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許小年:談什麼工業4.0,2.0都沒有做到!

昨日,在達晨創投主辦的「達晨2016年經濟論壇」上,經濟學家許小年發表了演講。他認為,中國經濟是L型走勢,即長期在底部徘徊,長期處於低增長狀況。

宏觀經濟低迷,中國經濟是不是就沒希望了?許小年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越有希望。

「因為窮則思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變。」許小年說,「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轉型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強。」

他同時指出,在創新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誤導性概念,比如「互聯網思維」「生態圈」「共享經濟」「工業4.0」。

「工業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業看了之後說,你還4.0,連2.0都沒做到,談什麼4.0?」許小年總結,工業4.0或許是未來的方向,但中國大多數企業當下仍處在工業2.0和工業3.0時代。企業應該老老實實從自身出發,一點一滴提高效率。

「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樂觀。」

以下為許小年演講實錄,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到這裏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講的內容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宏觀經濟,後一部分是微觀經濟。

總的來說是宏觀沒什麼戲,但是微觀層面上希望大大的有。

今年的5月份,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權威人士的訪談錄,這位權威人士說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是L型的。L型就是長期在底部徘徊,長期處於低增長的狀況。這個L型的判斷,我本人認為是符合實際的,我也非常支持。L型的判斷和前一段時間中央政府所宣示的新常態是直接相關的。實際上這兩種說法背後都是一個經濟分析,就是經過30年的經濟增長,將來我們要面臨一個長期的低增長階段。對於這一點,企業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為什麼中國經濟會進入L型?在L型中,要停留多長時間?如何才能突破L型,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這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供給側改革的幾個藥方

真正的供給側應該做什麼?我開出了幾個藥方。

第一個藥方是全面減稅,不是結構性減稅。過去的結構性減稅是有增有減,實際上增的比減的多。全面減稅,不僅是企業負擔,而且是把更多的資源留給企業和市場去配置,不是由政府去配置。

第二個建議是縮小國有經濟的規模。因為國有企業沒有創新的壓力,沒有創新的動力,你要想創新,一定是靠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工資是固定的,而且在降低,你讓他一年拿幾十萬的工資,他管着幾千億的資產,什麼結果?換了我,我肯定偷,這是人性的必然結果。他怎麼可能有激勵機制,有積極性,有壓力去做技術創新呢?

如果我們在供給側不能看到這些實質性的變化,那麼我們L型的橫着的尾巴可能會拖很長時間,真正要做的是制度性的改革。

人民幣還將持續貶值,但不會崩盤。人民幣匯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三年前我們是雙順差,就是貿易帳戶、資本帳戶全部正常,因此三年前人民幣一直是升值的。但三年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雙順差變成了單順差,單順差一直持續到今天,這就是貿易帳戶的順差和資本帳戶的逆差。

正是因為貿易帳戶的順差,所以我認為人民幣不會崩盤。看一下世界各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崩盤的貨幣都是雙逆差,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單逆差,而貿易帳戶每年仍然有幾千億,所以人民幣還會再貶,但是崩盤的危險很小。股票市場的基本面繼續惡化,房地產市場短期的繁榮難以維持。這是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幣貶值。

轉型是轉變經營模式,不是轉行

宏觀是這樣的情況,中國經濟是不是沒希望了?不是的。我個人的觀點宏觀越差,微觀越有希望。

什麼邏輯?因為窮則思變,你讓他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變。我做得很好啊,幹嘛要變?我的傳統經營模式很好啊,為什麼要變?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每年10%的增長挺好的,一天到晚辯說這個改革、那個改革,有什麼必要?現在你再跟政府說改革,他比以前聽得進去了,現在你跟企業說轉型,說研發,他也願意聽了。

兩年前我的學生碰到我的時候,第一個問題是「教授,下階段政府會出台什麼政策?」,我一聽就沒情緒了,我說政府政策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一個企業盯着政府的政策來決定他的經營方略的話,這個企業就把自己降低到了農民的水平上。

為什麼?農業特點是靠天吃飯,農業現在都不靠天吃飯了,你到農村去看,遍地是大棚,農業對氣侯的依賴大大降低,一個企業還在靠天吃飯,你能適應這個市場競爭嗎?宏觀政策跟你沒關係。

宏觀層面不好,我反而覺得企業發生了很多令人鼓舞的變化。企業願意轉型,願意提高,政府才願意改革。

但轉型不等於轉行,不要搞差了,轉型指的是經營模式的轉變,而不是從製造業轉到金融。有人說轉型是找死,因為你把它理解成轉行了,那就是找死。所以說轉型是找死看是什麼樣的轉型,如果是轉行的話,我認為真是找死,因為你在這個行業里根本就沒有經驗。

