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何世界一半肝癌患者在中國?真相讓人吃驚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世界癌症報告2014》指出,2012年中國新增肝癌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佔全球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國新增肝癌病例394770例,佔到了全球肝癌新增病例的50%。我國肝癌死亡病例也居高不下,死亡率僅次於肺癌

在中國,肝癌發病率高於0.02%以上,而歐美大部分地區肝癌的發病率只有0.005%左右。用「肝癌大國」來形容中國,並不為過。

曾有美國科學家針對美國的白人和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的肝癌發病率進行統計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肝癌發病率比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低3倍。研究認為,中國的環境比美國更容易讓同族人得肝癌。數據落差巨大的背後,到底有着哪些「環境」因素在作祟呢?

乙肝成主因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臨床調查資料顯示,病毒性肝炎約有10%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肝炎,而慢性活動性肝炎中有50%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發生肝癌的幾率約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為主,其次為丙型肝炎。因此,慢性肝炎和肝硬變常常是肝癌發病的基礎,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為主要危險因素,兩者聯合所致肝癌佔全部肝細胞癌發病數的80%以上。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為發展中國家肝細胞癌的主要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為發達國家的主要病因。

據估算,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約9000萬人,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麥肯錫公司新出的報告《中國創新》提到,每10萬個人中,急性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人數,中國有963例,美國有35例,中國是美國的28倍。

而中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為71%,美國為11%,中國是美國的近7倍。

巨大的乙肝病毒攜帶人口基數,為肝癌的肆虐提供了「溫床」。

但是,為什麼我國會有這麼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呢?追根溯源,這在於國內早期醫療條件差及防控機制不足。乙型肝炎主要通過母嬰、血液和性接觸這三種途徑傳播。早在2001年,便有國內調查顯示,在農村地區,88%的注射用針頭存在衛生問題,而這主要是醫務人員重複使用未經充分消毒或根本沒有經過消毒的針頭所致。在惡劣的醫療環境下,乙肝感染呈全國性流行。

除此之外,更有研究表明黃種人是肝癌的易感人群。原發性肝癌在同一地區不同人種中的發病率呈差別趨勢。在美國1975-2002年間每3年中不同人種肝癌發病率:亞洲人種是白人的2倍,白人發病率又是黑人的2倍;2000-2002年的3年中,亞洲人種發病率為8/10萬,白人為5/10萬,黑人為2.5/10萬。

「靜默的病症」:病毒性肝炎+肝癌

肝炎的流行,與其「靜默」的特性有很大關係。許多感染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對病情沒有清晰認知,因此無法及時就醫。在急性階段,肝炎可能會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黃疸、糞便發白和尿液色深。但病毒性肝炎通常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們受到了感染。病毒性肝炎也因此被冠以「靜默流行病」的稱號。

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快速傳播,也為肝癌的罹患留下巨大的前期病變空間。不僅如此,即便已經患上肝癌,肝癌早期症狀也不甚明顯,這導致許多患者「發現即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期,同時也導致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

據中山醫院肝外科副主任周儉介紹,由於早期肝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大約60%的患者直到身體不適時才去就診。據悉,肝癌病程約兩年半,而兩年內一般難以發現。由於「發現得晚」,確診時多數病人已進入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統計數據表明肝癌晚期患者5年內的生存率只有7%左右。

酗酒成「幫凶」

飲酒可增加患原發性肝癌的風險,研究表明過量飲酒是引發原發性肝癌的途徑之一。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多種慢性肝病,並且能夠增強乙肝病毒等誘發原發性肝癌的作用,從而進一步發展為肝癌。

但在國內「差序格局」式的人情社會中,為了維繫「關係網」,「酒」是成年人無法繞開的一個環節。許多職場人明明知道飲酒無益身體,但「不得不喝」,甚至飲酒過量,誘進而發一系列疾病。

研究顯示,每天飲酒折合成乙醇大於80g且持續時間超過10年者,肝癌發生的風險會激增5倍。長期每天飲用50~70 g酒精人群屬於肝癌的高危人群。

特別是在近年來,酒精中毒性引起的肝癌呈異軍突起之勢。南京市第二醫院2013年收治入院的400多例重症肝炎病人中,有近1/3是酒精中毒性肝炎。要知道,在許多歐美國家,肝炎較少,飲酒才是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飲酒的人群暴露率為13.90%,計算其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為10.82%。即在自然人群中若能去除飲酒這一病因因素,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預期可減少約1/10。因此在社會中提倡少飲酒將有益於降低原發性肝癌的風險,從而降低我國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

令人擔憂的食品質量安全:黃麴黴毒素B1泛濫

提到肝癌,就不得不分析下黃麴黴毒素的「貢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糧食受黃麴黴毒素B1(AFB1)污染嚴重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更高。有學者對全球範圍的原發性肝癌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是黃麴黴毒素B1在4.6%~28.2%的病人中起決定性作用,尤其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由麴黴屬真菌所產生的有毒化合物。它主要在溫暖、潮濕環境下的玉米、花生、稻米和小麥等穀物中產生。

在肝癌高發區尤其是南方以玉米為主糧的地方調查提示,肝癌的發生可能與黃麴黴毒素B1對糧食的污染有關。我國的肝癌高發區,集中在廣西扶綏、江蘇啟東、廣東順德、福建同安等地。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肝癌高發區的居民食用的糧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黃麴黴毒素B1污染的現象。

具肝毒性的眾多中藥

「是藥三分毒」,不可忽視的是,傳統的中藥藥材中的確會出現損傷肝器官功能的問題。這在於藥物都會經過肝腎代謝,有的中藥毒性過大。《鳳凰周刊》曾在2014年報道:在全國16家大型醫院的藥物性肝損傷病例中,中草藥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專科醫院的數據表明,超過一半的藥肝病例跟中藥相關。一種嚴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藥。

國內用了很多年的何首烏,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就發佈不良反應通報,明確提示何首烏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

據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醫師張群介紹,有以下幾種藥材及用藥方式值得注意:

一般性肝損害:長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黃、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現肝區不適、疼痛、肝功能異常。

中毒性肝損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黃藥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劑,可致中毒性肝炎。

肝病性黃疸:長期服用大黃或靜脈滴注四季青注射液,會干擾膽紅素代謝途徑,導致黃疸。

誘發肝臟腫瘤:土荊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頭茶、千里光等中草藥里含黃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硃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過量長期服用均有誘發肝癌風險。

中國肝癌患者總數佔世界範圍的一半,這與日趨惡劣的外在環境和不甚健康的日常飲食也關係緊密。黑龍江肝膽外科專家吳德全教授介紹,汽車尾氣以及油炸食品中的三四苯丙芘、丙烯酰胺等成分,對肝臟損傷非常大,同時也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中明確列出的高危致癌成分。此外,吸煙中的尼古丁、焦油成分能夠刺激肝細胞增生,導致癌症高發。

一方面,龐大的患病人群讓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愈加沉重,另一方面,我國在肝癌治療手段上的發展也亟需新思路,理應居於世界前列。我們期待有更多像胡汛教授和晁明教授這樣的面孔出現,在我國乃至世界的肝癌治療之路上有更多的探索和發現。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財經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1007/8153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