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川習會誰能影響白宮決策?震驚:他當眾讀毛語錄

—川習會 誰能「優雅地」影響白宮決策

作者:
展示政治力量 - 去年12月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在向500多位嘉賓致辭時,用中文字正腔圓地念了一段毛澤東語錄:「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美媒稱,嘉賓們的掌聲顯示了大家都理解了會長的潛台詞,也反映了美中關系所面臨的壓力

最近,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中國,會談的主要議題包括朝核危機和習近平下個月訪美之旅。由於蒂勒森在與習近平會面時,用中國套話表示「美方願本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中方將此宣傳為這是「美方首次呼應『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美國輿論認為國務卿先生讓中國贏了一招。由於美國政治目前太多黨爭恩怨,對事情的評價往往因人而異,蒂勒森誤用套話實在不算大事。回望從去年大選落幕以來的中美外交,細審川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不斷退卻,背後的主導力量是美國的「擁抱熊貓派」(panda hugger)。

中美外交關係中有支「第三力量」

中美外交不是兩國政府的博弈與談判,事實上有「第三力量」的參與,其主力由美國的「擁抱熊貓派」構成。這種情況與中方外交完全由政府高層主導不同。

在美國,影響白宮對華政策的至少有三支力量:一支是以兩國經貿關係為優先考量的財政部與商務部(支持者為美國金融界與產業界的跨國公司),代表美國的即期利益需求;另一支以國務院為代表,從克林頓時期的人權外交開始,一直希望通過接觸、合作、說服、影響來引導中國進入西方體系。

上述兩支力量的主要人物卸下公職後,不少人進入各種智囊機構與「K街遊說團隊」。中國人熟知的「基辛格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由前國務卿基辛格創辦,他僱傭的人有不少退休外交官,其中包括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老布殊總統的國安顧問史柯科羅夫特(後來自己自立門戶開辦一家諮詢公司)、前國務卿伊格柏格等人。一組被廣泛徵引的數據是,從1998年到2005年,從國會離任後沒有轉任其他政府公職的198名原國會議員中,有86人註冊登記為說客,佔總數的43.4%。政府高官同樣如此,小布殊政府的國務卿賴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哈德利、國防部長蓋茨在離任後迅速創立了公司。36個退休離職的參議員當中,一半都成為了職業說客。像前眾議院撥款委員會的主席、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都是在離職後馬上註冊了自己的遊說公司,轉身向原來的老同事或下屬做起了遊說工作。

第三支被稱為「敲打熊貓派」,這支力量從屠龍派(dragon slayer)演化而來,以強調地緣競爭的五角大樓為代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這支力量無論從人數還是從影響來看,均處於邊緣狀態,直到奧巴馬第二任期的後兩年,因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南海問題與朝核問題顯化,勢頭才變得稍旺——主張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就是這支力量。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擁抱熊貓派當中,前國務卿基辛格是領軍人物。在美國對華外交中,這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其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是其核心機構,會員數量龐大,有不少重量級人物,平時可能外界感受不到其力量所在,但關鍵時刻露崢嶸,能扭轉美中關係方向。最近一次展露崢嶸,就是在川普當選總統之後、未正式入主白宮之前,因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一通電話,讓美國的一中政策遇到了疑似挑戰。

