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三五年後眼睛失明將會大爆發?專家咋說

上海觀察12月11日消息,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人長時間盯着電腦、手機屏幕,眼睛常常會出現乾澀、脹痛等各種症狀。近日,網上流傳一篇《警惕: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的帖子,指出由於現代人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過度依賴,屏幕中的高頻藍光將大大增加人們患眼睛疾病的風險,文中還列出藍光對於視力的種種危害案例,最後甚至得出驚悚的結論——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

藍光的危害有這麼可怕嗎?生活中應該如何有效地防護藍光?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此進行求證。

藍光是什麼

光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兩大類,其中可見光是指人的視覺能夠感受到的光譜,主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藍光就屬於可見光中的一種,波長在400—500納米之間,我們人眼對它感受到的顏色是藍色,所以這個波段的光被稱為藍光。

因為藍光的波長相對比較短,所以能量比紅光和綠光高,能夠直接穿透晶體直達視網膜上。但藍光並不都是有害的,波長在415-455納米以內的藍光,在一些動物實驗中被證實能夠損傷視網膜。而455到500納米之間的藍光是有益的,具有調節晝夜節律、產生暗視力以及影響屈光發育等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各類浴霸、平板顯示器、熒光燈、液晶顯示器、手機屏幕、LED燈等新型人造光源及太陽光發出的可見光中都含有藍光。

正確看待藍光危害

藍光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損害視力,法國國家衛生安全局曾提醒:「長期、近距離、重複地暴露在含有大量藍光的LED燈光束下,由於細胞氧化應激,可能增加視網膜上發生白內障和病變的風險」。不過法國的研究人員也表示,包括陽光在內,所有的白光中都有藍光。如果說屏幕的藍光有危害,那麼與陽光相比,這些危害是微不足道的。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宏偉在《「藍光」有那麼可怕嗎?》一文中指出,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機體對光損傷有保護機制。除了角膜、晶狀體可吸收部分光以外,瞳孔的變化也有保護作用。當大量光線進入眼內,瞳孔會縮小,當光線較弱時,瞳孔會放大。此外,我們的機體還有抗氧化系統,保護我們免受損傷。只有當進入眼內的光線過多,或光照射時間過長,加上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減弱,才會出現眼底的病變。

對於傳言中提到的「藍光可致黃斑病變」,劉宏偉認為:「老年黃斑變性的原因複雜,藍光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因此只防藍光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知道,不單是藍光,所有的光都可以對我們的黃斑造成傷害,我們應遠離過多的光線、杜絕沒有必要的光線」。

專家還強調,不應過分誇大藍光的危害性。事實上,只有人眼長時間暴露在高頻率、高能量的藍光中,才會對視網膜產生損傷。而這種藍光過量的環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處的環境還是有區別的,因此不應該把藍光與「視網膜損傷」劃等號。

生活中應如何防護藍光

由於人眼自身對於藍光就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大部分藍光會被我們的黃斑色素和晶狀體過濾掉,但晶狀體過濾功能不太好的人,即青春期之前的兒童、做過白內障手術的人以及黃斑色素累積較少的老年人,這類人群對藍光更需警惕和加強防護。

專家建議,生活中如果要防護藍光的危害,一方面要注意生活中的光源,避免眼睛被過量光線照射。室內照明不應過亮;外出時應佩戴墨鏡或變色鏡,避免光線直射入眼;長期使用電腦的時候,應將屏幕亮度調暗,可隔段時間閉眼休息幾分鐘。

另一方面,在醫生指導下佩戴合格的防藍光眼鏡。目前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鏡片表面鍍一層可以反射短波藍光的膜層,大約可以阻斷15%至35%的有害藍光,鏡片無色透明;另一種是通過滲透的方法把色素滲入鏡片材料中,由色素來吸收藍光,這種鏡片的防藍光效果要優於膜層反射鏡片,鏡片呈淡黃色。

不過,有需要的人群在挑選眼鏡時,應警惕賣家的過度營銷,挑選質量、規格都合格的產品。今年7月,上海市質監局針對防藍光樹脂鏡片的產品質量安全開展了風險監測,從實體店、生產企業和電商平台中採集的60批次樣品中,有11批次不符合參考標準要求,不符合率達18.33%。

上海質監部門就此發出警示:目前市場上的防藍光眼鏡充斥着大量不符合參考標準的產品,還有部分鏡片樣品包裝標識不符合要求。對於眼部功能健康的人群,保護眼鏡的關鍵不在於佩戴防藍光眼鏡,而是要控制自己,儘量避免長時間盯着電子產品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212/84962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