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強文!開放的態度和中華傳統結合,中國將盛開人類文明之花

—文明的誤讀

作者:
除了原創了共產主義制度以外,俄國在制度建設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進步。今天,德國擁有2700多個世界級工業品牌,俄羅斯一個都沒有。最好的伏特加是英國人的。俄國最引以為傲的軍工產品,質次價高成為世界軍火市場公開的秘密。俄國人最了不起的先進戰機,比如米格29,被西方「譽為」機場保衛者。兩徳統一,德國空軍迫不及待地將俄制戰機,以1美元一架,出售。

一、自由:一個被中國人深刻誤讀的概念

自由這個詞彙實際上來自日語。這是一個沒有被中國人正確理解的概念。這也難怪,中國人自由的概念,來自日語對於西方文獻的翻譯。現代漢語40%的詞彙來自日語轉譯,比如幹部,教育,福利,經濟,法律,制度,化學,物理,進步,科學,圖書館,等等。實際上,英語裏有兩個單詞都可以翻譯為「自由」。一個是freedom,一個是Liberty。

前者是指不受限制,後者更為準確的翻譯是「自在」。

英國啟蒙思想家密爾寫了一本書,《論自由》用的就是後面那個詞。而中國的翻譯家嚴復把書名《論自由》翻譯成《群己權界論》。把自由(或者自在)翻譯為群己權界,信達雅地點出了自由的本義。群己權界的核心是界。警察可以扣押車輛(前提是違法行為成立),可以罰款。我的家裏可以放置任何對社區沒有損害的東西。我的鄰居可以選擇任何一種室內裝潢。警權屬於「群權」,也就是公權。我在家裏放東西。我的鄰居選擇裝潢,屬於「己權」,或者私權。公權不得無故侵犯私權。換句話說,只要在「界」以內,而且不傷害別人,別人就不得干預。嚴復進一步論述,己權不得公議。公權力不能夠自己幾個哥們關起門來黑箱作業,私相授受。同時,我家裏放什麼,我今天吃什麼,不能夠社區裏面投票表決強制執行。這就是自由主義(實際上更為精確的應當是自在主義)的核心。

密爾1806-1873

嚴復1854-1921

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中國人。自由是不是絕對的?

從上面這個角度講,自由是絕對的。任何個人的私人空間,他的人身自由,他的財產,生活方式,在沒有妨礙別人,造成傷害的前提下,不能夠受到干預。這就是自由絕對的本義。不是為所欲為。我為所欲為,亂開車,亂說話,不擇手段撈錢,一定會損害別人的權益。不是我的自由,而是一個社會每一個人的自由,必須得到無條件尊重,這才是自由主義的精髓。

二。現代化——三個層次,中國人的迷思

中國是一個早熟的社會。但是,這個世界有三個早熟的社會,卻是走向現代化的老大難:中華,阿拉伯,東正教(俄羅斯)。

中國是現代化的後進者。我們對於現代化的深刻誤解,導致中國人在道路選擇上一錯再錯。我們從頭開始談起。

現代化有三個層次,物質,制度和精神。

精神的現代化是最為困難,也是最為根本的。戰後德國,日本的重新繁榮,證明了,當精神現代化確立以後,物質現代化和制度現代化都迎刃而解。

中國的長時間追趕,主要集中在物質層次上,對於制度是有選擇的採納,對於精神基本排斥。

甲午海戰以後,十分鬱悶的李鴻章遊歷歐洲,拜訪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老實不客氣地告訴老李,中國不會是日本的對手。他的理由很簡單。中國人到了歐洲就是出手闊綽地購買各種有形和現成的東西。(甲午海戰以前,滿清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六倍以上)。日本人則如饑似渴地學習西方一切無形的東西,日本人買書,打破沙鍋問到底,到處挖掘西方人的方法。俾斯麥說,這樣下去,中國人如何能不敗。

中日的現代化道路差異,在西方有一個鏡像,那就是德俄。俄國的幅員,人口,資源遠遠超越德國。俄國擁有全世界1/5的淡水,德國的人均淡水甚至低於中國。俄國改革開放比德國早了150年。當俄羅斯最著名的女皇,嘉芙蓮大帝正在帶領俄國人民橫掃歐亞強敵的時候,她的好友,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非常不屑地稱德意志為「半痴呆民族」。

嘉芙蓮大帝,又譯為葉卡捷琳娜二世

伏爾泰,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親密筆友,把德國人稱為半痴呆民族的著名法國公知

德國更早從精神和制度入手。1807年開始的普魯士軍事改革(著名的沙恩霍斯特改革,後來寫戰爭論的克勞塞維茨就是當時的一位青年骨幹),一開始就提出了廢除農奴制。並在1810年正式生效。

沙恩霍斯特1755-1813,普魯士軍事改革靈魂人物,通過深刻的社會軍事改革,締造了一個強大的普魯士

克勞塞維茨(1781-1831),《戰爭論》作者。積極參與普魯士軍事改革的著名軍事思想家

相對於普魯士迅速廢除農奴制,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卻舉步維艱,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開始的改革,很不徹底

而俄國更強調自己文化的獨特性。除了原創了共產主義制度以外,在制度建設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進步。今天,德國擁有2700多個世界級工業品牌,俄羅斯一個都沒有。最好的伏特加是英國人的。俄國最引以為傲的軍工產品,質次價高成為世界軍火市場公開的秘密。俄國人最了不起的先進戰機,比如米格29,被西方「譽為」機場保衛者。兩徳統一,德國空軍迫不及待地將俄制戰機,以1美元一架,出售。

米格29,外形俊美的機場保衛者

相對於物質的現代化,精神現代化,才是根本。那麼精神現代化的確立標誌是什麼呢?

