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財新網曝光「首騙」後 澎湃新聞發社論要求陳光標證明

—澎湃新聞【社論】陳光標有義務證明自己的「事跡」

陳光標這些年肯定是做了些善事,媒體稱有熟悉他歷史的人說,他總共可能捐了兩三千萬元,但對照陳光標自己宣揚的20億元,懸殊得有點驚人。他有責任證明給自己帶來巨大榮譽的那些「善行」。比如,最為社會熟知的,汶川地震期間,他率幾十台工程機械奔赴災區,甚至打通了通往核心災區的道路,有這回事嗎?

「陳光標」的圖片搜索結果

關於陳光標到底是「首善」還是「首騙」之爭,在前陣子鬧得沸反盈天之後,又歸於平靜了。

似乎,陳光標毫髮未傷,只是陳光標高調地起訴了媒體,以及開了一個不接受記者提問,並有「經銷商」強勢幫腔的新聞發佈會。

圍繞陳光標的爭論,雖因慈善而起,但很多具體事由其實和慈善的關係不大,而是事關誠信、商業倫理乃至法律。比如,最近較為關注的陳光標瘦身是否因為「切胃」,這就和慈善無關。

做慈善當然是好事,甚至高調宣揚自己做慈善也沒問題,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因為做了慈善,就免於批評、免於監督。陳光標這些年肯定是做了些善事,媒體稱有熟悉他歷史的人說,他總共可能捐了兩三千萬元,但對照陳光標自己宣揚的20億元,懸殊得有點驚人。

所以,陳光標選擇性地拿出一些票據,說自己做過善事,很難和媒體實現有效質證。他有責任證明給自己帶來巨大榮譽的那些「善行」。比如,最為社會熟知的,汶川地震期間,他率幾十台工程機械奔赴災區,甚至打通了通往核心災區的道路,有這回事嗎?

儘管類似質疑滿天飛,但陳光標一貫的回應方式確實很難令人滿意。他以善於「慈善炒作」而著稱,無論是主動「製造新聞」,還是回應質疑,核心套路是一再重複、高調宣揚他做過的善事,但對於媒體關注的核心問題,要麼避而不談、要麼語焉不詳,「上頭條」的技能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最終的結果是,陳光標始終保持爭議,始終吸引眼球,他也毫不猶豫地用「首善」的名人身份去招攬生意,推廣產品。

「陳光標」的圖片搜索結果

慈善歸慈善,生意歸生意,這在陳光標身上似乎完全不適用。這對於慈善,恐怕是弊多利少。

現在,即便是陳光標的鐵杆支持者,最常說的理由也是——「不管他是騙來的、搶來的,至少他捐了錢」。如果陳光標所垂範的慈善不過是所謂的「劫富濟貧」,難道不是對一個文明社會的巨大反諷嗎?因為做過善事,就不去關注可能的謊言和欺騙,這是陳光標爭議中最需要警惕的思維誤區。

關注陳光標的慈善問題,並非只是對捐款數字的斤斤計較,而是關注他的誠信、關注真相本身,因為這是一個社會更基礎性的問題。一個不講誠信、不重倫理的社會,高調空談慈善豈不有捨本逐末之嫌?

鑑於圍繞陳光標的爭議如此之多,在慈善之前,先把事實和法律問題談清楚,針對專業的質疑,陳光標應拿出能驗證的證據來,包括捐款憑證、對賬單、對公章真偽的檢驗。大可不必拋一些大詞,就算搶佔了道德制高點。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09/81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