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熱貼:大陸精英落荒而逃 印度精英半壁江山!

本文說的是「陸奇效應」,之前還有「唐駿效應」,「開復效應」—都曾是微軟華裔高管,都被委以重任,一夜間,一紙聲明,一個美麗謊言,海歸了,高薪聘請。

無論光環多麼眩暈,無論才能多麼突出,搞的都是中國人的小九九,沒有真話,他們的離職毫無正面效應,事實上,美國企業商界可是討厭死了沒有誠信的中國高管,更信任印度高管。

可不,美國科技產業界,還有一個大公司華裔高管嗎?幾乎沒有,有的是,印度裔高管。

前有唐駿,後有李開復,今有陸奇,一個模子,一個套路,特別是來自大陸的中國人不可信。

事實上,他們越來越堵死了中國高管未來的美國升遷之路。

就從百度高薪聘請陸奇說起吧。

2017年1月17日,百度官方正式宣佈,前微軟執行副總裁陸奇將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主要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百度現有各業務群組及負責人都向陸奇匯報工作,而陸奇則直接對百度 CEO李彥宏一人負責。

百度為什麼高薪僱傭陸奇?很簡單,百度威風不再,夕陽西下,危難之中。

百度曾經是中國大陸最有價值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也一度獲得投資人的青睞,百度在國內的成長壯大,藉助於谷歌模式,更得益於谷歌當年不得不「水土不服」而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百度早已今非昔比,名聲每況愈下,特別是競價排名收費模式導致社會譴責聲浪,因為傷害了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基本權益,特別是因百度推薦的莆田系醫院導致年輕患者魏則西死亡事件,引發社會對百度一致譴責,自此百度聲名狼藉,產業轉型也成為巨大變數,積重難返。

我曾專門語音評述「則西之殤」對百度競價排名導致醫療事故而不得不尋求新盈利增長點的黯淡情景。

根據百度2016年Q3財報,營收為182.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為-0.71%,首次進入負增長。

百度2016年前三季度的市盈率在11-13之間,也是歷史最低水平,與百度在2005到2015年的十年間,市盈率在18-954之間,差別黑白分明。

陸奇救得了百度嗎?

從管理結構角度,陸奇雖然是集團總裁,但上有李彥宏,旁有李夫人馬東敏,這個三角關係既曖昧又詭異,極難充分發揮作用,表面上放權,實際上控權,既機率無窮,又風險猶存,毫無疑問,接下來李彥宏、陸奇、馬東敏的合作關係,將是事情成敗的關鍵。

這是中國人的公司,也可以是說是李彥宏的家族公司,其複雜性不言而喻。

李彥宏並沒有完全放權,而是在僱傭陸奇的同時,也招回了夫人,實質是,企業管理大權同步交給了陸奇和李夫人兩人,分工涇渭分明,陸奇掌管百度業務部門,夫人掌管職能部門。

誰都知道,業務部門是幹活的,職能部門是管事的。

從微軟加盟百度,陸奇為他還小6歲的李彥宏打工,你覺他能全身心投入嗎?

中國人的小九九。5年之內,也許更早,如果陸奇不能重建百度,脫胎換骨夕陽西下的百度,走人可能是唯一出路。不多談了。

今天談的主題不是陸奇投奔百度,那格局太小,談的是「陸奇效應」,在美國的效應。

也就是,陸奇的離職海歸在美國企業管理業產生的影響。事實上,印度高管在美不斷做大,早已形成半壁江山。

微軟的CEO納德拉,印度裔,1967年出生,比陸奇年輕許多,名聲很不錯,陸奇無論被動還是主動辭職,意味着華裔精英在美大企業無法進一步擴展,說混不下去也並非空穴來風,沒有做領頭羊的機會,只能淪為「高級打工仔」,最後不得不選擇海歸。

從深層角度分析,無疑是:

中國精英的完敗,印度精英的崛起

龍象鬥,龍是虛的,其實不存在,象是真實的,無處不在,龍當然鬥不過象。

龍象在全球化市場上競爭,在美國本土而不是中國大地競爭,龍一敗塗地,象勢如破竹。

我告訴你,企業管理文化從來都是選擇最佳人才做最適合的事,但首先人才要有強烈意願,中國人英語水平普遍低下,對競爭管理職位有一種天然的文化怯性,印度人就不同了,爭先恐後,20多年前美國高科技重地矽谷的印度人和中國人勢均力敵,今天管理和技術雙豐收。

中國人呢,還是干苦活的一線工程師。

為什麼?你不會說,不會交流,何以登上管理層,中高層管理當然沒你的份。

印度裔不僅全面進入美國產業特別是高科技領域,而且加速進入政治領域。

就說2016年美國大選吧,來自加州的印度裔Kamala Harris當選聯邦參議員,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印度裔Nikki Haley被特朗普總統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別忘了,他們都是印度裔女性。