實際上,精神現代化的標誌就是自由(或者自在)原則的確立。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的標準,不是這個國家能夠耀武揚威橫行四方,而是這個國家的政權,遵守法律,尊重公民的自由權利。當一個國家,每一個個人都確信,自己的人身,財產,撫育子女,健康,都不能讓政府任意侵害,這個國家才是現代化的。

自由是一個可以準確衡量社會是不是走向進步的標誌。

我們來看一看中國歷史,比如,我們看宋朝,對比明朝。中國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很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看這個時代,人們的自由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明朝朝臣說話觸犯了皇帝,就可能被廷杖,宋朝對士大夫不因言治罪,知識分子的言論自由空間要大許多。進步還是退步,一目了然。

我們再來看沙俄和蘇俄。沙俄時代,列寧造反被流放,沙皇還允許列寧能夠寫信,能夠每天喝牛奶,可以外出,可以自由讀書,可以釣魚。蘇俄我們就不要說了。

現代化的首要標誌就是自由原則,這個對於現代工業文明尤其重要。我們下面來講一講哈耶克和馬克思主義,以及能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二、奧地利學派,哈耶克和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中國還是蘇俄,還是東歐,有一個潛在的假設。那就是一個國家集中力量搞建設,就能夠快速追趕,後來居上。

這個假設的根源在法國。下面會從法國大革命和人類走向現代化的兩條道路,再來闡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討論奧地利學派和這個假設。

奧地利學派興起於十九世紀,出現了一大批對現代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學術巨子。影響力最大的有米塞斯,哈耶克。

哈耶克(1899-1992)

米塞斯(1881-1973)

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得到最無情的批判。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和哈耶克,對馬克思主義做了深入解構。

哈耶克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一個最重要的邏輯悖論。既然政府集權比自由市場搞經濟更有效率,那麼,政府參與的資源分配一定要更有效率。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對各行各業的把握一定要超越市場,更加精準,這個有可能嗎?

哈耶克從一個經驗定理出發,即人是無法預測知識是如何產生的,進一步闡述,這種預測能力存在,中央計劃經濟,或者政府主導經濟,才能夠能夠超越市場。而人恰恰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

無論這個人地位多高,資源多麼豐富,他無法預測,知識將如何產生。比如,比爾蓋茨,根本就沒有辦法預測,谷歌會產生,臉書會如何產生,智能手機會何時出現,計算機編碼開源模式會如何產生,又會如何發展。因此,微軟現在盛極而衰。比爾蓋茨沒法預測計算機行業,同樣,沒有人可以預測,比如新能源究竟會如何發展,新的音樂,文學,醫學,電影,乃至各行各業的突破在哪裏。

新的知識如何產生。新的產品模式,商業模式如何產生呢。奧地利學派根據長期研究發現,只能產生於許多在個體看來漫無目的,雜亂無章的試驗,也就是「試錯」。英文」Trial and Error」。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人類社會對真理的探索好比是握着一把沒有瞄準器的步槍。在不斷發射調整再發射過程中,最後會擊中目標。但是,沒有人可以事先瞄準一個確定的目標將它擊中。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的社會主義體制,要取得成功,必須要確保領導人能夠準確判斷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光大方向遠遠不夠,比如,比爾蓋茨很早就預見到互聯網是計算機發展的未來。這個很不錯,因為確實現在90%以上的編程,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但是遠遠不夠。因為重要的不是互聯網是不是會成為中心,而是比如,讓互聯網結出碩果的開源模式,雲計算,該如何發展。微軟應當如何調整,適應。智能手機成為主流,微軟應當如何在產品上應對。這些,微軟都沒有預見到。就好比預見到日本會侵略中國。並不足以打敗侵略。還必須找到比如怎樣取得空中優勢,怎樣徵兵並且把新兵練成富於戰鬥經驗的老兵,怎樣保住駝峰航線,等等具體的辦法,才有機會取勝。微軟在後面這些具體的應對面前,可以說一無所獲,所以微軟衰落成為長期的趨勢。

一個高度集權的大國,除非它的經濟官員,能夠精確預計到每一個行業的發展細節(不只是互聯網是主流,而且精確到具體會如何演進),不僅一個行業,每一個行業都如此,那麼超越市場就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每一個行業都做到如此精準的把握,就是一個行業都是天方夜譚。

有一種觀點,中國是大國,不可能都搞高科技。

我們來談一談,這種觀點錯在哪裏?

首先高科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人類第一次工業文明中,蒸汽機是高科技,後來火車成為高科技,隨後汽車成為高科技,現在互聯網成為高科技。

工業文明的核心是創新。現代工業文明有一個根本的特點。那就是一旦新的技術形態產生,舊的生產方式的價值,可以一夜之間歸零。比如,原來大家都在用翻蓋手機,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都是翻蓋手機的翹楚。但是目前,一夜之間,智能手機橫空出世,翻蓋手機一夜之間都變得一文不值。

創新不僅給創新者帶來巨大的財富,也無情淘汰跟不上創新的後進者。中國難道要集中力量,發展一大批價值為零的淘汰產業嗎?

