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王維洛:江澤民說三峽造福中國 我說中國水庫大壩工程是製造窮人的機器

—中國水庫移民的貧困問題

作者:
三峽工程移民生活的真實情況是什麼?三峽工程移民在搬遷之後的生活陷入了「三低」和「三無」狀態。「三低」就是:收入低於搬遷之前的水準;低於安置地當地農民的水準;家庭生活水準處於當地貧困線之下。「三無」就是:無田鍾、無工做、無出路。這個總結不是來自境外的敵對勢力,也不是來自國內的三峽工程反對派,而是來自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的報告。

脫貧是習近平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長期以來,中國脫貧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就是水庫農村移民的脫貧問題。1949年以來中國建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庫大壩,迫使至少2600萬居民離開故土家園,其中2400萬為農村移民。世界水庫大壩數量第二位的美國,其水庫移民數量僅為中國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美國所有的水庫大壩工程的移民總數還比不上一個三峽工程。中國水庫移民的貧困問題具體體現在無田鍾、無工做和無出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是如何使水庫移民擺脫貧困呢?

一、習近平的最新脫貧攻堅目標

習近平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總是口不離「脫貧」。當上「核心」之後,更是把脫貧當作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可見「脫貧」的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為此國務院於2016年11月23日發出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明確了到2020年的脫貧目標:「穩定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簡稱」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簡單地說,就是讓2015年在國務院扶貧辦登記在冊的583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全部超過中國現行的農村貧困人口標準。

中國現行的農村貧困人口標準是2011年經國家統計局測算、各部門共同研究、國務院確定的,2011—2020年的農村貧困標準為每人每年2300元(按2010年價格水平)。按照中國官員的解釋,超過了農村貧困標準即意味農村居民跨入小康的門檻。

二、中國水庫移民高達2600萬人,其中農村移民2400萬人

長期以來,中國脫貧工作(以前稱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就是水庫農村移民的脫貧問題,也算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問題。

在1949年以前,中國只有二十幾座水庫大壩,絕大多數是日本侵華期間建造的,沒有水庫移民問題,也就沒有水庫移民的脫貧問題。

1949年以後,毛澤東斯大林那裏取來了戰勝自然的真經,就是建造水庫大壩,即可防洪又可抗旱。至今,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庫大壩建在中國,水庫大壩的建造迫使至少2600萬居民離開故土家園,其中2400萬為農村移民。世界上移民最多的水庫大壩工程全都在中國,它們是:

長江三峽水庫大壩工程:規劃113萬,實際140萬

◇丹江口水庫大壩工程:前期38.3萬,後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丹江口大壩加高,搬遷移民34.5萬人,共計72.8萬人

◇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41萬

◇新安江水庫大壩:30.6萬

◇東平湖水庫工程:27.8萬

三峽工程是世界上移民人數最多的水庫大壩工程,這個世界紀錄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與三峽工程發電量(2016年935億千瓦時)差不多的巴西和巴拉圭邊界上的伊泰普工程(2013年發電量986億千瓦時),移民人數僅為4萬人,為三峽工程的三十五分之一。世界水庫大壩數量第二位的美國,其水庫移民數量僅為中國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美國所有的水庫大壩工程的移民總數還比不上一個三峽工程。維基百科在全世界國家人口列表中一共給出22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1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少於三峽工程移民人數。中國政府認為三峽工程搬遷一百多萬移民,辦到了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根本辦不到的事情,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建設一座水庫,造福一方百姓」,每上馬一個水庫大壩工程時都是這麼宣傳的,政府也是這麼對移民承諾的。三峽工程上馬之前,全國政協組成一個考察團視察三峽地區,由孫越崎老先生帶隊。在秭歸,孫越崎碰到了一個小年輕,問詢他對三峽工程移民的看法。小年輕表示,支持三峽工程上馬,水庫淹了他家的土地,他就可以進城當工人了。孫越崎說,這是他們騙你的。小年輕反問道:政府會騙我嗎?孫越崎老先生無法回答。如果三峽工程移民在搬遷之後,絕大部分移民的生活比之前有所改善,因水庫大壩工程而得福,把這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來宣傳,也無可厚非。

三、中國的水庫大壩工程是個製造貧窮人口的機器

1997年11月8日江澤民在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大會上說:「我們在長江三峽興建的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大促進作用。它是一項造福今人、澤被子孫的千秋功業。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改天換地、創造未來的宏偉氣魄。」造福今人、澤被子孫,一個功德多麼大的決策。這和當年埃及總統納賽爾說的差不多,阿斯旺大壩工程將把埃及人帶入天堂。

