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朱雲來談房地產:庫存120億平可住4億人 還能搞嗎?圖

10月27日,金融專業人士,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前總裁兼行政總裁朱雲來做客思客講堂,就經濟形勢與金融體系改革發表了觀點,以下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這次思客講堂的主題很好,一個是宏觀經濟形勢,一個是金融改革與創新。兩大主題:經濟、金融。經濟,剛才既有政府的官員,又有實業界的代表,還有好幾位經濟首席專家已經發言。我自己沒有特別準備,在這裏只是講一點我的觀察和思考。

經濟形勢不能只看增量,還要看存量

首先說經濟,經濟也像一個人的身體,是一個綜合的總體,不是只看一項指標就可以的。比如說我們討論里比較多的只關注了心跳,經濟增速6.7%,有人說覺得沒動,但是我們覺得都可能有點心跳過速了。我們講的是增量,總是吃激素想把心跳加快,但是人體還有體重,吃多了會超重。現在誰知道中國的體重有多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來估算,今天我們的總資產恐怕是600到800萬億之間(所有經濟實體財務報表的資產總計),這是個很大很大的體量。

前面嘉賓剛才談的一系列問題,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不斷的投資引起的。比如2009年、2010年我們的固定資本投資佔了50%的GDP,關鍵是每年還在增加,就好比你吃成一個胖子,年年還在吃,所以總資產越來越高,GDP並沒有漲那麼高,我們一年資產就能增加好幾十萬億,光貨幣增長百分之十幾,貨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兩倍。年年如此,最後就會發現你有一大堆的錢。那我們的資產,2012年到2013年,一年資產增長就是78萬億。債務增長將近50萬億。也就是說資產的增長還是靠債務來支持的,貨幣增長僅僅是債務的反映,你一貸款就產生債務,就創造債務。所以我們的貨幣現在已經到了150多萬億,基本規則是乘2,就是所有經濟實體債務總額基本上是這兩個數的兩倍以上,所以現在至少是300萬億。

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回報不斷下降。如果總是追求增長,這個不是問題,糟糕的是你增長的越多,體重就越多,你回報的能力就更低,這是核心問題。包括房地產,我很同意邵總的分析,我其實也有同感,但是不是中小城鎮化就能拉出來呢?很難。我們現在光在建的住宅就是五六十億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至少能住兩億人。20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人群裏面的人均住房是這樣分的:比如人均8到12平米一檔,12到14平米一檔,我把所有資料算了一遍之後,基本得出一個結論,分為5檔的話,最高的,20%的人均是60平方,80%是人均25平方,如果最高的20%這些人實際上是雙倍的平均值,考慮到他多了30平米是投資的話,那這個投資的房子也是隨時可以出來進入市場的,這個算起來是多少呢?大約也有60億平米。所以我們現在差不多有120億平米可以住4億人,你說這個房地產還能搞嗎?

但是我們還看到房地產不斷增長呢?就是你不斷的在投資。剛才說我們要幫助實體經濟增長,但是實體不賺錢。其實我認為,投資下降就是因為錢太多,真的可能是國企的擠出效應。為什麼?因為它帶有一定政府推動,完成政府所要完成的投資,得到的資金成本也相對低,這樣投的越多,回報就越低,。所以經濟形勢不能僅看增量,還要民企也就越不願意投。而這個經濟,資產在不斷的迅速擴張,所以你要求回報,回報又起不來,這樣就會變成一個循環,這就變成怪圈了看存量,要看經濟的效果。你是高速增長,但是經濟增長只是一個數量增長,我們的質量到底如何?我投了這個真能賺錢嗎?比如鐵路公司,大家都說好,高鐵不錯,高鐵真賺錢嗎?鐵路總公司6萬多億的資產,一年的利潤,看他們的報表,2013年到2015年,每年6個億左右的利潤,那是萬分之一,這種回報是很低的。