作為大國,中國有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如果允許自由試錯,中國人口龐大,新的模式產生速度會遠快於人口較少的小國。但是這裏面涉及到兩個巨大的衝突:

自由試錯機制的確立意味着在根本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念。

自由試錯必然帶來社會重組,這在下面要進一步闡述

三、智慧人群,組織的力量

工業文明是組織化的文明。理解工業文明,必須要理解人類社會組織,通俗地說就是人群。

人類社會對於人群的功效一直有兩種觀點: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這兩個現象都存在。實際上,人群有兩種內在運作機制:愚蠢人群,和智慧人群。三個和尚沒水吃說的是愚蠢人群,也就是總體合力遠小於個體。三個臭皮匠說的是智慧人群,也就是合力遠大於三個單個個體之和。

當人群的目標一致,就會凝結成智慧人群。當人群的目標不一致,就會互相拆台,形成愚蠢人群。工業文明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各類智慧人群形成的過程。而如果一個社會治理失敗,最早的徵兆就是社會蛻變為愚蠢人群。

什麼樣的人群是智慧人群?智慧人群的最好標本就是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是有2萬多志願者建立起來的一個全球最大百科全書系統。大家有一個共同目標,一起添磚加瓦,最後形成全世界最權威的信息庫。當代的開源運動,就是一個遍及全球,幾乎人人參與的智慧人群運動。印度的大學生開始編程,無需購買昂貴的設備,作為回報,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智慧,技能,和勤勞交給大公司,解決他們的網絡問題,給他們編製程序,大大降低對方的成本。開源運動,全世界有幾千萬年輕人參加,他們在解決技術難題的最前沿。目標一致,利益分享,因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智慧人群。這個人群導致開發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互聯網成為人人可用的資源。

與之相反的是愚蠢人群。兩德統一,西德前往接收的企業家,經理驚呆了。他們看到這樣一個東德,人們偷工減料,欺上瞞下,口是心非,互相告密,一個企業往往有六七個賬本。整個東德骯髒得像剛剛經歷過一場慘烈的化學戰爭。全部東德1/6人口是秘密警察線民。納粹不曾破壞的德國人的嚴謹勤奮敬業,在東德已經蕩然無存——回歸十年,上述頑疾不治自愈。東德就是一個典型的愚蠢人群。

前面說過,現代工業文明是組織化的文明。新的生產方式必然會帶來社會重組。馬克思自己評論,每一台蒸汽機相當於1000個革命家。

在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後,如果社會組織形態跟不上社會發展需要,一個強大的智慧人群會很快退化為為一個愚蠢人群。

1949年以後,中國出現過一段時間「萬眾一心」的局面。這個時期,到現在為很多老人懷念。不可否認,中國的確在當時,出現過智慧人群。

但是由於社會形態固化,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它本身要求的專業治理,專業自治,一定會和嚴密控制的準軍事體制,僵化的黨國模式衝突。這種衝突不能調整解決。中國迅速變成了愚蠢人群。具體表現就是告密,揭發,監視,日益成為一種維持社會的常態。

重組只有兩種模式:

國家控制一切,事先規定組織形式。這樣的模式必然會和試錯結果發生衝突。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管理混亂和低效。

按照自由原則,在尊重每一個個體的人權基礎上,公平自由地重組。這樣,社會可以不斷適應醒的試錯需要。產生最適合試錯結果的組織模式。國家不干預,社會經濟因此會不斷朝前發展。

歷史經驗一再證明,由於人類不具備預測未來知識乃至社會具體演進的能力,重組只能由自由博弈來決定結果。舍此,任何調整都會很快再次落伍。

這就是為什麼在工業社會,政府不多干預,無為而治,有的時候效果反而更好。讓市場和自治來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

中國印度即將在兩種模式中展開競爭。實行憲政,允許自由結社的印度,毫無疑問將採用後者。堅持黨的領導的中國會堅持前者。

互聯網,社交媒體不可避免會帶來社會組織模式的根本變化。以美國,日本,印度,為一方的國家,允許人民按照試錯和社會發展的結果不斷進行微觀重組。微觀上看似混亂多變,但是整個社會是有序的。

中國目前採用的是黨權高揚下,對社會重組的壓制和打擊,防止一切有組織的力量出現。由於這一模式同人類新工業文明的巨大衝突,中國在本輪工業革命中被世界淘汰已經很難避免。

這一次落後的結果是什麼?

不要忘記工業文明的特點。一旦落後,所有產能都會一夜之間價值歸零。

中國有沒有可能避免這樣的命運呢?除非:

中共領導人能夠精確(遠比比爾蓋茨精確)預計到所有產業的發展軌跡。中共領導人不僅是軟件專家,而且同時精通建築設計,市政工程,生態農業,文學創作,影視攝製,廣告策劃,法律訴訟,會計稅務,兼併收購,新能源,地球物理,石油鑽探,航海,軍工,飛機設計,材料科學,航天航空,電子電器,太空探索···

或者,中國走向開放的現代社會,從黨國體制走出來,確立自由原則,在法制確立的自由秩序中,允許社會重組。

人類社會已知唯一在世的全才全能領袖,天降偉人,朝鮮最高司令官金正恩

四、資源與技術——中外憤青的根本誤解

暴露在南海仲裁案之後,西方輿論同中國網民冰火兩重天背後的反差,不是陰謀論的坐實,而是對現代文明的深刻誤解。

這種誤解的思想基礎可以追溯到地緣政治學說的一個重要分支,德意志地緣政治學說。

這一「偉大創造」不僅使當代中國人樂此不疲,想像力爆棚,在歷史上也曾讓許多西方國家,乃至日本都深陷其中。可以說,如果要羅列引爆的人類戰爭的理論,地緣政治學說的這一激進變種應當位列三甲。

為了更好地說明德意志地緣政治學說的來龍去脈,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民族國家的由來。

中國歷史上不是民族國家,而是天下國家。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清末梁啓超發明的。歐洲也類似,沒有強烈的民族國家概念。

歐洲崛起的一個重要標誌性事件是1648年,也就是崇禎上吊四年以後,德國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確立,當時,這個條約的確立,導致民族國家產生。法國,荷蘭,瑞典三大歐洲強國興起。挾教皇以令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走向式微。這在當時很有進步意義。

民族國家發展了幾百年,日益演變成各種衝突的根源,歐洲戰亂衝突不斷。路在何方?