李鵬向全國人大報告說,三峽庫區人口環境容量大,113萬工程移民都可以就地後靠安置。人大代表戰戰兢兢地按下了贊成的按鈕。但是有哪個人大代表想到,被水庫淹沒的肥沃的河谷地,後靠地的土地資源大多是貧瘠的山坡地。就地後靠安置就是就地走向貧窮。

1994年李鵬宣佈,用於113萬三峽工程移民的總費用為400億元人民幣,各地包幹。有學者經計算說,平均每個移民的移民經費為3.5萬元人民幣。按5%的年利息計算,平均每個移民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1750元人民幣。2013年經國家審計署審核,三峽工程移民124.55萬人,共使用移民資金856.53億元,平均每個移民6.88萬元人民幣。還是按照這個學者的方法計算,平均每個移民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3440元人民幣。三峽工程移民應該生活在天堂中才對。

可是三峽工程移民生活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三峽工程移民在搬遷之後的生活陷入了「三低」和「三無」狀態。「

三低」就是:收入低於搬遷之前的水準;低於安置地當地農民的水準;家庭生活水準處於當地貧困線之下。

「三無」就是:無田鍾、無工做、無出路。

這個總結不是來自境外的敵對勢力,也不是來自國內的三峽工程反對派,而是來自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的報告。

三峽工程移民的悲慘,還在於他們不是一次性的搬遷,而是兩次、三次甚至四次的搬遷。澎拜新聞社撰寫的《三峽九章》一文中講述了一位蘇姓三峽工程移民的故事,他的職業是理髮師。蘇師傅的老家原在三峽庫區海拔175米的所謂三峽水庫淹沒線以下,屬於三峽工程移民,他必須要搬遷。蘇師傅就按照當時的規劃從海拔175米淹沒線以下的地方向上後靠,在略高於海拔175米的地方建了一座新房子。建房款項的一部分來自私人借款,一部分來自於三峽工程移民安置費。他們家每人只得到了1萬塊錢,一共六萬,而不是宣傳的每人3.5萬或者是結算的每人6.88萬元。

但是不久,庫水上升到海拔175米,地下水位跟着升高,地面下沉,新房出現很多裂縫,牆體裂縫大門移位等等。再說三峽水庫不是平湖,庫水隨時有可能超過海拔175米,淹沒房子。蘇師傅的新房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了。

蘇師傅一家必需再搬遷。他在旁邊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又買了一座房子。蘇師傅住進第三座房子以後不久,政府便宣佈這座房子是建造在滑坡地帶上。所以蘇師傅必須第四次搬遷。誰能經得起如此的折騰?

和蘇師傅這樣兩次、三次甚至四次的搬遷三峽工程移民不在少數。三峽庫區的巴東縣城被三峽水庫淹沒,經過四次搬遷才暫時安定下來。隨巴東縣城一起搬遷的有兩萬多居民。

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使得中國第一個天府之國——關中平原被淹,許多移民被迫離鄉背井到貧窮的寧夏、甘肅等偏遠地區。這些世代生活在富庶河谷平原地帶的富裕農民,成為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經過20多年頑強的抗爭和利用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局面,他們輾轉回到家鄉。但是肥沃土地已被鹽鹼化了,而且很多土地已經被政府劃分給了部隊農場。黃河三門峽工程移民是經過兩次搬遷還未得到完全安置的。

丹江口水庫大壩工程的移民基本是經歷了三次搬遷。第一次搬遷,移民被異地安置,在湖北省內的貧窮地區安家。文化大革命中移民回流故鄉,他們寧願在大山中當黑人也不願意再到安置地去。回流移民的子女都是黑戶,連上學的權利也沒有。最後湖北省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默認他們的非法回流。十幾年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丹江口水庫正常蓄水位由海拔157米增至海拔170米,水庫大壩加高了14.6米,這些回流的移民需要再次搬遷。丹江口水庫大壩工程移民目前的基本狀況和三峽工程類似,可以用「三低」和「三無」來描述。

新安江水庫大壩工程的移民和安置地居民矛盾尖銳,文化大革命中新安江工程移民和安置地居民發生大規模武鬥,機槍和手榴彈全部都用上了,造成雙方大量人員死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對中國水庫移民做過一個初步的估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一共有水庫移民1500萬人,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移民重建了家園,恢復和改善了生活水平;三分之一的移民勉強可以維持生計;還有三分之一的移民處於絕對貧困之中。

根據官方發表的數據,1985年中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比例高於80%,1999年下降到31%,2014年繼續下降到15.4%。

