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告別「新重金主義」 中國外匯儲備大規模流失的後果

作者:
隨着中國外匯儲備的大規模流失,中國對外出口貿易額的下降,中國將無可奈何地、被迫地告別持續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新重金主義」。十六世紀西班牙的「舊重金主義」持續很長,但西班牙稱霸一時,最後仍然走向衰落。沒有經濟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西班牙十六世紀的崛起和衰敗就是前車之鑑。西班牙的強國路,不僅造就了老大的西班牙自身,而且造就了一個長期落後的拉丁美洲。

【導讀】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16-17世紀的經濟理論,該名稱最初是由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來的。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經歷了早期的「重金主義」和晚期的「貿易差額論」兩個階段。

面對中國巨額外匯儲備,近幾年來,中國實行「走出去」的戰略。預計今年過年假期,中國就有六百萬人次「走出去」旅遊,消費額大約一千億元人民幣,兌換成為外幣,合一百四十多億美元。中國每年到港台和外國的人數數以億計,需要的外匯總額超過二千億美元。中國居民到美國買房,近幾年每年超過一百億美元,去年超過280億美元。而且近七成中國購房者直接支付的是美元現金。近幾年來,中國在海外投資數額更為巨大,去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超過五百億美元。

「走出去」需要用美元和其他外匯,現在突然發現外匯儲備不夠用了。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中國境內購買外匯,都必須填寫一張內容詳細的《個人購匯申請書》。中國中央銀行加強了對外匯的管制,並且首次明確提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填寫申請表時,要求填寫購買外匯的預計用匯時間和每種用途的詳細資料。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個人,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將其列入「關注名單」。

近十年來,中國以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而驕傲,二0一四年六月,中國外匯儲備近四萬億美元,達三萬億九千九百三十二萬美元。相當於同一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很大的數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部損失也在四萬億美元左右。二次大戰後,美國對德國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總金額是十四億五千萬美元。蘇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對中國的援助六十六億盧布,合十六億五千萬美元。

二0一四年佔全球第二位的日本,外匯儲備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中國有四萬億外匯儲備,就感到自己很有錢。然而,最近兩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正在大規模流失,這一趨勢至今沒有遏制。中國多年來積累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中美貿易的順差。今年一月三日,美國即將上任的總統特朗普任命了一名長期提倡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律師羅伯特·萊特希澤擔任自己的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報道說,這是特朗普決定履行自己競選期間的承諾,以強硬姿態對待中國、墨西哥和其他貿易夥伴的最新跡象。如果美國真把貿易保護主義付諸於實施,那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勢必受到很大影響。這對中國補充外匯儲備將形成新的困難。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這個國家所有國際儲備中的一種,下面從國際儲備的結構談起。

中國國際儲備的結構

外匯儲備與國際儲備是兩個不同概念。國際儲備由外匯儲備、黃金儲備、會員國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IMF分配給會員國尚未動用的特別提款權(SDR)四個部分構成。中國國際儲備四個組成部分各自所佔的比重是很不平衡,大部分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其中美元佔百分之六十以上。

美元由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發行。美國不需要把美元當作自己的國際儲備。美國儲備的黃金有八千多噸,佔美國全部國際儲備的百分之七十四。由於中國的黃金儲備只佔中國的國際儲備不到百分之二,美元成了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儲備。

至於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占各國國際儲備的分量很小,這裏不討論。

對一個國家來說,對外貿易差額是國際結算的主要部分。國際儲備,特別是其中的外匯儲備,並不是用來支付貿易,而是用來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的。但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是實際財富的儲備,這種財富可以用來擴大生產,外匯儲備放着不用,等於放棄了一部分實際財富。外匯儲備過多,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種浪費。國際儲備有一個「最適度儲備量」問題。一國對外貿易數量大,需要的國際儲備就多,如果一個國家採取「穩定匯率」的政策,就需要大量的國際儲備。如果一個國家經常改變匯率來調整進出口貿易,需要的國際儲備就少些。

外匯干預成為投機者的贏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原本是緊盯美元,從二00五年七月開始,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某一外幣在一籃子貨幣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通常以該外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一籃子貨幣是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

現在人民幣匯率不再緊盯美元,但由於中美經貿關係密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依然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去年年底,十二月二十八日,彭博社的人民幣報價系統,顯示了人民幣對美元報價最低觸及7.0121元。有個別媒體運用這一數據報道說「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中國人民銀行立即發表聲明說,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匯率在6.9500至6.9666區間平穩運行。個別媒體「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的報道,是不負責任的,對此表示譴責,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二0一四年一月的6.09元人民幣兌一美元,貶值為去年十二月底的6.9283元人民幣兌一美元。這麼大的變動,中國人民銀行對此毫無辦法,而對個別媒體把6.9666說成「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感到極其嚴重,準備「進一步追究」個別媒體責任。

