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從體操冠軍淪落到AV女優,奧運史上的悲情瞬間

今夜,我還要為奧運場內外的人們哭一哭。

燥熱沉悶的夏天,趕上奧運之年,平淡日子裏便多一分樂趣。奧運是一群「快、高、強」的人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這是對人類自身的挑戰、渴望和追求。因為衝破普通人的極限,所以故事很壯烈,成效是易催淚。

劉長春

中國與奧運的第一次接觸始於1932年,單刀赴會的劉長春,在太平洋顛簸了21天,終因長途旅行體力不支止步預賽。

1984年,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的中國首金是揚眉吐氣的淚點,很多年過去,當年被掩蓋在他盛名之下的失意亞軍王義夫也成焦點,關於他32歲奪冠,6次征戰奧運的事跡被作為勵志教材。

勝利者喜極而泣,失意人喟然長嗟,大家習慣悲劇英雄的人物設置,於是目力所及,儘是感動。

熬過低到塵埃的孤獨,成敗均有榮焉

文學作品對《泰坦尼克》的理解,是纏綿而永恆的愛情,而現實中歷經泰坦尼克事件的人們,卻多了超乎以往的堅毅,對於美國網球選手理查德·威廉姆斯如是。1912年4月14日晚上,他在鐵達尼號遊船下沉的海域裏掙扎,冰冷的海水侵蝕雙腿,他斷然拒絕醫生對其切除的建議。不懈的復健令他的腿重拾力量,在1924年奧運會上,他和同伴摘得男子網球雙打金牌,向球迷證實了奇蹟的存在。

人們喜歡堅守信念獲得突破的故事,因為這證明了渺小身軀克服強大阻撓的可能性。

馬蒂亞斯·施泰納手拿妻子照片

德國舉重選手馬蒂亞斯·施泰納的信念是對妻子的愛。相識之初,妻子無條件相信和支持他「獲得奧運金牌」的目標,後來妻子車禍身亡,馬蒂亞斯用實現諾言的方式悼念亡妻。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蒂亞斯舉起了突破個人極限10公斤的258公斤,一舉奪冠。領獎台上,他在鏡頭面前舉起妻子的照片,一邊是丈夫的淚水,一邊是妻子的微笑,生死兩茫,不思量,自難忘。

勒米厄賽場救人失獎牌

加拿大帆板選手勞倫斯·勒米厄的信念是對「比賽第二」精神的堅守。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上,本已獎牌在即的他,發現不遠處兩位新加坡選手的帆板在海浪中就要傾覆,危急中他選擇了改變航道,將兩位素不相識的夥伴成功救起。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後來向他頒發了一枚榮譽獎牌。

德里克在父親的攙扶下到終點

英國田徑運動員德里克·雷德蒙德的信念是對完成比賽的尊重。類似2012年的劉翔受傷事件,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上,雷德蒙德在400米半決賽進行到一半時腿傷復發,跌倒在跑道上。甦醒過來的他推開救護人員,淚流滿面的跳向終點,他的父親也從看台上跑下來,扶着兒子一起慢慢地走向終點,比賽雖已結束,賽場卻更沸騰,六萬多名觀眾自發站起來為這對父子鼓掌致敬。

感動有幾多形式,最終歸宿都是給觀眾以振奮人心的力量。

彩虹盡頭,也許是下一片烏雲

美國摔跤界有位傳奇人物魯侖·加德納,可謂悲情與戲謔共存。2000年悉尼奧運會,29歲名不見經傳的他擊敗13年未有敗績的卡列林,人們說他是現實版美國夢。

魯侖·加德納

他的一生都像是被天神庇佑,2002年2月深夜因汽車故障,他在零下30度的山區步行18小時終獲救,右腳中趾被凍壞只能截肢;2004遭遇車禍癱倒在汽車引擎蓋上,卻在幾個月後的奧運會上奇蹟復出並拿到銅牌;2007年飛機墜毀,他落入河中被漁民救起。

據說他是全美奧運歷史冠軍中經歷最曲折的一個,這樣一個勵志典範,卻在退役後花光了所有好運。由於經營不善,後來他破產,所有財產被拍賣,一塊手錶和一把小刀也不放過。

凱旋歸來不是所有故事的結尾,公主和王子終成眷屬之後還要面對之後人生的無盡瑣事呢。光鮮背面,看到的也許是不一樣的反轉人生。

歐文斯1936年奧運會豪取四金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有位美國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以驚人的短跑才能連奪四金。當奧運會後,其他運動員都在靠跑步的本事滿世界圈錢時,歐文斯卻選擇了返回美國發展他的個人事業。由於缺乏足夠的比賽機會,歐文斯的生計遇到了困難。他只能選擇將他的運動天賦用來娛樂人們而換取生活費。經濟窘迫中,他與汽車、摩托車賽跑,與狗、馬賽跑,備受屈辱,最後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吉姆·索普

美國運動員吉姆·索普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全能田徑運動員,曾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奪得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兩枚金牌。這「天之驕子」只做了半年,就被誣陷為職業運動員,金牌被收。冤案在70年後才得以昭雪,而索普在30年前就帶着悲憤去世了,去世時,嘴裏還在念叨「還我金牌」。

米洛索維奇

羅馬尼亞的體操運動員拉維尼亞·米洛索維奇,曾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獲得跳馬和自由體操金牌,其中自由體操決賽更是拿到滿分10分。