2014年中國水庫農村移民高達2400萬人,人均純收入是同期全國農村人均純收入的76.5%,人均年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農村移民仍有370餘萬人。這一問題在長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區尤為突出(民進中央網站2016-03-14:關於進一步做好水庫移民脫貧的提案)。

1985年中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比例高於80%,這個事實就足以證明中國的水庫大壩工程是個製造貧窮人口的機器。

有些人認為,水庫移民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窮山惡水出刁民,水庫移民想利用國家建設水庫大壩的機會一步登天,他們依賴政府,缺乏創新精神等等。其實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根本不重視移民的基本人權,他們不能參與到工程決策和建設過程中去,他們的財產權利得不到承認,得不到按照市場價格的賠償。他們的申述得不到公正的解決,他們甚至沒有到法院去鳴冤叫屈的權利。在水庫移民過程中,移民是絕對的弱者,當水庫的水位上升時,所有人都不得不走,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

移民陷入貧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政府移民官員的腐敗,大量的移民賠償資金進了各級官員的私人口袋。三峽庫區移民官員因貪污移民資金被判刑的多達三百餘人,被執行死刑的兩人,被判無期徒刑的多人,被查處的最高官員是負責三峽重慶庫區移民的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重慶巫山縣交通局局長晏大彬受賄2226萬元(三峽工程搬遷款),占當年全縣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承包三峽工程移民新居建造任務的建築商向晏大彬行賄如此大的金額,上級機關全然不知,還授予晏大彬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晏大彬的案發純出偶然。由於廚房水管漏水,影響樓下住戶,物管人員和警方人士打開房門,在衛生間發現用膠帶密封、但已經被水浸濕的現金939萬元。其實,被查處的官員只是貪污受賄官員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譚棲偉、晏大彬還在繼續吞噬移民的資產。

四、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定義

1985年中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比例高於80%,1999年下降到31%,2014年繼續下降到15.4%。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到2020年,水庫農村移民全部脫貧,沒有任何遐想。到那時候,水庫農村移民貧困人口問題絕不會拖累習近平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那麼中國水庫移民到底是怎麼樣實現脫貧的呢?中國到底有什麼樣好的經驗,可以讓世界來分享的呢?

首先是個定義問題,什麼是貧困標準?

人均年純收入低於2300元是中國從2011年以來執行的農村人口貧困標準。那麼人均年收入2300元是一個什麼概念?按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6.3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計算,2300元正好是365美元。人均年收入2300元人民幣,就是每天1美元。如果按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6.8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計算,2300元為338美元.每天不足1美元。具體一點,也就是一天能吃10個饅頭。

從1985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線標準有如下變化:

1985年:206元人民幣;

1990年:300元人民幣;

1994年:440元人民幣;

2000年:625元人民幣;

2006年:958元人民幣;

2008年:1067元人民幣;

2009年:1274元人民幣;

2011年:2300元人民幣;

從表面上看,1985年中國的貧困線為206元人民幣,到2011年的2300元,比26年前增長了約10.2倍,增長速度很快。但同期的GDP則增長了約55倍,同期的農村人均收入也增長了約13倍,貧困線增長不但遠遠落後GDP,也落後農村人均收入。

1985年筆者離開南京大學去德國留學,在南京大學任教時三年後的月工資54元,貧困標準為筆者月工資的四倍。如今同樣職務的工資應該在3500元到6000元之間,貧困標準不到半個月的工作。1985年農村糧食收購價格不超過0.10元人民幣,2011年農村糧食收購價格不低於1.00元人民幣。1985年農村一個萬元戶是了不起的事,2011年農村一個百萬元戶也不是一件值得大吹特吹的事。1984年國務院原則批准的三峽工程移民經費為35.47億元人民幣(1984年價),2013年審計署結算的三峽工程移民經費856.53億元(至2011年6月30日)。

下面是中國城市人口貧困標準:

1988年:289元人民幣;

1995年:2017元人民幣;

1999年:2382元人民幣。

1988年中國城市貧困人口標準為289元人民幣,與中國農村貧困線標準的1985年206元人民幣以及1990年300元人民幣基本一致。到1999年,中國城市貧困人口標準提高到2382元人民幣,比2011年中國農村貧困線標準2300元人民幣更高。中國城鄉差別大,也體現在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貧困標準的巨大差別。

總之,從1985年到2011到貧困線標準不是越來越高,而是越來越低。貧困線標準越來越低,達到脫貧目標就越加容易。

目前世界銀行使用的貧困線標準是每天每人1.9美元,這還是絕對貧困的標準。按照每天每人1.9美元的標準計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約為2.5億人,而不是國務院所說的5830萬。水庫農村移民貧困人口也不是370萬,而是1500萬。所以國務院在2016年11月23日《「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中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在「穩定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脫貧目標,不是使用世界銀行貧困線標準的脫貧目標。如果使用世界銀行貧困線標準,到2020年習近平的脫貧目標根本實現不了,水庫大壩工程移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也是實現不了的。有人指出,中國的貧困問題是被貧困線標準掩蓋的問題。

五、水庫大壩工程移民如何脫貧?