人民幣在近三年內不斷貶值,追究媒體責任,是無濟於事的。一個國家要在短期內阻止本國貨幣貶值的趨勢,除了採取種種措施阻止資金外流外,只能運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對一個有貶值傾向但尚未貶值的國家,該國為了防止本國貨幣貶值,只能採取賣出美元或其他儲備貨幣,買進本國貨幣的方式進行干預。當投機者拋售了大量該國貨幣後,該國中央銀行購入後仍未使本國貨幣止跌,而聽任匯率貶值,這時投機者就大賺了一筆。舉例來說,一九九二年九月,在英鎊尚未貶值時,索羅斯因預見英鎊行將貶值,拋售了七十億美元的英鎊,購入六十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英國政府動用了二百六十九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阻止英鎊下跌,但沒有產生多大作用,英鎊還是下跌了。索羅斯成了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僅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索羅斯賺了近十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認為,英國政府為維持英鎊匯率而動用的二百六十九億美元,其中近十億美元的財富,轉移到索羅斯手中。又如去年六月英國公投退出歐盟,英鎊大幅貶值,英鎊和歐元之外的國際性貨幣,如美元、日元,都出現升值,黃金價格也大幅上漲。外匯市場的投機者可以乘機大賺一筆,而更多人會受到嚴重損失。據當時報道,在兩天內有六十九位億萬富翁財富升值。其中日本電子傳感器生產商滝崎武光,增加了近六億美元財富。從英國及歐洲出逃的許多資金很多都買了美元和日元避險,也因此而賺到了錢。全球四百名投資者在英國退出歐盟的兩天內損失了近二千億美元。可見,匯率的劇烈波動並不能造成實體財富的增加,相反,造成了數字財富的大轉移。

二0一四年以來,為了阻止人民幣下跌,中國央行多次動用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造成了中國外匯儲備的大幅減少。索羅斯這幾年大概沒有襲擊人民幣,但中國國內外的許多人,在中國央行動用美元支撐人民幣時,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幣購買美元,隨着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的流失,相應的財富就這樣轉移到許許多多中國境外銀行和個人手裏了。當中國央行動用外匯儲備後人民幣匯率仍然下跌時,那些在下跌前拋出人民幣的人,就像索羅斯當年一樣,大賺了一筆。凡是外匯干預仍然不能阻止本國貨幣下跌而投入的外匯儲備,大部分成了外匯市場投機者的贏利。

當然,中國財富大規模向國外轉移,在多年以來就一直以各種方式進行着,那些以高價出售中國國內房產並換取美元在國外購房置業的人,也是中國外匯儲備流失的重要方式之一。

美聯儲加息和人民幣貶值

在短期內,匯率變動主要受金融資產市場控制,與外匯買賣密切相關,但在長期內,一國匯率變動大體上反映一國經濟狀況。二00五年到二0一三年,人民幣持續升值,是中國當時經濟的高速增長的結果,二0一四年以來,人民幣的持續貶值,是中國經濟衰退的反映。

美國近幾年中經濟不斷增長、失業率下降,美元將不斷升值。去年年底,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二十五個基點,今年利率還會有幾次上調。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聯儲加息對歐洲、日本和中國都會發生強烈影響。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最近指出,美元加息會改變人們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預期,針對中國而言,會加劇國內資金兌換美元、到美國配置資產的趨勢,使得資本外流壓力進一步加大,繼而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如果明年美聯儲按照預測連續加息三次,人民幣將承受更大的貶值壓力。

中國近三年中流失了近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儘管還有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大部分是外國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產,據瑞銀(UBS)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估計,中國持有一萬四千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及八千億美元歐洲國家、英國、日本等國的國債,用賣出這些資產來阻止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會造成更大損失。就在這種情況下,二0一六年最後第二天,中國央行採取了限制資金外流的新措施,這將有助於緩解中國外匯儲備的流失。今明兩年,當中國沒有能力阻止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時,唯一的辦法是聽任人民幣不斷貶值到確定的一個較低的水平上,這可以認為是人民幣的「法定貶值」。

當代中國的「新重金主義」

中國的外匯儲備,一九五0年僅一億多美元,到二00六年才達到一萬億美元。在毛澤東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外匯儲備最多也只有幾億美元,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下降到0。匯率的變動對中國經濟幾乎沒有影響。就是從一九八0年到一九九三年,人民幣大幅度持續貶值,從一美元兌一點五元人民幣到一美元兌八點七元人民幣,由於這一時期的中國外匯儲備總量很少,一九九三年最高時也只有二百億多一點美元,人民幣大幅度持續貶值對中國影響不大。現在不同了,而從二0一四年以來,三年時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流失了一萬億美元,這是一筆巨大財富的轉移。

這一萬億美元是中國老百姓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製造出來的形形色色出口產品創造出來的,使中國的GDP位居全球第二。在十六世紀西班牙崛起的時代,西班牙把本國和從法國、英國、尼德蘭買來的製成品、把從非洲掠奪來的黑奴,一船船運往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通過掠奪和不平等的交易,從新大陸獲得了大量金銀財寶,一船船運回西班牙。中國依靠本國工人、農民工、工程師和企業家的智慧和勞動,把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品」運往歐美和全球各地後,返回中國的船隻除了一些農產品、石油和造成後來「產能過剩」的鐵礦石等原材料外,運回的是一箱箱外匯數字財富。