要全面的看經濟,我們要穩增長還得調結構,結構問題現在看來是相當大,這個也是所謂為什麼要去產能的道理,就是產能太高。但是我覺得不是沒有出路,比如說「一帶一路」可能是一個機會。關於「一帶一路」,我曾經作過一個簡單的測算,沿線國家65個,面積是我們中國的三倍,人口是我們中國的兩倍,經濟是我們的1.5倍,消費是我們的兩倍,這些國家發展水平比中國相對偏低一點。貌似這還是一個很好的潛力,等於我們有一倍的經濟,現在增加了兩倍,額外再增加了兩個中國這麼大,但是這些經濟不是就是你的,是需要你去競爭和開發的。首先這個戰略方向很好,但是這個戰略要具體化,也不是說簡單的投一點點錢就行了,實際上這些國家的開發風險也是很大的,但至少這是未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另外,國內提升老百姓(49.320,-0.22,-0.44%)的生活水平,特別是中國的老百姓,非常勤奮,非常願意幹活,願意工作,願意去發財或者提高自己的經濟,甚至給下一代準備更好的條件。所以我們不缺這個動力,我們需要的是怎麼把這些動力組織好,讓他做的更有效,別淨做過剩的產能。你自己拍腦袋說投資這個更好,就使勁投,結果變成大窟窿。在經濟問題上,還是要讓市場起更大的決定性作用,要尊重市場。企業願意讓老百姓收益提高,那我們制定的政策要真正的提高收入,一般人都會講拉動消費,拉動消費可以,那怎麼拉動?沒錢我能消費嗎?所以這一點我特別贊成宗總,他是企業,按說他要考慮人工成本,但是我們過去老說中國人工成本低是一個好的優勢,但是人工成本低變成常態了,那我們幹嗎要幹活?人工成本的升高說明老百姓收入提升,這是整個改革開放發展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過上更富裕一點的生活,那就體現在人工成本提升。消費升級很不錯,但是必須從收入升級,不要老談增長,能不能談點增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有了這個收入增加,你還擔心消費拉動嗎?有錢了人家自然會去花。

金融體系調節要建立市場機制與信用機制

回過頭來講金融。股市也好,房市也好,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只看到增長,用各種政策手段推動投資,這樣反而變成了投資越來越多,資產效率卻越來越低,回報越來越低,我們希望的平穩或者波動式的增長也不存在。金融反過來也應該朝着這個方向走,不能再不斷的擴大投資範圍,大家想想,150萬億貨幣是什麼概念?我做了一個測算,2002年以前,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基本上我們的建設總額是跟當時的GDP水平差不多的,是1:1,也就是說各種各樣的投資,全部開工的項目,投資總額是現在經濟規模的一倍。到2013年時已經是多少了?是2.2倍。就是我們投資規模相對於當時的GDP水平擴大了一倍,現在更高,可能是2.5了。相當於這個口越來越大,攤的鋪的越來越大,這個要收。

融改革要順應這些東西,消費金融應該搞,但是我們現在更多的就是發債,發債都是擴張,都是去搞項目,這樣的話,這個項目怎麼會有太高的投資回報。我擔心的是,現在的體系中,金融資產大概200多萬億,其中銀行相關資產佔了160萬億,差不多是80%。保險有10萬億,信託大概是20萬億,股票不到10萬億。這樣來講,我們的金融結構也是非常偏的,大部分都是銀行。所以金融體系目前的特點是銀行佔主體,你不建立市場機制,不建立信用機制,包括將來金融產品的結算,實際上是風險處置機制,沒有這些控制,拼命的發展,將來那些錢還不了,開始你是剛性兌付,似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最後變成一個系統風險,所以這些東西必須重新建立,而且要極早建立。有了真正的信用體制,所謂信用體制就是你知道誰是誰,有什麼樣的交易歷史,有沒有違規違約,這些你都沒有,將來的發展,你盲目發了這些產品,這是風險巨大的。所以建立信用體系,金融市場還是要用更市場化的辦法來做,只要堅持了市場的制度規則,金融市場就調節了,這樣才有可能發展出比較良性的經濟金融體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新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30/82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