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莆田系」再造地王?高層喊話震驚大陸

融信的故事,又一次在8月18日這天上演。其耗資110億元(約16.6億美元),打敗了包括央企代表保利、民企代表融創、混企代表萬科在內的17家房企,拿下了上海靜安中興社區地王。

融信集團,隱現「莆田系」家族背景,歐氏三兄弟的發家史也是一段傳奇。老大歐宗金,擁有福建歐氏投資集團;老二歐宗榮,正榮集團當家人;老三歐宗洪,融信集團創始人。歐宗洪的融信在2016年「縱橫捭闔」,以340億元(約51.3億美元)的拿地金額穩居榜首。融信如何演繹一場「小馬拉大車」的資本遊戲?

而同時晚間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評論稱,表示要堅決房地產調控,防止地王產生,可見中共高層對當前房地產地王現象是多麼的憂慮,《新華社》還肯定大陸蘇州等地的限購政策。目前「一業獨大」的景象並不是決策層願意看到的。

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加入了「地王」大軍(圖源:新華社)

「蛇吞象」的邏輯

2016年至今,融信拿了差不多340億元的地,基本位於上海、杭州、廈門等發達的一二線城市,2015年,它的土地儲備主要位於老家福州,當年都能靠土地增值實現40億元的淨資產增長。現在,其土地都搬到上海、杭州來了,淨資產想必也將大幅增加。

不難發現,融信的資本運作邏輯,就是先對旗下的土地進行高估值-增加淨資產—降低負債率—獲得高評級—債權融資—再買地—再進行高估值。

如此往復。長期來看,如果市場不變,融信拿地王的前景尚好,但看短期的話,債務風險,比當年的泰禾、旭輝更甚。未來的融信必須「融資不斷、貨如輪轉」。無論是市場受阻,銷售變緩,還是政策風變,融信都會遭受重創。這是一場賭局,但願不要成為中國經濟的賭局。

決策層為何憂慮?

在前期上海、深圳出現地王后,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證監會出台了房地產再融資不得用於拍地規定,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向地王項目提供融資,等等。

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本拿地非常瘋狂的國有企業有所收斂。但是,做為民營企業的融信的「半路殺出」,讓降溫的土地市場再度炙手可熱。

要限制地王其實不難,關鍵是管理層有沒有決心,只要限制向拍下地王的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同時還要限制其它流向它們的資金,這些民營開發商自然不敢不顧一切的往前沖。

證監會限制再融資資金用於房地產企業拍地,銀監會限制商業銀行向地王項目提供貸款,但是同時信託、銀行理財資金等又繞過了監管,變相將銀行理財資金池裏的資金,用於了這些地王項目。

面對當前瘋狂的地王現象,還是要繼續完善監管,除了以上政策外,還應當限制信託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等進入地王項目,進入拍得地王項目的房地產企業,只要這個一實施,地王或將成為「歷史」。

從再深層次的原因看,這些地王開發商,是在賭博,賭的是未來幾年中國貨幣增長保持高速,因此才敢如此不顧一切。

但是,如果中國的貨幣增長放緩,「地方」將陷入危險境地,據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份M2增速10.2%,已是這幾年來最低的速度。

國有開發商為地王瘋狂過,現在民營開發商為地王更瘋狂,然而各方都很擔心,決策層相信更憂慮,這只會導致接下來的房地產調控將更加嚴格。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多維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22/79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