在歐洲歷史上,「重金主義」是「重商主義」的早期階段。這種「舊重金主義」把獲取和儲藏儘可能多的金銀貨幣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目標。「新重金主義」則把獲取和儲藏儘可能多的外匯貨幣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目標,當然,這種「新重金主義」沒有奴隸貿易,也沒有殖民掠奪,與十六世紀西班牙依靠對外掠奪和貿易積累大批金銀的「舊重金主義」有很大不同。

告別「新重金主義」

一是重視貨幣財富,把獲取和儲藏儘可能多的金銀貨幣或外匯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目標。

二是新舊重金主義都在本國引起了「價格革命」。在十六世紀,大量金銀流入西班牙,西班牙並沒有生產出更多實體產品,金銀的流入造成貨幣數量很大擴張,導致西班牙物價不斷上漲。從十六世紀三十年代起,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價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十六世紀中期,其他歐洲國家也普遍出現了物價連續飛漲的情況。到十六世紀末,歐洲國家的商品價格已經上漲了兩倍以上。其中西班牙由於掠奪的金銀最多,上漲的程度高達四倍多。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和德國,一般也在兩倍左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短暫的「新重金主義」,導致了中國房地產和金融資產價格的普遍上漲。

第三,新舊「重金主義」都造就了一個龐大的「食利者階層」和瀰漫大都會的拜金炫富之風。

第四,新舊「重金主義」還一個相同點是,「舊重金主義」把積累金銀貨幣作為強國之路,「新重金主義」把獲取大量外匯儲備、追求GDP數字視為國家富強之路。

與後來英國法國的「重商主義」相比,十六世紀西班牙的「重金主義」並沒有守住金銀,大量金銀都通過貿易轉移到英法和歐洲其他國家去了。西班牙的「重金主義」維持了近一個世紀,以西班牙霸權的喪失而告終,江胡時代的「新重金主義」不過維持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到二0一六年就不可持續。

「新重金主義」的四大後果

這一「新重金主義」的實行,造成了種種不良後果,其中有四大後果特別嚴重:

一、造成實體財富轉移,實體產品輸出國的國內有形經濟資源通過實體製成品形式流失到實體產品輸入國;

二、造成環境的破壞,在一個國家尚未把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密切相連的情況下,大量的鐵礦石、石油等原材料輸入,製造物質產品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嚴重破壞了實體財富製造國的環境;

三、影響外匯積累國的貨幣主權。美元是儲備貨幣,所以美國的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很少受外匯市場狀況的影響。中國就不同了,人民幣不是儲備貨幣,美元的升值和貶值明顯影響中國的貨幣供給。外匯儲備大規模流入中國,中國在購買不到其他國家高科技最新產品的情況下,這些外匯不可能到其他國家購買中國有能力製造的一般消費品,如果大量進口這些中國有能力生產的產品勢必導致中國這類產業的萎縮;二00八年以後,中國取消了強制結匯政策,出口企業可以留存外匯。但一般來說出口企業收到外匯後還是儘快換成了人民幣,這在實際上推動了人民幣發行量的擴張。

四、對進口實體產品而形成貿易逆差的國家來說,導致這些國家同類產業企業競爭力的削弱,並造成同類產業勞動力需求的減少、失業率的增加。美國對世界其它所有國家的貿易逆差約為七、八千億美元,中國佔了其中的一半。中國大量廉價產品輸入美國,使美國生產同類產品的工業不斷萎縮。特朗普在去年美國總統競選中提出「削減貿易赤字」、「把就業帶回美國」,反映了美國國內為改變這種狀況的強烈要求。

美國是主要「儲備貨幣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特殊地位。美國中央銀行以美國國家信用為支持,由中央銀行按需要用美元現金或開出巨額支票,向美國財政部和商業銀行購買美國政府債券而發行美元貨幣。這是一種通過發行國債間接發行美元的貨幣發行制度。美元的源頭在美國政府債券上。美國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由美國國會批准。美國可以有大規模的國際收支逆差,而不必擔心國際儲備貨幣的大量流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實行這種「新重金主義」無法持續,從二0一四年開始走向反面。當中國的國際儲備貨幣在短短的三年中流失一萬億美元的今天,中國不得不斷然改變貨幣政策,在保持貨幣主權、匯率穩定和國際資本流動三者之間,暫時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限制中國國際儲備的流失和加強對進出入中國資本的管制。

隨着中國外匯儲備的大規模流失,中國對外出口貿易額的下降,中國將無可奈何地、被迫地告別持續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新重金主義」。十六世紀西班牙的「舊重金主義」持續很長,但西班牙稱霸一時,最後仍然走向衰落。沒有經濟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西班牙十六世紀的崛起和衰敗就是前車之鑑。西班牙的強國路,不僅造就了老大的西班牙自身,而且造就了一個長期落後的拉丁美洲。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前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120/86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