從古人的模式中尋智慧,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歐洲人尤其是歐洲大陸人同樣樂此不疲。進入19世紀,一種新的世界觀在民族國家的框架內產生並且成熟,那就是地緣政治。

五、什麼是地緣政治和德意志地緣政治學

地緣政治可以上溯德國地理學家弗里德里希拉采爾,1897年寫的書《國家有機體》。在這本書裏面,他詳細闡述了許多觀念,比如生存空間。此後,瑞典學者魯道夫契倫將其進一步發展,變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地緣政治學說。

地緣政治理論有幾個基本的假設:

每一個民族都被自己所處的地理條件限制;

資源佔有決定國家實力;

對資源的爭奪是國家之間博弈的根本形態。

地緣政治有許多有趣的分支,最著名的是馬漢的海權論,杜黑的空權論,還有今天的亨廷頓文明衝突論。

在地緣政治學研究如火如荼的時候,德國誕生了地緣政治學的一個著名分支——德意志地緣政治學。德意志地緣政治學說最忠實的粉絲團,莫過於德國納粹黨。

這個分支的開山鼻祖不是什麼大學教授,而是一個德國將軍,名叫卡爾豪斯霍費爾。他強化了一系列概念,包括生存空間,國家有機體。

卡爾豪斯霍費爾(左)與納粹副元首赫斯

卡爾豪斯霍費爾的理論登上舞台是在他從軍隊退休以後。他偶然認識了希特拉的主要副手魯道夫赫斯。相見恨晚。新興的納粹黨是老卡的鐵杆粉絲團。1946年,德國戰敗以後,萬念俱灰的卡爾豪斯霍費爾服毒自殺。

這裏要插一句,著名中國民間學者王康,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現象。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政權,在走向失敗和解體的過程中,都有主動捍衛它的殉葬者。明王朝有史可法。大日本帝國有陸相阿南惟幾,有大批切腹自殺的日軍將校,納粹有希姆萊,甚至失敗一年以後還有老卡,唯獨共產主義政權,迄今沒有一個殉葬者。這個現象,很值得玩味。

中國著名民間學人王康

在20世紀初建立的蘇俄,在理想上秉承了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激進變種列寧主義的精髓,在具體操作上,繼承了德意志地緣政治的理念。我們姑且把兩種思想資源,一個稱為革命理想主義,一個稱為革命現實主義。由於蘇俄對地緣政治學說堅信不移。奉俄為師的中共,也將德意志地緣政治學說奉為圭臬。

地緣政治學說在當代有幾個重要的分支,比如美國的文明衝突論,就是典型的繼承了地緣政治學說的衣缽。

正在大家為了找到這一葵花寶典激動不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憑藉各自拳頭打出一片天的時候。一個中東小國出現了。德意志地緣政治理論,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二十世紀中葉,在二戰結束以後,中東誕生了一個國家以色列。以色列的產生,可以說是一系列地緣政治博弈的結果。

德意志地緣政治被證偽,恰恰是在以色列。

作為國家,以色列是領土狹小,宿敵環伺,在沙漠中立國,是中東唯一沒有一滴石油資源的小邦。但是,作為經濟實體,以色列卻是中東乃至世界科技前沿的巨人:

全世界人均擁有高科技專利最多的國家就是以色列。矽谷40%的專利來自以色列。以色列停工,矽谷停擺。

立國之初,阿拉伯人把荒蕪的內蓋夫沙漠交給以色列。以色列人用滴灌技術,把內蓋夫沙漠改造成全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基地。

以色列和日本是全世界僅有的兩個全面掌握海水薄膜淡化技術的國家。沙漠之國以色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淡水出口國。

技術使得以色列可以將阿拉伯人根本無法利用的沙漠,海水變成導致財富噴涌的資源。

地緣政治提到的資源爭奪的結論,是建立在科技水平等同的前提下的。如果技術水平有代差,資源的概念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幾年,中日之間的稀土大戰,中方慘敗,它折射出來的也是落後的地緣政治理念與世界潮流脫節以後,中國的落伍與損失。

中日就稀土定價權展開激烈鬥法。不幾個回合,中國敗下陣來。日本沒有稀土資源,中國是稀土的第一蘊藏大國。是不是內奸出賣,日本人使壞。都不是。中國敗下來,原因很簡單。

全世界差不多40%的稀土礦藏在中國。但是,全世界80%的稀土冶煉技術在日本。許多品種的稀土冶煉,日本是獨門絕活。養鴨農民和全聚德的師傅,誰更有定價權,結果不言而喻。全聚德烤鴨師傅是不是有霸佔全國鴨場的狼子野心,除非師傅神經錯亂,可能性極低。

中國南海博弈被解讀為地緣政治博弈,也在情理之中。大陸的中國人並沒有接觸過早已超越地緣政治的實踐和理論。中國最高決策者的謀士們解讀世界的理論框架,和歷史上另一個地緣政治信徒群體——日本二戰軍部參謀們相比,並沒有本質提高。

如果說,爭論主要是在紙面上的遊戲,那麼,實踐卻是真的證實或者證偽。一個理論體系一旦被證偽,它的歷史使命也就結束了。

憤青說美國日本覬覦南海的石油資源,實際上是不了解新能源的發展:

天然氣的廣泛開採應用,可以極大減少人類對於石油的以來。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天然氣的儲量,近乎無限。2014年,美國能源界發生一件大事,著名的百威啤酒,把自己7萬輛送貨卡車改燒天然氣,半年收回成本。美國各大公司群起效法。

比天然氣更加重要的新能源是金屬空氣電池,也就是第三代電池。第三代電池如果走向市場,每一千克電池可以儲存的能量與一千克汽油或者煤油基本相當。人類用電池驅動飛機的時代也有可能到來。目前,第三代電池已經在實驗室研製成功,如何走向量產是關鍵。

人類另外一個新能源前沿是可控核聚變。如果掌握這一技術,海水裏儲藏的氚氘微量元素所釋放的能量將足以讓人類永遠不再缺乏能源。如果氚氘發電和第三代電池完美結合,人類將永久告別化石能源。

新能源的開發應用,美日遠遠走在中國前面,美日為什麼要和中國爭奪南海的石油資源呢?

對於中國來說,死抱地緣政治教條,篤信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閉關鎖國,壓制社會自由重組,最後讓中國再一次和文明大潮擦肩而過,永久落後,卻是實實在在的風險。

六、秩序和利益——什麼才是戰爭衝突的根源

當代共產主義國家的史觀,利益衝突導致戰爭。

這個從地緣政治承襲的觀點,深刻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蘇聯人和東歐人。

如果利益決定了戰爭,那麼二戰期間,美國為什麼同貿易量遠低於日本的中國成為盟友呢?

當然有許多人通過把美帝國主義描繪成老謀深算的陰謀家來解釋,但是畢竟非常牽強。

事實上,戰爭的根本起源是秩序訴求的對立,而不是利益衝突。

如果這樣看,二戰美國的選擇就非常容易理解。中美貿易固然在當時遠低於美日貿易,但是中美秩序訴求相近,美日秩序訴求相反。美國當然是中國的盟友。

在南海問題上,恰好存在根本的秩序訴求衝突。通過一黨專政和武力衝破現有秩序框架是中國「新文明」的渴望,卻為亞太各國和美國忌憚。這一衝突不僅在南海,而且在東海,在台灣,在香港,全面激化。許多分析人士用中美利益交織,來論述中美無戰事。這就好比用美日貿數額,來論述美日二戰不會衝突一樣。

七、兩條道路-殊途不同歸

人類走向現代文明實際上經歷了兩條道路。

第一條是英美道路。具體來說就是文化保守主義,歷史經驗主義,和自由主義結合。

前一段時間,英國脫歐引發熱議。

其實英國和歐洲的關係遠不如和美國的關係來得深遠。從人類文明進程而言,英國與其被認為是歐洲一部分,不如被認為是英美文化圈一部分。這個文化圈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以及深受其影響的印度次大陸,南韓,日本,台灣和以色列。

英美普遍認為,人性是不可改變的。人的自由不可以侵犯。但是,如果由人來設計人為制度,必然引發災難。

第二條道路,就是同英美體系對立的是德俄體系(戰後德國成功改造,今天的德國已經不再處於這個群體中),也可以稱為國家主義。

德俄體系實際上更加準確的應當稱為法德俄體系。法國大革命是這條道路的先行者。當然,法國大革命幾經反覆,最後,法國的道路選擇,更加類似於英美。無論如何看,法國大革命都是歐洲,或者人類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轉型中的法國人,曾經見證了各種社會理想最激烈的角逐與較量。

充滿理想主義的法國大革命

充滿理想主義的法國革命者,懷着改造人類社會,重塑人性的強大自信與歷史使命感,把法國一次又一次變成血流成河的人間地獄。旨在徹底砸爛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的法國大革命,不僅沒有順利走向終點,而且一再復辟恐怖專制。到了雅各賓時代,大革命演變成一場恐怖暴民專政。

雅各賓恐怖可以說是日後納粹恐怖,斯大林恐怖,中國文化大革命,柬埔寨波爾布特的預演。多數人暴政的可怕,催生了一部不朽名著《烏合之眾》。這本書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它成書1834年前後。

勒龐對於暴民政治,群眾運動做了極為深刻的分析。群眾運動的野蠻,無底線,暴力,血腥,以及它的完全不可控,給法國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當然,法國大革命也有光明的一面。法國大革命中湧現的拿破崙,制定了《拿破崙法典》,極大地推動了歐洲走向現代文明。

談到法國大革命,我們必須要澄清兩個概念:民主和民粹。

民主是保護少數人權益的少數服從多數。少數派的主張沒有得到貫徹。但是少數派的人生自由不得受到侵害。

民粹又可以稱為多數暴政。它是不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少數服從多數。多數派可以任意迫害,打壓,剝奪少數派。德國的納粹衝鋒隊運動,中國的暴力土改,文革,都可以看作民粹主義運動。民粹主義運動一旦起來,它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將是非常巨大的。

談到民粹主義,我們就不能不提一下人民拜物教。

人民拜物教是民粹主義的高峰。它一切以人民的名義,高喊人民萬歲,高唱為人民服務。人民拜物教不是新事物。納粹就曾廣泛實行人民拜物教。二戰爆發以前,納粹黨治理經濟的成效可以用奇蹟形容。納粹黨真心實意地得到德國人民的廣泛擁護。他們的人民拜物教,曾經讓德國人非常受用。

有人問,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錯了嗎?

這個事情實際上簡單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結論。

首先,人類的治理,包括政治治理,都包含兩個步驟,也就是授權過程和執行過程。

授權過程,有人民廣泛參與,是文明象徵。

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一定是被挑選的精英,通過被賦予的集中的權威來推行有關計劃。病人去做手術,主刀的外科醫生,在得到授權以後,一定有絕對的權威來處置各種情況。如果護工團體對於醫生的每一步都要表決審核,這就根本談不上人民當家作主。

那麼人民拜物教的問題出在哪裏?

