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房貸調整 專家:80%房地產開發商將衰亡

大陸重點城市近來對購房要求門檻提高,有即將畢業的北大博士生對此慨嘆在北京想安家真的不容易。(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多家媒體報道,京滬等地房貸政策開始收緊。媒體報道的北京房貸新政的基本內容一是提高了基準利率,房貸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9折;二是縮短了二套房的貸款期限,自2月8日起網簽生效的二套房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5年等。而上海一些銀行為了緩解房貸餘額壓力,鼓勵客戶提前還貸,市場上已經很難尋覓9折以下的房貸。

對於京滬等熱點城市收緊房貸,我一點都不奇怪,奇怪地是,為什麼現在才收緊。在去年量價齊增,房地產市場大熱的時候,房貸利率打折本身就很奇怪,取消打折是遲早的。只是在2017年房地產政策風聲鶴唳的時候收緊,就成了外界猜測房地產政策繼續加碼的由頭。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京滬收緊房貸,最重要的信號絕對不是政策加碼,繼續對房地產市場施壓。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多次分析,2017年中國經濟的日子仍然不好過,在房地產經歷狂熱後必然調整的情況下,目前的政策力度已經足夠大,只要執行到位,並配之以長效機制的慢慢完善,房價上漲的預期自然逆轉。在3月份之前,房地產處於自然淡季,並沒有出現明顯反彈的情況下,加碼政策沒有太大的必要和意義。

但是,在這個時候出台收緊房貸的政策,也不能完全認為和政策信號無關。儘管在每一次房地產經歷一個大的上漲周期之後,為了抑制風險,房貸政策都會出現收緊。商業銀行在這個時候收緊房貸,一方面說明他們對未來市場的風險預判在提升,另一方面,對未來整個房地產的走勢並不樂觀。取消9折利率優惠政策,相當於一次加息,而縮短二套房貸的期限或者鼓勵客戶還貸,除了減少房貸餘額,也是基於風險的考慮。所以,就金融機構的態度而言,2017年整個房貸市場出現2016年那樣的井噴狀況的概率幾乎為零。

2016年是中國房地產信貸史上最驚人的一年,央行數據統計,2016年新增房地產貸款5.7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7.9%,佔新增人民幣貸款比重高達45%,較2015年底的31%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新增個人住房貸款更是高達4.96萬億元,佔新增房地產貸款比重為87%,佔新增人民幣貸款比重為39%,較2015年底的23%提升近17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餘額19.14萬億元,同比增長35%。

大家應該記得,去年下半年以來,每月新增貸款,70%以上都是居民購房貸款。在去年下半年,投資投機性購房已經成為主流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應該及時取消房貸折扣。在現在取消,其實已經有點晚。

其次,對於這次京滬等熱點城市收緊房貸,還應該站在2017年中國經濟總體環境,以及全球貨幣政策出現明顯轉折的大背景下來理解。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提及要防範風險,將防風險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槓桿風險和債務風險,更是成為重中之重。

貨幣政策的重心已經從「穩增長」讓位於「防風險」,提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着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強調防控資產價格泡沫,意味着今年二套以上的房貸政策肯定會再次加碼收緊,這是符合貨幣政策收緊,以及中國經濟防風險的內在邏輯的。

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參與者而言,筆者認為猜測政策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2017年房地產政策非常清楚明白:明確不希望投資投機性購房拉動房價繼續上漲,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房地產出現「大落」。政策本身我認為是比較溫和的,最大的執行方向應該是聽任市場自然調整,釋放風險,而不是以野蠻粗暴的方式解決高槓桿問題,這不符合2017年「穩」的總基調和大邏輯。

但是,也應該看到,中國的貨幣政策受制於中國經濟面臨的複雜形勢,深陷囚徒困境的多難局面中:要解決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逃問題,必須加息,但一旦加息,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自身的復甦極為不利;但如果不加息,資本流出和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都難以解決。

過去多年,中國貨幣政策的最大問題就是「求全責備」,什麼都想要,又不想承擔負面的結果,導致貨幣政策猶豫搖擺,現在,面臨房價泡沫、人民幣貶值以及資本流出的狀況,更是難上加難,很難從容應對,所以只能以偷偷摸摸的方式來加息,當外界明確解讀為「加息」之後,又擔心市場受不了趕快否認,央行是夠不容易的。這種狀況估計會貫穿2017年的始終。但是,大家記住,高層是絕對沒有勇氣主動捅破房地產泡沫的,這樣做風險很大,而且難以控制。

房地產行業如何應對呢?關於房價的走勢,我在最近的文章中已經分析,不再贅述。購房者可以做為參考。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過去我更多的分析城市之間的分化,對於企業之間的分化闡述不多。但我一直在講三個「20%」,20%的開發商,20%的城市,20%的樓盤。在房價快速上漲的周期結束之後,開發商的分化是必然的,20%的開發商有可能抓住行業調整的機會,完成產業模式的重塑,重新規划行業的玩法和利潤鏈條,剩下80%的開發商,一定會在未來的行業調整中退出或者死去。

每一次房地產小周期的調整,都是中國房地產企業重新做人,反思調整的機會,只是,很多開發商經過了過去近20年的超級繁榮之後,已經喪失了反思和涅槃的能力,抓不住化蝶的機會。所以只能平庸,寄希望於政策的再一次回暖。

 

責任編輯: 孫瑞後  來源:澎湃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212/88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