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有些疾病可能是「假」的!你沒看錯 醫生親自教你打假

這年頭,不僅演藝界流行「模仿秀」,連食品界也是山寨重災區。

想吃「康師傅」,買到手的竟是「康帥博」

想喝「脈動」,拿到的卻是「激動」「詠動」

「奧利奧」成了「澳麗澳」

類似的還有

「旺子牛好」

「營養快錢」

真是防不勝防

這些山寨食品誤導大眾,已經被逐一曝光、處罰。但你知道嗎?疾病也有假的!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危害的就是生命。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請專家教你練就火眼金睛,給疾病來次「打假」。

「假」感冒

掩蓋5種危險疾病

咳嗽、流鼻涕、打噴嚏……很多人覺得感冒症狀,吃點藥就會消失。

但其實,感冒並不是單一病因的疾病,很多比它更為嚴重的病,都可能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果不留意病情,很可能釀成大病。

把急性傳染病當感冒

流腦、乙腦、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出血熱等,這些急性傳染病都通過空氣傳染病毒或細菌,發病機制和早期症狀與感冒很像。

流腦:每10個流腦病例中,就有1個被誤認為感冒。但流腦頭痛要比感冒劇烈;流腦有噴射性嘔吐現象;流腦病人的脖子是僵直的;部分流腦病人身上會出現瘀斑。

乙腦:與感冒不同的是,還有噁心、嘔吐、嗜睡等現象。5~10月發病較多。

麻疹:一般發生在1~4歲孩子身上。除發燒、流鼻涕、乏力等感冒症狀外,孩子面頰上會出現紅點,之後向全身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除了低燒、頭痛等感冒症狀外,還會出現兩腮腫起、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覺得燈光或陽光異常刺眼等現象。

水痘:除了發燒、無力、沒食慾等感冒症狀外。身上會出水泡,並持續幾天,結痂脫落,10天到3個星期才能消失。

可能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鼻炎患者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過敏性咳嗽則表現為持續的慢性咳嗽。

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症狀會逐漸減輕、消失。

過敏引起的鼻炎或咳嗽,症狀持續時間會很長,很久不見緩解。

可能是肺炎

肺炎青睞老人和兒童,其本身經常就是由感冒引起的,表現也和感冒極為相似,所以最容易混淆。

但肺炎的病情比感冒重,要是延誤治療還是很危險的。

可能是急性腎炎

大部分急性腎炎患者尤其是兒童,在發病初期,基本都和普通感冒難以區分。

但幾天或1周後,就會發現食慾減退、疲乏無力、噁心嘔吐、臉部和全身浮腫、尿少渾濁等現象,最好馬上去醫院檢查尿常規。

白血病、腫瘤早期也有感冒症狀

經常感冒發燒,持續半個月到1個月都不見好,這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在確診前都碰到過的情況。

但白血病患者除了感冒發燒,還會出現胸骨疼痛、出血、身上有瘀斑等現象。

腦腫瘤早期也會有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一些患者會當成感冒先服藥,不見好轉才就醫,最終確診為腦瘤。

「假」心絞痛

5招輕鬆辨別

很多人都非常害怕心臟疾病,胸口稍有不適,就到處求醫,擔心自己是不是「心絞痛」了。

其實,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胸部不適,如胸痛,比如胸膜、肺部、食管疾病,緊張、焦慮等。

幾個方法,幫你判斷:

從發病情況看

心絞痛常發生在活動勞累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時候,比如爬樓梯、用力提東西、情緒激動、大便等。

而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導致的胸痛往往發生在休息、休閒時,無明顯規律。

從疼痛狀況

心絞痛通常表現為心前區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區域放射。

而其他原因導致的胸痛可表現為閃電樣痛、刺痛等。

從疼痛持續時間看

心絞痛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而非冠心病導致的胸部不適常持續數小時,甚至整天。

從胸痛部位看

心絞痛的部位一般出現在胸骨中下段,面積約為手掌大小,可向左側肩胛骨、小手指側放射,有的病人還可表現為牙痛、咽部緊縮感。

而非心絞痛的表現變化多端,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忽左忽右。

從疾病史看

心絞痛患者常存在其他疾病或生活習慣,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常年吸煙,或者直系親屬有冠心病等。

而其他原因導致的胸痛,則經常無以上的疾病及家族史,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病。

提醒:胸痛發作時,特別是疼痛劇烈,或者頻繁發作時,一定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假」甲狀腺病

體檢報告的常客

「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了體檢報告中的常客。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顯示,每5個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狀腺結節,其患病率已從原來的10.2%上升到18.6%。

看到「結節」,有人會聯想自己是不是得了腫瘤。實際上,85%~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手術。

在過去,很多甲狀腺癌患者都是帶癌生存的,因此甲狀腺癌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假」高血壓

被嚇出來的病

挨過針、吃過藥的孩子,常對「白大褂」有些陰影。不少人長大後,去醫院、看到醫生也會不自覺緊張起來,引起一種特殊的「病」——「白大衣高血壓」。

臨床上,有1/3以上的難治性高血壓是「白大衣高血壓」,這些「患者」一到診室測血壓就升高,但如果在家自測,或者做動態血壓監測,結果卻往往正常。

應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動態血壓監測等方法獲取準確的結果,如果確認是「假」高血壓,一般不必治療。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315/8963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