華裔就不說了,相當複雜,來自台灣、香港以及其他地域的議員官員公開表示與中國大陸無關,撇清任何與中國的關係,而來自中國大陸積極投入政壇的活動人物罕見,有也是進入政界基層崗位。

在產業界,特別是科技領域,印度人更厲害,老美大都這樣認為,老中也有同感吧。

在美的印度裔,無論拼中高層管理能力,還是拼經濟實力,都比華裔厲害。

海外特別是在美國的印度人,在技術上絲毫不弱中國人,而在中高層管理領域,卻把中國人遠遠拋在後面,我所在的高科技重地——加州矽谷,放眼望去,數萬家科技公司中的印度裔中高管比比皆是,而華裔高管非常罕見,中管也不多見。

毫不奇怪,美國高科技領域的職場常態:CEO——老美,中高管——老印,一線工程師-老中+老印,多少年,仍然一成不變,趨勢很明顯,剪刀差日益擴大。

位於矽谷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綜合調查表明,截止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在美國矽谷的總人口中,而印度裔僅佔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矽谷所有公司的15%。

在矽谷,華裔總人口佔到28%,清華大學在矽谷有一萬多校友,浙江大學有五六千校友,北大復旦交大武大南大等大陸名校的科技精英幾乎都在這裏,但管理階層的華裔人數與印度裔相比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如今印度裔人士在矽谷勢力如日中天,隨機看看世界頂級公司的兩位高管,那些掌管矽谷權勢的印度裔人士。

納德拉1967年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曾先後就讀於印度門格洛爾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分別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在轉投微軟之前,他在 SUN有過較短工作經歷。此後他效力微軟22年,負責雲計算業務。今年2月被任命為微軟新任 CEO。

皮恰於2004年加入谷歌,主要負責谷歌瀏覽器及應用部門。他在 Chrome以及應用業務的成功,特別是包括郵件服務Gmail和雲存儲服務 Google Drive,幫助他贏得了這一新崗位。他現在是CEO。皮恰就讀印度理工學院,為成績優異而獲得 IIT Kharagpur(印度理工學院卡拉格普爾分校)學院銀獎之外,賓夕法尼亞大學還向皮恰頒發了Siebel Scholar等殊榮。

深入了解印度,不是說印度超越了中國,而是未雨綢繆,在海外印度人牢牢佔據中高層管理和技術核心,大學科技政府金融製藥國防等無數行業的印度裔中高層高管濟濟,中國人極為罕見。

在美國特別是高科技重地矽谷,會說話和交流的印度人一波波進入台前——中高管理層,微軟谷歌等無數跨國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中國人一個都沒有,不大會也不願交流的中國人仍然大批在幕後——一線工程師,苦是中國人吃的,功是印度人的。

新老華裔正在失去在矽谷立足和升遷的根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海外中國人,正在失去在美國高科技領域的領導位置,幾乎是直線淪為「技工」和「碼農」。

我常與矽谷印度科技管理精英擺龍門陣,我的合作夥伴之一就是印度人呢,非常優秀。

我經常談到,企業文化總是選擇最佳人才做最適合的事,但首先人才要有強烈意願,中國人英語水平普遍低下,對競爭管理職位有一種天然的文化怯性,印度人就不同了,爭先恐後,20多年前矽谷的印度人和中國人勢均力敵,今天管理和技術雙豐收,中國人還是干苦活的一線工程師,你不會說,管理沒你的份。

不是中國人做不來,首先是中國人不願做,其次是中國人窩裏鬥,到海外了還是不團結,四分五裂,大陸香港台灣互不來往,事實上,印度人抱團,扎堆。

一個印度人提升了,招聘大批印度人,一個中國人升職了,嘿,趕走一大批中國人

中印在各自本土科技產業領域的龍象之鬥也日趨激烈。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狀態和6年前中國相似,2011年中國手機進貨量9,200萬部,2015年印度1.04億部萬部;2009年中國4.6%消費者擁有一部iPhone,2016年1月4%的印度消費者有一部智能手機。

記住,高估對手不是低估自己,而是危機意識,居安思危。

蘋果和富士康聯手,計劃在印度投資百億美元建立iPhone基地,複製中國製造成功模式,亞馬遜宣佈追加投資30億美元,看好印度發展潛力。

蘋果公司為何拉開了「棄中入印」的戰略帷幕?

