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周小川用房地產鎖定資金對抗匯率對手盤

作者:

9月悄然過半,8月經濟數據已出.並沒有什麼亮點,M2增長11.2%,比7月份高1.2個百分點,不算高.儘管減持美債,儘管外貿順差,外匯儲備依然在不停下降,說明資本依舊在晝夜不停的外流之中.實體經濟並無改觀.

與此相對照的是,從嶺南到吳越,從荊楚到燕趙.四面八方傳過來的,都是房價飈漲的消息.房地產一片盛世氣象,神州大地,一月間又身價陡增.民眾爭先恐後把存款掏出來做首付,給自己加上三十年負債,所有人都憧憬着,站在槓桿之顛,一飛沖天.

國家層面,文宣系統一面不停地報道着房價飛漲的信息,添油加醋散佈着恐慌;一面不停地提示泡沫,警示風險,為未來推卸責任打着伏筆.經濟部門卻並無任何實質性的舉措抑制這種狂熱.事實上,國家機器在默許且支持着這種狂熱的上漲.

不用懷疑上層的智商,從數月前權威人士的隔空喊話,到如今官媒不咸不淡的敲打,都說明上層精英很清楚這種缺乏基本面支撐的非理性的上漲所蘊藏的風險.但他們仍然選擇支持泡沫.

原因無它,兩害相權取其輕.對於上層來說,眼下最大的風險不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畢竟房地產泡沫破裂最大的受害者只是高位搶房入市的少部分人.最大的風險是國民的帳戶上有太多可以動用的人民幣,而國內的經濟低迷加貨幣超發,如果不能營造出一種人民幣資產在國內能夠保值增值的氛圍,國民會都想着換匯避險或者外逃.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除非緊急外匯管制,否則三萬多億的外儲幾天就會被這些年超發的人民幣換光.而外匯管制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絕對不能承受的風險.

為避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燒美金穩住匯率,拋出美債也在所不惜,不能讓民眾形成一致的貶值預期;另一方面,就得讓民眾帳戶里的資金有地方可以去.本來股市是可以承擔一部分這個功能的,可惜,去年失手玩殘了.現在只能完全依靠樓市了.

讓房價上漲,吸引資本進入,不要換匯外流,其實就是在保匯率.保匯率是目的,支持房價上漲只是手段.

當民眾感覺只有買房能賺錢,其他幹什麼都不靠譜,資金必然如洪水一般湧進樓市,一浪接一浪推高房價;當民眾把多年的存款和未來的收入都綁定到了那堆鋼筋水泥上,也不會有大量的資金來威脅外匯安全了,這也直接降低了外匯貶值的壓力.因為海外的人民幣總量沒有多少,對付這點資金量央行得心應手.但國民手裏的人民幣如果都跟央行成了對手盤,那周行長就算是三頭六臂也玩不起.

既然讓房價上漲只是吸引資本的手段,目的是保匯率.那麼一定要鎖定這些進入的資本才能實現目的.如果讓進入的資金都有機會套現出來,那麼這盤大棋就白下了.如何才能鎖定,是這盤大棋上的關鍵一子.

鎖定的方法無非就是改變上漲趨勢,讓房價下跌.央行盯着大數據,等存款搬家搬得差不多的時候,收緊貨幣政策.讓房價急跌一波或者先緩跌數月之後再急跌一波,在購買力本來就已經透支的市場高位上,為數不多的尚有財力接盤的買家甚至剛需,馬上會選擇觀望,買盤一夜之間就將消失殆盡,只要房子賣不出去,投資客無法套現,資金就成功鎖定了.今年瘋搶着入市的買家們,如果是囤房想着兩年之後出手套現,大概率會失望.這裏面的大部分資金,可能都將成為炮灰,不會有套現的機會.

至於房價下跌之後,銀行會承受不起,政府會承受不起之類的老生常談,其實經不起推敲.

有3成首付在,有每個月準時的還貸在,銀行相信你不會選擇斷供.這也是為什麼不論房價怎麼漲,銀行都敢借錢給你的原因.斷供之後的麻煩,會遠遠超過你接受買房虧損的麻煩,在欠款還清之前你基本上可以說告別銀行服務了,不能有銀行卡,不能網上支付,甚至不能有資產,在這個社會我無法想像要怎麼生活.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只要不到走投無路的地步,都不會主動選擇斷供的.這一輪大漲,已經幫助政府消化或者延緩了大量的地方不良債務,本身賣地財政就是無法持續的,房子以高價大量轉移到了居民手上,以此為基點徵收房產稅正是最佳時機.而且房價上漲導致民怨沸騰,正好借房價下跌招攬一下失去的民心.一舉多得.這局棋環環相扣,步步精心,每一步都是朝着對高層最有利的方向走的.

至於樓市什麼時候跌,跌多少,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也無需回答.如果你能明顯地感覺到危險在前方一步步逼近,至少,暫停腳步,勿再前行;如果你能明顯得感覺到有人正在給你設下一個局,那麼,提高警惕,別被任何花招誘惑入局.人民幣貶值是肯定的,房市已經吸金基本完成,貶值壓力不太大了。大部分資金被捆綁在房地產,想套現門都沒有,一個大跌就封住。另外,美年底前肯定會加息。去年的股市就是個套路,接下來的三年左右房市也是類似的套路。只要解決了國內龐大的人民幣避險資金壓力,那麼貶值就輕鬆多了,誰都跑不掉。人民幣貶值是肯定的,房市已經吸金基本完成,貶值壓力不太大了。大部分資金被捆綁在房地產,想套現門都沒有,一個大跌就封住。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924/80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