媒體大量的報道展示了川蔡電話在華府政治圈激起的滔天巨浪。奧巴馬總統、克里國務卿與華府智囊群的反對聲音幾乎排山倒海,白宮與國務院先後發言安撫北京,聲稱美國一中政策不會變;還有智囊人士為安撫中方,發言稱川普那時還是一介平民,不代表美國官方立場。最有看點的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還為此在紐約補辦了成立50周年的慶典活動。說是補辦,是因為該委員會成立於1966年6月,周年紀念活動本應在6月舉辦,遲至12月15日補辦慶生活動,當然是展示政治力量。中國媒體大書特書這次活動,繪聲繪色地描繪了會場景象: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在向參加慶祝餐會的500多位嘉賓致辭時,用中文字正腔圓地念了一段毛澤東語錄:「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美媒稱,嘉賓們的掌聲顯示了大家都理解了會長的潛台詞,也反映了美中關系所面臨的壓力,並反覆從各種角度報道了基辛格聲稱「一個中國」是美國毫無爭議的主張。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改善促進美中關係上可謂深耕細耘,從2006年-2014年,一共組織過五次眾議員 訪問中國大陸,每次五人。副會長白麗娟(Jan Berris)女士公開表示,她希望這種訪問能促使議員學會換位思考,理解「為什麼中國做出這樣的決策」。此外,還多次組織國會工作人員 訪問中國大陸。每次 訪問中國大陸都多少改變了訪問者對中國的印象。英文《中國日報》稱這類訪問活動為「文化交流」,其間的「一切費用均來自中方的好意」。

川普政府當然感受到這種力量,估計經過這一輪之後,川普政府不會輕易觸碰台灣問題。

「第四權力中心」的中國身影

所謂「第四權力中心」,是指對美國國際國內政策影響極大的「K街政治」。

美國首府華盛頓北部有一條由西向東、橫貫華盛頓的K街,這條街上集中了大批智庫、遊說集團、公關公司和民間組織,每天有無數活動在此開展,並影響全球政治外交事務的變化。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大的遊說公司逐漸搬離這裏,位於前20的遊說公司現在據說只剩一家還駐留K街,但K街政治的隱喻仍然沿襲下來。各國外交官都知道K街政治最接近華盛頓政治機器的心臟,被稱為美國的「第四權力中心」。

遊說行為被視為言論自由之一,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作為美國政治的另一面,遊說已經成為美國大型企業與他國政府的一項必備固定投入。

首先,這是一個吸金行業。據美國政治觀察網站(OpenSecrets.org)披露:從行業收入來看,1998年,遊說行業費用為14.5億美元,從業人員為10405人;2015年,行業收入為32.2億美元,從業人員達11514人。《大西洋月刊》曾公佈2015年的統計數據,稱美國企業每年花在遊說上的支出高達26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國會每年的預算(眾議院12億美元、參議院8.6億美元)。還有人算了一筆細賬:2009年K街遊說總收入34.7億美元,而國會同年辦公2668小時,平均每小時遊說可入賬130萬美元。這種行業暴利,使許多曾經在美國政府擔任要職的官員在卸任後紛紛加入遊說公司,成為職業遊說人。

中國早就從「老朋友」基辛格那裏知道遊說的好處,對「K街政治」從譏諷轉變為主動利用,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通過「第四權力中心」展開遊說。據美國公共誠信中心統計,從1998年至2004年,來自中國的遊說費用累計422.53萬美元。從2004年開始,這種遊說擴大規模,駐美大使館由公使銜參贊蘇格領導的遊說工作小組已有26人。中國駐美大使館還和Hogan& Hartson與Jones Day兩家公關公司長期合作,從事對美國政府、國會和智庫等機構的遊說工作。Jones Day的主要業務是在台灣、西藏、宗教自由和經貿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提供簡報,並代為聯絡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與中國政府有合作關係的美國公關公司最多時曾達到8家。

中國列為遊說成功的經典範例是2012年的聯想遊說。聯想集團為了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併購審查,僅在2012年上半年就花費82萬美元,聘請了三位前任美國國會助手、六家遊說公司專門打通渠道。這些被聯想聘用的遊說者當中,包括老布殊和福特總統任內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考克羅夫特。通過運用人脈優勢,聯想順利通過了安全審查。

與「第三力量」之間的各種合作,被中方學者稱之為「優雅地干預美國政治」。從克林頓總統時代開始,中美關係的美國決策,早就不是由總統的個人意願決定,而是受制於上述幾種政治勢力組成的「第三力量」。無論是克林頓時期中美關係的低開高走、還是奧巴馬時期的高開低走,「第三力量」對中美關係的主調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人權雙周刊》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205期,2017年3月17日—3月30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326/90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