很簡單,隨着中國製造業成本與日俱增,特別是華為手機對蘋果手機構成的嚴峻挑戰,蘋果公司在中國的iPhone地位開始出現明顯衰退,蘋果公司股價過去一年暴跌30%也證明了這一事實。

由於iPhone銷售放緩,蘋果越來越成本遠低於中國的印度、東南亞和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市場,在最近接受採訪時,蘋果行政總裁蒂姆·庫克(Tim Cook)聲稱,iPhone和其他蘋果產品在印度市場上有很大潛力,並指出印度正在部署LTE網絡,25歲以下人口眾多。也就是說,蘋果進入不亞於中國市場的印度市場,將填補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日漸疲軟的黑洞

中國大陸的土地和生產成本變態的高,物價飛漲,稅收也高,人工成本是印度的3倍多,越南的4倍多,已經導致很多企業不得不撤離,蘋果生產線可能全部轉移印度,百萬人工作崗位,成千上萬的供應商將如何應對?

據著名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報道,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即將與印度政府達成最終協議,建設一家獨家為蘋果公司生產產品的大工廠。

郭台銘也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對中國市場運營成本高漲的悲觀和其他不滿早已為人所知。

《印度經濟時報》刊文稱:富士康即將簽訂協議,獲得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一塊約1200英畝(4856228平方米)的土地,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座專門為蘋果生產產品的工廠,據估計,工廠將於簽訂協議後的約18個月後正式投產。

蘋果庫克,富士康郭台銘,還有亞馬孫的貝佐斯……

這些跨國公司領袖都一致看好印度的未來?

中國國內幾乎所有官方智庫都只讚美中國自己,極度忽視中國經濟殖民化的嚴峻挑戰,其實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中國GDP總量外資外企所佔比例就清楚了,問題是,中國文化視面對現實為唱衰自己。

印度是中高端世界辦公室,中國低端世界大工廠,佔領辦公室和大工廠雙重地位是清晰的印度戰略,而中國戰略是什麼?

靠山寨大國不可能實現中高端世界辦公室的戰略轉型。

日益劇增的生產成本攸關製造大國的地位。

關於印度裔和華裔人才的經濟能力,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華裔更富有,其實不然,美國聯邦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的印度裔移民經濟實力強於華裔。

聯邦勞工部8月28日公佈2013年《全美亞太裔在蕭條復甦後的經濟地位》,亞太裔的薪資、教育水平和就業率都比白人及其他少數族裔表現佳,其中又以印度裔移民表現最為突出。25歲以上印度裔就業人口有76.1%有大學學位,華裔有56.8%;16歲以上勞動人口的平均周薪也以印度裔的1291元最高,華裔1093元,白人、非裔、西語裔分別是865、692、641元。

為何印度人比華人混得好?

為何印度人能在矽谷職場比華人更勝一籌?

首先英語是印度人從小教育就會接觸到的通用語言。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注重培養技術人才,並向海外輸出。如知名的印度管理學院阿默達巴德分校是在20世紀60年代與哈佛商學院聯合創立的;其次印度 IT外包產業發展比中國早,IT教育環境與主動培養 IT意識較強烈;最後印度人在海外發展習慣彼此互幫互助,在職場上比華人更為靈活、主動性更強。

更重要的是,印度成功者抱團,提攜下一代。

據矽谷周刊報道:「早在1992年已在矽谷站穩腳跟的印度人聚集一起,籌辦印度企業家協會,這個協會的定位非常明確,建立人脈網絡,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矽谷印度裔創業者。職能包括:印度企業家協會企業家指導項目,指導年輕人創業;此外還幫助其優秀項目進行早期孵化投資。目前這個協會,在13個國家有54個分支機構,擁有超過13000多名會員,其影響力早已超出矽谷,並逐步成為企業家和投資者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平台。」

對中國大陸的影響怎樣?

中國希望從低端的「世界大工廠」戰略轉型為中高端的「世界辦公室」,問題是,非常艱難,很簡單,做中高端產業需要大批中高端人才、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創新而不是永久性山寨,不僅如此,成本更具競爭性,這些基本問題幾乎都是中國戰略轉型的「軟肋」,而且是永久性的,日益惡化,極難逆轉。

印度的經濟戰略很清晰——雙重地位,加固世界辦公室地位,奪取世界大工廠高地。

這才是中國當下最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不客氣地說,中國大陸是否失去「世界大工廠」的地位,同時日益遠離「世界辦公室」的發展目標,這才是當下中國人最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絕不是全社會媒體資源持續傾瀉於「雷洋嫖娼合法還是不合法、執法嚴厲還是不嚴厲」的話題,輿論導向走偏了,就一定將社會陷入走不出來的誤區。

海外中國人,無論華僑華人,都是炎黃血脈,誰不希望中華民族健康發展?誰不希望祖國好?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微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206/87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