人民拜物教無一例外,衝擊到執行過程。而人民拜物教的授權過程非常不清晰。,

一所醫院,如果進行外科手術,一定是很少數量的醫生可以主導。如果由廣大護工民主決議來展開手術,一定是一場災難。護工可以參與對授權過程的監督,發表意見。但是如果讓護工控制執行過程,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我們經過了這個討論,就不難看出英美自由主義體系的優勢。

人類文明在行進途中,會自然地形成某些既定秩序。比如,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外科主治大夫,會自然形成在醫院的權威。英美自由主義伴生的歷史經驗主義會主張,這個歷史傳統形成的秩序不要去動它。需要改進的,是監督授權機制。而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德俄國家主義,恰恰會異想天開,想像如果人的思想改造了,覺悟高了,醫術自然就上去了。而如果發動護工群眾來一次改造,這對於一家醫院就會是空前的災難。

醫院要比一個社會簡單得多。改造醫院做不到,遑論改造社會。

中國1949以後,廣泛的老粗治國,包括這次南海自作聰明地同自己簽字的國際條約逆向行駛,都可以在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民粹主義,找到歷史基因。

八、現代世界秩序的產生

英美體系和德俄國家主義並不是憑空產生的。

歐洲民族國家的崛起,發生於大航海時代。

1604,英國西班牙在經歷20年衝突以後,簽訂條約,劃分勢力範圍,從此,英國全力向海洋發展;

1648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1648,波蘭赫爾尼茨基大起義。

1648年,當德國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的同一年,歐洲當時最大的共和國,波蘭立陶宛聯邦發生了另一件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大事:赫利尼茨基農民大起義。

波格丹赫利尼茨基,烏克蘭立國之父

這裏有必要稍微聊一下波蘭。波蘭很早就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又稱波蘭第一共和國,或者盧布林聯盟-此前的波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歐洲強國,波蘭統治地,包括德意志許多地區,捷克,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甚至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很多曾經在波蘭統治下。

藉助俄羅斯的力量,波格丹赫利尼茨基帶領烏克蘭人擺脫了波蘭的統治,波蘭從此走向衰落。

1654年,新興的沙俄對波蘭正式宣戰,1657年,沙俄正式吞併了第伯涅河以東的烏克蘭。

曾經擁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波蘭第一共和國,又稱波蘭立陶宛聯邦

波蘭從此走下坡路,在北方,敗給了瑞典,隨着德意志和俄羅斯的興起,最後被曾經統治過的民族,肢解征服。

在歐洲列強在波蘭故土上馳騁爭霸的過程開始以前,歐洲海上已經發生了大戰。歐洲當時的海上強國,和新興的英國爆發了著名的英西海戰。戰爭從1585年,一直打到1604年。英國當時並不是後來的海軍霸主。西班牙無敵艦隊勝多敗少,後來乾脆按住英國人狂虐。英國人則屢敗屢戰,高舉支持西班牙統治下被壓迫的荷蘭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大旗,和西班牙干。並且不斷劫掠西拔牙商船。

1604年,英國西班牙籤訂和約

大概是西班牙漸漸感到即使打贏了英國,也得不償失,最後1604年,西班牙過往腓利三世和英王詹姆士一世締結合約,劃定勢力範圍。英國從此將主要注意力投向海洋。

奠定英國霸主地位的特拉法加大海戰

英國日後報仇雪恨,痛扁西班牙艦隊要到1805年以後。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組織了法西聯合艦隊在特拉法加同英國海軍決戰。法西艦隊完敗,法國海軍精銳盡失,英國海軍主帥納爾遜陣亡。但是大不列顛大洋霸主的地位由此確立。

英國海軍軍神,殉國時僅為中將的納爾遜,是特拉法加海戰英國前線主帥

我們今天看歐洲,會發現有兩條歷史主線。

一條實在海洋上發展,向外擴張殖民,建立貿易,條約,等等被沿用至今的現代體系。另一條,則是在陸地上你死我活,爭奪利益。歐洲的崛起,在某種意義上講,有點像中國的戰國時期。各種理論,武器,技術,都被用於大國爭霸。

海上的那條道路最後演變為英美體系。陸上那條道路,不但催生出地緣政治的學說與實踐,也催生出人類的幾大極權主義思潮,納粹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都可以在歐洲大陸的戰國時代找到影子。

英美道路為什麼會演變成今天人類現代化的先鋒主導,是一個至今仍然在爭論的話題。有許多朋友將其歸結為新教徒,乃至清教徒的影響-清教徒相當於無產階級先鋒隊中最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但是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是和陸地爭霸不同,海上發展,對於科學技術,制度要求,契約精神,以及專業自治,無疑要求要高得多。不遵守契約,搞老粗治理,在茫茫大海中,往往會導致生命的危險。而海上航行,貿易,使得有專業技能的水手,商人,探險家,更加自由地游離於專制統治以外。從海洋走出來的文明,最後成為引領人類走向工業社會的導航員。

英國的崛起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事件。英國的崛起,伴隨着工業革命,全球航海,貿易,保險,安全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制度建立。

1793年,英國人馬爾格尼拜訪乾隆皇帝的時候,只有800萬人口。但是,他所代表的制度,他所要求建立的國際秩序,卻遠遠超出當時天朝大國所處的時代。

愛爾蘭血統的英國外交家馬爾嘎尼

1793,英國馬爾嘎尼使團面見乾隆和滿清朝

我們來看一看馬爾格尼的清單:

准許英國在舟山和天津進行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貨物。

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

英國商品在中國內河運送時,

爭取免稅或減稅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

如果當時中國同意了這樣的條件,日後的鴉片戰爭不會爆發。我們當然不應當美化日後的侵略戰爭。但是,英國人走向世界的方式,比攻城掠地的沙俄不知道文明多少。

英國的世界霸權可以說確立於1804的特拉法加大海戰。此前英國已經在引領世界進入工業革命。

英國最後在二戰結束後,將世界霸主的地位讓給美國。

美國在1894工業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國取代英國稱為全球霸主是在二戰以後。當時美英的GDP總量對比是5.5:1。

和英國相比,美國更具有理想主義色彩。

英國靠殖民主義起家,美國從來不是一個殖民主義大國。二戰以後,美國讓菲律賓獨立。菲律賓是美西戰爭的「戰利品」。前西班牙殖民地在美國戰勝以後,交給了美國。二戰以後,在歐亞兩個戰場上打敗了法西斯和納粹的美國,尊重菲律賓民意選擇,在菲律賓獨立問題上,沒有設置障礙。

英國在處理對外關係時,以國家利益作為唯一標杆。美國的對外關係永遠存在利益外交和價值外交兩條主線。

美國是唯一以人權立國的現代國家。

憤青怒罵美國背後操縱南海仲裁。實際上,憤青可能並不知道:

海軍世界第一的美國,在後院的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嚴格遵循她要求中國在南海遵循的一切。憑藉美國的政治軍事實力,把海上國境線劃到鄰國的家門口並沒有什麼難度。

海牙的仲裁和美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所有美國在幕後操縱的論斷,都是推測。而國內憤青憤老並不了解,英美體系對於國際條約仲裁,司法獨立是非常看重的。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德俄國家主義體系和英美自由主義體系的對比。

英美體系

德俄體系(國家主義)

人性能被改造嗎

不能

可以

傳統文化

保留,讓它自然前進

積極改造

法律作用

在政府強權面前,捍衛個人自由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貫徹,法是國家的工具

國家的意義

國家作為個人自由的保護者而存在

國家至上

自由是絕對的嗎

自由,定義為每一個人的空間不得無故遭到侵犯,是絕對的,是上帝賦予每一個個體的。

自由是相對的。為了國家利益,政府可以重新界定每一個個體的自由

政府的作用

政府是人民的公僕,並且要時刻提防它濫用權力,製造災難。

政府是不得已的惡。

政府是神聖的,是領導人民的力量。

政府的英明領導將是國家偉大的根本。

愛國主義的定義

國家是人民的,愛國主義首先要防止政府劫持國家。

愛國主義就是為政府制定的目標奮鬥。

人類文明發展主流

擴大建立人類的市場,創造財富。

為了使各個民族國家利益最大化鬥智鬥勇。不斷競爭。

現代性

現代文明

前現代,反映了19世紀末-20是基礎的人類文明水平

馬克思是德國人,後來旅居英國。他的學說在英國並沒有多少市場。但是在俄國卻有了廣泛響應。這並不奇怪。因為馬克思的學說,本身就是德俄國家主義思潮的一種。他也非常適合歐亞大陸知識分子那種為天下先,努力改造社會以建立天堂的心態。

德俄體系的思想範式,同中國的法家一拍即合。

二十世紀的最大衝突,與其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不如說是英美體系和德俄思想體系的持續衝突。二戰結束,德國日本成功改造,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實施,英美體系的影響空前擴大。隨後,蘇東共產主義陣營作為德俄思想體系的實踐者和後繼者,繼續與美國為首的秩序對抗。冷戰是二戰的延續。

1949以後,中國事實上,處於第二個陣營。當然,由於陣營內部衝突,中國曾經在1980年代,同美國結成過將近十年的統一戰線。總體來說,中國堅定地站在德俄國家主義一邊。

我們從這一架構來考察,就不難看出中國目前在南海問題上同美國以及深受美國影響的日本的衝突,實際上是兩種價值體系,對世界認知,以及與之伴生的秩序訴求的衝突。

目前的中國政府反美是必然的。中美之間的秩序訴求截然相反。當然,這並不是兩種利益集團的衝撞,而是兩種社會理想的衝撞。這和二戰以前,美日衝突,二戰以後,美蘇冷戰沒有根本的區別。

八、契約和叢林

前現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的衝突,最根本的在於對契約的認識。

前現代的德俄國家主義認為,契約附屬於實力。叢林法則是人間正道。

英美體系認為,實力是契約結果,只有尊重契約,才有實力的保障。

現代工業文明中,一個很小的企業,可能是一個最關鍵部件的供應商。如果才用叢林法則,將其吃掉,那麼賴以生存的大企業,也會有滅頂之災。

現代工業文明因此需要建立在如下基礎上:

充分的自由;

法制保障;

嚴守契約;

公民自治;

結社自由(因為工業文明是組織化的文明)

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到,德俄國家主義,同現代工業文明的秩序訴求,是根本衝突的。蘇聯的失敗,與其說是某些蘇共領導人的軟弱,美國的顛覆,不如說是它同現代工業文明根本的不適應造成的。

九、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國的現代化資源

自1840年以來,走向現代化就是中國人不滅的夢想。

中國離現代化越來越近了還是越來越遠了。

如果我們考察物質層面,那麼中國的確有快速追趕之勢。

然而,我們知道現代化的根本是精神現代化。精神現代化的標誌是自由原則的確立。如果我們對比一下,2016年,中國人的自由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慈禧太后時代,北京上海有三百多家報紙可以批評她,並且隨意妄議時政;

1933年的中華民國,有20多個版本的《資本論》可以在書架上找到。1946年的重慶,有反對黨的報紙公開發行,批評政府,宣傳民主。

今天呢?

