友」,在演藝圈受人羨慕的「商業偶像」。

激進一步

進入2016年,影視行業與金融行業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結合着。一位資本界人士曾對《財經》記者誇下海口,通過金融和資本的手段,他能把「趙薇」這個名字就變成價值上億。

當下的萬家文化,是趙薇參與的第四起大額投資。此時的趙薇對商業更加敏感,也更加大膽。2016年12月26日,浙江萬好萬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成為控股股東,演員趙薇為實際控制人。萬家集團將其所持有的1.85億股轉讓給龍薇傳媒,佔萬家文化總股本的29.135%,轉讓價款為30.599億元,超過了趙薇夫婦在2014年入股阿里影業的約25億元人民幣。

最引人關注的是,本次交易趙薇只注資6000萬元人民幣,其他均通過第三方借款與股票質押融資籌得,其資金槓桿高達50倍。這也意味着三年後,趙薇需要償還本息共計約40.35億元。

事實上,在文化傳媒領域的併購,真正的高峰期是從2013年開始,尤其是遊戲、影視、數字營銷幾個領域。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很多傳統行業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而遊戲影視行業卻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同時,在2012、2013年,創業板對於這種併購重組相對來說是較為鼓勵的。但在過去幾年,這種行業併購出現了很多亂象,主要集中在業績承諾虛高、業績不達標真製造假,因此近兩年政策開始縮緊。趙薇併購萬家文化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

萬家文化本身就是一個殼公司,在2015年才開始轉型做文化行業,在這之前幾乎沒有太多的人關注這家公司。2016年底,萬家文化曾經想收購兩家電競公司,炒電競的概念,但是最終轉型失敗,這是促成萬家文化希望把自己賣掉的一個導火索。

一位證券從業人士稱,龍薇傳媒50倍的槓桿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因此受到了這麼大的關注。

市場對於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資金來源和高槓桿已有質疑,後經交易所發函追問,龍薇傳媒回復披露,用於收購的30.6億元資金中,除了趙薇的自有資金6000萬元以外,其餘資金來源為向第三方機構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借款15億元,以及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西藏銀必信的擔保措施為趙薇的個人信用。

此後交易卻突然變卦,2月13日晚間,萬家文化公告稱雙方簽署《關於股份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收購標的股份從29.13%降到了5.04%,總價款也從30.6億元調整為5.29億元。在上市公司已公佈《權益變動報告書》後卻突然變動,在資本市場裏較為罕見。並且龍薇傳媒對於原因僅模糊解釋為「按期完成融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龍薇傳媒在解釋其「無法按期完成融資」的原因時強調,2016年12月雙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龍薇傳媒立即就融資事宜開始與「A銀行」下屬某支行協商並達成初步融資意願,但在A銀行總行審批過程中,因市場質疑該項目的交易結構和內部風控制度,A銀行融資態度發生了變化,最終導致無法按期完成融資。但「A銀行」具體是哪家卻並未披露。

對此,業界有人解讀為「A銀行」背後另有其人。龍薇傳媒敢於撬動50倍槓桿的底氣在於,龍薇對萬家的併購只是複雜資本運作鏈條的一個環節,

3月27日晚上9點多,萬家文化公告稱,早在2月13日萬家集團就與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之補充協議,而根據約定,雙方應該在協議簽署3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萬家文化股份的過戶登記手續,且雙方應該按時提交辦理股份過戶所需的全部文件。

然而,龍薇傳媒至今尚未辦理過戶手續引發了上交所的質疑。3月28日,上交所發函問詢萬家文化及龍薇傳媒的收購計劃能否繼續。同時要求萬家文化核實並披露龍薇傳媒未能按照約定辦理過戶手續的原因,還需披露雙方是否存在違約情形以及解決方案。

3月31日晚間,萬家文化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正被立案調查,龍薇傳媒終止受讓股權。龍薇傳媒在回應上交所的問詢函時表示,萬好萬家集團會將此前收取龍薇傳媒的2.5億元在60天內返還給龍薇傳媒,雙方將互不追究違約責任,互不要求對方承擔任何滯納金、違約金和賠償金等。這意味着這場持續了四個月的收購大戲終於落幕,龍薇傳媒最終放棄了對萬家文化的收購。

一位接觸過影視公司的券商人士表示,影視明星原來的套路是通過資產注入,比如在自己的公司里弄兩部電影,做出兩三千萬的利潤,報價15倍-20倍估值,賣給上市公司。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這條路基本被證監會堵死,因為證監會有口頭指導,勸誡上市公司不要做涉及影視行業的「跨界定增」,證監會認為你的盈利預測是無法進行的。並且,由於這些電影都是明星自己拍的,很容易把利潤做在影視公司里,把費用挪出去。

但趙薇這種操作是很難複製的。因為趙薇背後的背景較為特殊,不是一般明星可以複製的。所以在資產注入的路徑被證監會堵死後,至少一段時間內很難看到這種操作。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其實監管層所針對的並不是交易本身,而更多是趙薇本人。「如今正是政策與監管嚴打的時期,龍薇傳媒則屬於頂風作案,因此這起交易才會受到這麼多的關注。」

明星在這個時代是最矛盾的產物之一。他們很強大,可以通過自己的人氣迅速積累巨大的財富。他們同時也很脆弱,互聯網社會放大他們的光鮮同時也放大了他們的灰色。「我們才是最漂泊的一個群體,因為經常沒有一個固定的單位依靠,就連辦張居住證都比普通人要麻煩得多。」一位90後年輕演員告訴《財經》記者,這個職業真的很難獲得安全感。

根據萬家文化的最新公告,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他推測可能交易不划算對方想放棄或者重新調整價格,要麼就是受到上面的一些壓力準備不繼續收購了。此次收購前景未知。

「這個行業變化太快了,每三年基本上就會出現新的變化。」一位與趙薇共事的匿名人士表示,在影視行業,有資源和能力的藝人都想跟上時代腳步,把規模做起來,才能不被行業淘汰。「他們本身也到了這個年齡,不太可能回去演小鮮肉小鮮花了。」他說,對於今天的趙薇而言,走不下去,也退不回去了。

責任編輯: 劉益  來源: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408/90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