耀眼的驕人成績並不能成為她退役生活的保障,退役後她成為一名體操教練,但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為了生計,她不惜趕赴日本拍攝體操裸體寫真,引起不小震動,甚至在中國都出現了印有她照片的光盤,包括拉維尼亞·米洛索維奇在內的羅馬尼亞三大體操冠軍裸體上鏡進行體操表演,一套名為《Gold Bird(奧運冠軍金絲雀)》的碟片內容在2003年的中國還曾被報紙讀者舉報過,當時的中國媒體如此報道——「羅馬尼亞3位女子體操名將為金錢再度寬衣解帶」。

羅馬尼亞體操協會主席尼古拉·維耶魯公開發表講話,稱米洛索維奇等3人的行為玷污了羅馬尼亞的形象。羅馬尼亞體操協會秘書長阿德里安·斯托伊卡也認為,3人在照片中所採用的姿勢非常不雅,其中身穿羅馬尼亞國家隊隊服的照片簡直是在給整個國家丟臉。

但米洛索維奇這麼做更可能是出於生活困窘。2004年她的早產女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腦瘤,儘管得到了不少昔日隊友的幫助,羅馬尼亞體操界也為她發起了募捐活動,但她的女兒還是在2008年去世。

曾經的體操運動員張尚武乞討賣藝

更令國人熟悉的是中國運動員們的反轉。郭晶晶李小鵬、田亮、劉翔之類在新聞常出現的,多是成功者的典範,同樣進軍娛樂圈的劉璇桑雪就沒這份運氣,從昔日世界冠軍到泯然眾人。這些運動專項上的健將生活中也許就是個普通人,退役後走出光環,很難正常地開始社會生活。

苦水升華甘霖降落與否已無妨

這屆里約奧運會雖槽點多多,但自開幕式起,感動就未停。

肯雅內羅比,2016里約奧運會前瞻,將參加奧運會難民隊的南蘇丹運動員進行日常訓練,條件相當簡陋。

有支特殊的難民代表隊,這十人來自不同國家,年齡從18歲到36歲不等,相同點是國籍不被認可、沒有名氣、都帶來些吸引眼球的苦難故事。他們有的受戰亂威脅少小離家,有的被生活所迫開車謀生,有的曾因失敗受教練虐待,更有的在逃難途中落海發掘游泳天賦。或許很難在賽事上有所斬獲,但關注度不減奪冠種子選手,經過場地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微笑起身為之鼓掌。

湯加旗手皮塔·塔烏法托法的出場

靠眾籌參加本次奧運的「半裸哥」,來自太平洋島國的湯加代表團的旗手皮塔·塔烏法托法也是話題之一。北京奧運資格賽上他坐着輪椅離開,衝擊倫敦期間他因韌帶撕裂惜別,如今32歲的他在社區的眾籌幫助下,終於登上奧運舞台,這份曲折總是打動人心。

還有兩位曾作為感人典型被廣泛傳播的運動員,在今年的里約也將續寫故事。

第一位是德國41歲的丘索維金娜。熟悉她的人知道,從2002年兒子患白血病起,這位媽媽生活的全部就是靠體操掙錢治病。她不敢生病、不敢受傷、不敢休息、不敢退役,連最愛的巧克力也因怕發胖而停掉,停不下來的是各種比賽,為了獎金。

丘索維金娜與兒子(攝於2006年)

參加奧運會也是吃青春飯的,體操運動員的年齡要求更是小,可直到2012年,37歲的維金娜還在倫敦奧運的賽場上征戰,成為史上第一位6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體操選手。那一年,兒子病情得到控制,維金娜終於說出「我差不多也要跳不動了」。大家以為這位媽媽要就此停手,卻傳來她征戰里約的消息,1992年出道便拿金牌,如今41歲的她,還想再登一次領獎台。

圖為北京奧運會,卡特琳娜安慰埃蒙斯

美國步槍選手馬修·埃蒙斯的奧運之旅和維金娜一樣,悲情中帶着溫情。熱播韓劇《W》裏李鍾碩飾演的射擊少年在奧運會上憑最後的完美一槍扳回戰局,埃蒙斯的境遇卻完全相反。在此之前的三屆奧運,他都在決賽的最後一槍落敗,被人戲稱為「最後一槍先生」,BBC曾說他是最倒霉的美國運動員。

不過他的倒霉卻在第一次就得到過上帝的補償——作為解說員的卡特琳娜目睹了雅典奧運會上埃蒙斯第一次丟金的全程,這是兩人相遇的開始,後來卡成了他的妻子。他曾說:「如果早知在奧運會上脫靶能夠認識卡特琳娜,我第一槍就會選擇打偏。」北京奧運會埃蒙斯再次在最後一槍失誤,妻子隔着欄杆輕抱他安慰的畫面戳中無數人的淚點。

2010年,埃蒙斯患上癌症,摘除了整個甲狀腺。熬過「失金」和「癌症」困頓的埃蒙斯,牽着妻子第四次站在競技舞台,想想都令人動容。

誰說苦盡甘來是所有故事的最終歸宿?苦難自有振奮人心的力量,而大悟大徹後的升華,與「甘」的來臨與否已無太大關聯。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曾說:「人類有五種通用語言,金錢、戰爭、藝術、性和體育,而體育能把前四者融合在一起。」人們為什麼愛看奧運?因為這片競技場上發生着的故事牽扯着一切令人類動容的情感啊。這些感性的情感,以「簡單粗暴」的四肢活動來體現,更有一種非理性的魅力,今夜,我還要為奧運場內外的人們哭一哭。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槽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809/78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