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李治理江澤民遺禍 出台財政事權改革

針對中央和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問題,北京當局近日正式下發文件。這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的首個中央地方事權劃分方案。當年江澤民分稅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同時與國有企業互謀利益。學者分析認為,分稅製造成地方政府向底層百姓掠奪,既掠奪土地、資源、民力,又通過計劃生育、濫罰款等方式,謀取地方更多的非法利益。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導致的腐敗,是江時代留下的權貴資本主義政治遺產。

當年江澤民分稅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同時與國有企業互謀利益,腐敗充斥中國社會(網絡圖片)

中共國務院8月24日下發文件《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中央財政事權範圍,以及中央和地方共同財政事權範圍。

中央的財政事權範圍包括國防、外交、國家安全、出入境管理、國防公路、國界河湖治理、全國性重大傳染病防治、全國性大通道、全國性戰略性自然資源使用和保護等九大領域。

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範圍包括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科技研發、公共文化、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

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問題僵持20多年

微信公號「俠客島」8月25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在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中表現得更明顯,此次的事權改革就是具體涉及這個問題。

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方面的矛盾,要追溯到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當時重新劃分了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但是,那次改革遺留了很多問題,主要歸結為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不統一。文章用「財權上移、事權下放」、「有錢的不管辦事,辦事的沒有餘糧」來形容這一關係。

「俠客島」的文章還提到,地方政府同時與國有企業互謀利益。地方政府把土地廉價出讓給國有企業,企業落戶後向地方政府輸入大量利益。

除了土地財政獲利,分稅制改革後地方政府開始大規模建立融資平台,向銀行借錢,大搞基建和開發房地產,1998年之後的地方債規模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同時地方政府授意國有銀行不斷給當地國有企業提供貸款,甚至是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以從中獲利。

分析文章說,地方政府「嫌貧愛富」的心理直接導致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受到冷落。《國際統計年鑑》2013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低於10.6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於平均水平為5.28%的低收入國家。

江澤民時代的分稅制是「挖社會主義牆角」

學者吳祚來曾發表文章分析,分稅制改革造成中央經濟主導、地方經濟相對自給,是一種利國利地方的經濟分權模式,但它造成了中央經濟集權,而地方既要向中央跑步錢進,又向底層百姓掠奪,既掠奪土地、資源、民力,又通過計劃生育、濫罰款等方式,謀取地方更多的非法利益。

文章認為,分稅制用剝離的方式,分裂了人民,運動式地剝奪城市工人合法權益,這種政治主導的工人下崗,實質是一種剝離,國家政府不再對工人負責,國家經濟發展不再帶被視為負擔的工人階級發展,為了讓國有企業轉型,600萬以上工人被下崗,領導國家的工人階級,實質上不復存在,國家用廉價的、沒有保障的農民工進城,以刺激城鄉經濟急速發展。

這樣就形成了工人在自己城市裏吃勞保,農民在別人城市裏無保障打工。工人與農民這兩個國家支柱階級(工農聯盟為基礎),都成為受害者,什麼叫挖社會主義牆角?這就是。保守的計劃經濟開始破產,黨國主導的自由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權貴資本主義或權貴官本主義經濟,開始成型。

文章表示,我們看到的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甚至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軍人身份與官職都被市場化,這就是極致的黨領導下的腐敗的市場化運動,一切都被市場化,特別是知識領域與醫療領域,無論是傳統中國還是當代世界,都罕有先例,這兩個領域應該代表良知與公益性,但在市場大潮中被迫淪落,現在的醫患衝突與教育領域的腐敗,都是江時代留下的權貴資本主義政治遺產。

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阿波羅網白梅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27/79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