也許有人會說,正是因為了這樣的自由,導致了滿清和中華民國的顛覆。

如果一個政權的存在必須以沒有人敢於議論批評為前提,那麼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所以,許多朋友很悲觀。經歷了176年,中國並沒有走向真正的現代化。我們同文明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是不是因為文化因素,就不適合搞現代化。中國看來,不從根本上否定傳統文化,就搞不了現代化。

中國其實離開現代化並不像人們想像得那麼遙遠。中國有充足的本土資源。

這裏你可能要問,為什麼要提本土資源呢?全面採用西方標準不行嗎?

對於一個社會最先進的人群,西方資源可能已經夠用了。

但是現代化轉型,從來是一場全民運動。如果一個社會不能夠廣泛參與現代化轉型,那麼就會出現大批被歷史潮流拋在後面的弱勢群體。這樣的弱勢群體,會成為民粹主義的溫床。現代化進程,一定會伴生民粹主義思潮。2016年美國大選,民粹主義同樣高漲。但是民粹主義高漲不等於民粹主義失控。失控的民粹主義,是衝垮現代化的可怕洪流。中國1949革命,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中東的激進伊斯蘭運動,納粹運動,乃至法國大革命中的雅各賓恐怖,都是民粹主義失控的經典案例。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轉型,精英階層,非常仔細地研究了西方,同時用一種民眾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播出去。對於一個社會大多數成員來說,完全通過西方的文字,來熟悉現代化是不可能的。本土資源是他們賴以仰仗的重要資源。亞洲最現代化的日本滿街和服。日本的現代化同日本保護文化傳統密切相聯。中華文化圈現代化做得最好的,恰好是對傳統文化保護最得力的台灣和香港。

滿街和服的現代日本

從這個角度考察,我們可以看到,英美的文化保守主義是一種來自人類實踐的成功模式。走向現代化

1949年以後,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實踐以三種不同形式進行:

中國大陸,堅定地履行德俄國家主義模式。抵制和反對英美模式。

中國香港(1997為止),在英美模式中成長。

台灣模式,有步驟地改革,最終融入英美模式

這三個模式中,後兩個模式殊途同歸。台灣香港民間社會水乳交融,兩方面人民往來自由,文化想通,價值觀非常接近,對於中華傳統文化都嚴格保護。也同人類文明主流高度融合。

中國大陸,作為德俄國家主義實踐最後一個重要堡壘,正在極力準備繼德國,蘇聯,日本以後再一次同英美體系對抗。如果我們來對比一下各個時期的報紙,比如1960年代的蘇聯報紙,1930年代的德國報紙,1940年代的日本報紙,同今天的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就會發現驚人的類似。

中國走向現代化,有着豐富的本土資源。但是,這些資源需要被調動組織起來。我在美國和一些朋友作過對比。中國的道家思想同支撐英美自由主義的基督教新教思想,高度契合。

我們不妨來看幾個最重要的假設:

道家

基督教新教

人應不應當去定義一個完美的制度

不應當-人不可以為道

不可以-上帝的智慧是人無法模仿的。人為去改變上帝賦予的人性,設計制度,必然造成災難。

國家形態

推崇小國寡民

推崇地方自治-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上帝的影子,他的自由意志,必須得到尊重。人不可以剝奪上帝賦予別人的東西。

國家治理手段

無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彊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帝創造了一切。政府的任務是忠實履行契約,保護上帝的子民。而不是自行其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民。每一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能代上帝行審判。

中國大陸專門研究道家的文化學者楊鵬在長期研究以後,發現構成英美體系基石的基督教新教,其所有主要教義都可以同《道德經》裏的闡述一一對應。

這個發現的意義在於,當中國不可避免地走向現代文明,中國人建有強大的精神資源,不輸英美,在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中遊刃有餘。

我們可以預期,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將是一次結合西方現代文明,從外儒內法,走向外儒內道的文化演變。

對於中國的遠景,我們沒有理由悲觀:

大陸和香港的衝突告訴我們,中國人一旦品嘗到了自由和文明,他們絕不願意放棄。

台灣告訴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懼怕外來影響。恰恰相反,一種開放的態度和中華傳統結合。中國將盛開人類文明之花。

假設中國確立了現代制度,我們可以想像出現以下場景:

一旦法制自由的自由試錯制度確立,中國龐大而勤奮的人口基數,將極大縮短新產品新技術從發現到投產的時間。中國將快速稱為現代工業文明的主導。這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的巨大發展中已經找到印證。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謬誤將被極大制止。大量寶貴的資源將轉向有益的投資。

如果民間社會自治,自由結社,博弈展開,中國巨大的社會,教育,環境,法律挑戰將稱為現代產業取之不盡的動力源泉。

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生產國。媒體,互聯網,影視,出版將開始井噴。20世紀中國有太多的苦難。抗戰,反右,文革,可以稱為中國人取之不竭的題材庫。被解除鎖鏈的中國文化界,其創造力和活力將為中國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巨大的軟實力。

中國將不會同世界文明主流對抗,而是稱為人類價值的捍衛者。1948年,正是中國傑出的外交家張彭春在聯合國主導起草了《人權宣言》,成為人類文明的燈塔。當時就價值觀的描述,各國陷入爭議。打破僵局,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張彭春闡述了儒家倫理和基督教精神的高度契合。並進一步提出了普世價值這個概念(是的,憤青們不知道,最早提出普世價值的是中國人)走入現代的中國,一定會重新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捍衛者與標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729/77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