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解密:消失一千多年的雞距筆 竟長這樣?

僅存唯一的一支晉唐雞距筆-在日本正藏院。

唐代有一種雞距筆,白居易在《雞距筆賦》中說:「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奮發者利距;在毛之內,秀出者長毫。」距即雞爪後的突出部分,「距,雞附足骨。」(《漢書》顏師古注)。這是一種筆頭形似雞距的鋒短犀利的毛筆。白居易又說:「斯距也,如劍如戟,可擊可搏……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跡落。」是用「距」喻筆鋒,進而言筆之良好。「不名雞距,無以表入墨之功」,「亦在假名而善喻」。唐詩僧齊己對其也有「鋒鋩妙奪金雞距」的詩句。

晉唐以前「席地而坐」生活方式自然形成的象我們今天書寫鋼筆字的執筆姿勢,就是三指執筆,斜管書寫,筆桿不是垂直的,而是傾斜的。雞距筆的結構由筆芯、筆柱、副毫、被毫四部分組成,正好解決了側臥執筆時,副毫含墨水,筆芯,筆柱加強筆毫的支撐,並確保筆毫的彈性和書寫流暢。

仿雞距筆

明代方以智《通雅》說:「筆有柱、有被,有心、有副。」

宋代書法家蘇東坡就是用雞距筆,斜管書寫,當時常被人譏笑,因為,唐以後制筆工藝,流行「無心散卓筆」,垂直書寫,(就是今天的我們用的這種毛筆)蘇東坡的學生黃庭堅就是用「無心散卓筆」,二人堅持各自的用筆,並留詩許多。

所以,雞距筆可以說是隨着人們的生活方式需要而產生,又隨着後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消失,即雞距筆是隨晉唐以前「席地而坐」生活方式而產生,唐以後又隨「高凳高桌」的生活方式而消失。雞距筆已經失傳了一千多年了,現在僅存唯一的一支晉唐雞距筆——在日本正藏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19/83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