我推薦德魯克的一本書《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裏面強調了幾個觀點,我都非常贊成。一個觀點是創新何需高科技?在傳統行業中,創新有大把大把的機會。另外一個觀點是創新是需要專注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只有在這個行業中耕耘多年,才能知道這個行業的核心問題在什麼地方。

由於宏觀層面上能夠研究的東西很少,能夠說的東西很少,最近幾年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企業的研究上,花在企業的調查和參訪上,我看到了很多在傳統行業進行創新的案例,支持德魯克在這本書里的觀點。傳統行業創新,仍然是大有作為的。

舉個例子,服裝行業,過去的商業模式是一年開一次訂貨會,這樣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了。現在的服裝廠家一年換一次款式行嗎?不行了,於是一些企業就開始改變商業模式,發展都不錯,可以做到逆勢增長,可以有10%-20%的增長。

歐洲的首富是ZARA的老闆,是傳統行業。ZARA的創新在什麼地方?就是快速推出新的款式,滿足了市場需求,於是業務越做越大。

日本首富是優衣庫的老闆,還是傳統行業。優衣庫打的是什麼戰略?不是快速更新,優衣庫的款式多少年不變,全是基本款,它的創新在什麼地方?它價格明顯比其他家高,它優在面料,材料,優衣庫在面料研究上的投入是其他服裝廠家沒辦法比的,它和大學長期合作,進行面料研究的開發。

看一看傳統行業機會真的很多,如果你有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很好。沒有,也不必妄自菲薄,在自己的行業中專注做下去,差異化競爭,開發產品和技術,你可以做成ZARA,也可以做成優衣庫。

在傳統行業中繼續創新,不必因為自己沒有高科技而感到悲觀,傳統行業照樣可以進行創新,但是需要經驗的積累,需要流程的梳理和優化,需要對技術的理解。

轉型需要專注,執着的笨人,不需要聰明人。不要再尋找政策的風口,或者是商業的風口,要放棄機會主義的習慣,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追隨潮流是沒有創新的。

中國的消費者只對錢忠誠

在創新的道路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會對我們形成障礙。

比如「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只不過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諸多技術創新中的一項,如果其他的創新沒有形成什麼思維的話,為什麼互聯網要思維?我搞不懂。

打造「生態圈」,生態圈不是靠營銷和補貼打出來的。就像在大草原的地上放了一堆草,結果羊全來了,吃完了之後全散了。生態圈靠什麼打造?靠柵欄,你要在草地上圈出一片柵欄來,用經濟學術語講叫進入和退出壁壘,這樣才能打造生態圈。

現在很多打車公司陷入了困境,給了補貼人才來,補貼哪天取消人就沒了。中國的消費者哪有忠誠度?中國的消費者只對錢忠誠,不對任何品牌忠誠,憑什麼對你忠誠?當你的價格比出租車還高的時候,憑什麼在你這裏消費?所以這個生態圈是一個誤導概念。

「共享經濟」也是一個,凡是這種口號我們都要劃一個大大的問號。

共享經濟只是利用少量的私人的多餘能力,共享經濟的基礎是私有產權,Airbnb,你去住人家房子,不付錢,門都沒有,誰跟你共享?Uber,你不付錢誰讓你白打車?

有人問我,教授,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不是共享經濟?我說,你說什麼?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排他的,不是共享的。

我們經常被這些非常時髦的概念搞昏了頭腦,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

「工業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業看了之後說,你還說4.0,連2.0都沒做到,談什麼4.0?

在不斷澄清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的過程中,我做了一個總結:工業4.0或許是未來的方向,但對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目前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工業4.0,而是工業2.0和工業3.0,如果你把工業3.0做好了,效率就有很大提高。

這幾個階段是不可超越的,不要跟我說彎道超車,老老實實從自己的企業出發,該幹什麼的幹什麼,一點一滴提高效率,到某一個階段也許效果會有突出飛躍。

宏觀經濟會持續低迷,但這並不意味着在微觀層面上無所作為。宏觀經濟越差,微觀轉型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強,我反而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樂觀。

我們有肥沃的商業土壤,有豐富的企業家資源,中國經濟發展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企業家。我相信在經濟形勢面前,在長的L型面前,政府政策會轉向務實,轉向改革,沒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悲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浪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101/82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