關鍵是採用什麼措施讓水庫大壩工程移民脫貧,讓他們從無工做到有工做,從無地種到有地種,從無出路到有出路。

水庫大壩工程是個製造貧窮人口的機器,水庫大壩工程移民是一個個摁住的火藥桶,政府靠的是什麼,一是專政工具,一是政府頒發的各種移民補助。三峽工程移民無田鍾、無工做、無出路,那麼他們做什麼?打麻將是最好消磨時間的辦法,麻將桌上天地寬。依靠政府的各種移民補助,移民吃不好但餓不死、穿不好但凍不死,住不好但還不至於露宿街頭,子女能有九年義務教育和他們還享受最低級別的醫療保險。就是移民補助,中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比例從1985年的高於80%下降到1999年的31%,一直到2014年的15.4%。

政府發佈的移民補助規定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1986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水利電力部《關於抓緊處理水庫移民問題的報告》(國辦發[1986]56號)。要求從1986年1月1日起,水電站的電費每千瓦時加價4厘錢,用於水庫移民扶助金。同時,也允許從水庫取水的水費之外,附加庫區移民扶助金。從1986年起,開始執行從電費和水費中加征基金,對水庫移民進行補助,使得1985年水庫移民貧困人口比例從高於80%的最高點開始下降。

1996年3月國家計委、財政部、電力工業部、水利部聯合下發了《關於設立水電站和水庫庫區後期基金的通知》(計建設[1996]526號),規定從1996年1月1日起設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按每個移民每年250至400元的標準,電費每千瓦時加價不超過5厘錢,為期10年。1996年起每個移民每年補助250至400元,使得許多農村移民的收入超過了1994年的440元人民幣貧困標準。

2001年2月,國務院在新修訂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中專列了「扶持措施」一章,決定在電價上加價,收取資金,專門用於三峽庫區移民的後期扶持。

200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水利部等部門《關於加快解決中央直屬水庫移民遺留問題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2]3號),針對黃河三門峽、新安江和丹江口等工程移民問題,確立了不算老賬、不搞退賠、不重新補償的解決水庫移民遺留問題原則。決定從2002年至2007年,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籌集資金,用6年時間解決1985年底前投產的中央直屬水庫農村移民的溫飽問題。在六年期間,每個移民補助2500元,其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負擔百分之五十。

2006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對納入扶持範圍的移民每人每年補助600元,一共補助20年。

2011年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09年就已開始啟動編制的《三峽後續工作規劃》,三峽後續投資額十年將達到1700億元,主要用於三峽工程移民的再安置和後期扶貧。2016年僅用於三峽重慶庫區的三峽後續工作投資額高達80億元。

如果政府再把移民補助的標準提高一下,或者增加其他一些項目,那麼剩下的15.4%的中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也就全部脫貧了。2016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指出:「對於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又喪失了社會關係和生產技能水庫移民來說,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每年600元補助金所能起到的作用已是杯水車薪。」王毅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每年600元補助金的標準。

從1986年7月以來,政府發佈了這麼多的文件,用於水庫移民,特別是用於水庫移民脫貧。那麼政府的移民補助來自何方?來自政府在電費或者水費中加收的基金,特別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就是說來自政府向百姓徵收的一種特種稅,最高平均每千瓦小時耗電徵收1.491分。

六、結束語

習近平制定脫貧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個目標是很容易實現的,因為標準太低。而且實現這個目標是毫無意義的。從水庫大壩工程移民的貧困人口來看,到2020年他們將全部脫貧,每人每年收入都將超過2300元,但他們依然處於無田鍾、無工做、無出路的絕望狀態。水庫移民貧困人口的名義收入的提高,不是依靠他們創造的勞動值價的提高,而來自於納稅人的資助,他們獲得是暫時填飽肚子的魚,而不是捕魚的技術,他們永遠不能擺脫依賴資助的貧窮狀態。

如此的脫貧,不是可持續的脫貧,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403/90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