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揭秘政治局 「入局」有兩門檻 二特殊人物獲獎

—揭秘政治局 「入局」有兩門檻

北京時間10月24日,中共的六中全會召開,六中全稱為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五中、四中、三中等皆同此理。六中的召開,吸引了大量目光,原因之一,是這次全會聚焦於從嚴治黨,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被視為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建的一個總結和新起點,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共的領導機構多少還帶有些神秘的色彩,特別是在外界的眼中,好奇的打量不少,很多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如此次六中全會,是由全體中央委員開的集體會議,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其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全體會議的召開則由中央政治局召集。

而相比起中央委員會,政治局作為中共的核心領導機構之一,常受到人們更多關注,在六中召開前的一段時間,還曾有聲音探討過政治局人選是否可能在會上有所變動。事實上,雖然關注中國政治的人鮮少有不知道政治局的,但深入了解者或無很大比例,尤其是如何選拔高官「入局」之類疑問,仍廣泛存在。

梳理1977年十一大到2012年十八大的政治局人員構成,呈現出一個大體規律,即官員是否能夠進入政治局主要有兩類原因,一是因官員其人,二是由職務決定。

因人方面有幾類因素,其一如某高層官員在中共黨內威望很高,年老資深,且在具體領域有突出貢獻,則可能進入政治局。如烏蘭夫即是此類官員代表,1977年烏蘭夫在十一大上當選政治局委員時年屆71歲,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作為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創建人,烏蘭夫對於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工作有很大貢獻,能夠進入政治局,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對其個人的嘉獎。

另一類為該官員是中共核心高層謀策施政關鍵助力,典型如王滬寧。王滬寧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這一職位在他之前並無進入政治局先例。媒體報道,自王滬寧2002年起擔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以來,被視為歷經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屆中共領導人的重要智囊,特別是在習近平任職期間,每有外出活動,王滬寧都在陪同官員之列,對其倚重可見一斑。

因職位方面有幾類因素,其一是特殊時空局勢決定。如十一大上倪志福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當時他擔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與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吳德同進入政治局。十一大的召開時間是文化大革命結束次年的1977年,政軍兩界亟需穩定局面,回歸正常軌道,作為北京第二書記,倪志福「入局」就有了必然性,可為佐證的是,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海軍第一政委蘇振華、瀋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空軍司令員張廷發均在這屆「入局」,除第十二屆外,再未出現如此多的軍界將官「入局」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方毅也進入政治局,和時空背景的要求不無關係。

其二,是中共自身建設和國家建設趨勢決定。1997年十五大,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尉健行進入政治局,這是中紀委書記「入局」的肇始,其後的吳官正、賀國強、王岐山等也都循例入局,正是在這一時期,反腐成為中共黨建的關鍵詞,中紀委日漸權重,尉健行等人由此進入政治局。而因中共黨建力度的加深,中辦主任栗戰書也在十八大上得以「入局」,這是中辦主任首次進入政治局。

另外要關注的情況是,隨着中國政經格局的逐漸穩定,進入政治局的地方高官也呈現出相對穩定的分佈態勢,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及廣東和新疆的一把手「入局」固定下來,這背後有區域代表發展的經濟意義,也有民族穩定、地區安全的政治意義。普遍觀點認為新任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新疆自治區書記陳全國最晚在明年十九大上進入政治局,便是基於這個原因。

以十七屆、十八屆固定下來的政治局25人構成,尤以2012年選出的第十八屆政治局來看,在黨的層面,分別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政法委書記、中紀委書記、中組部部長、中辦主任入局;政府層面,為國家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四名國務院副總理入局;軍隊層面,為兩名軍委副主席;地方上則是上述提到的六個直轄市、省和自治區;還有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副委員長兩人及政協主席。

可以預期,在今後的中共政治結構中,處於決策頂端的政治局可能會出現個別人員或職位調整,但大體將保持這一基本格局。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22/82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