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胡蝶之女李宗仁之妻胡友松結局如此悽慘

她是一代影后胡蝶的私生女,卻從小被拋棄;為了生計嫁給大她49歲的李宗仁,僅過了兩年半老夫少妻的生活便成了寡婦……她的人生傳奇,故事常被傳來傳去,但人們卻不記得她的名字——胡友松。本文摘自《環球人物》官方微信公眾號,作者環環,原題為《最慘「星二代」:她是胡蝶私生女,為生計嫁給大49歲李宗仁,生前僅留「一聲嘆息」……》。

李宗仁與胡友松在家中合影(圖源:桂林李宗仁公館)

如果一不小心投了個好胎成了「星二代」,那你一定覺得這人生絕對是燒了高香了,但看了環環今天給你講的這個人,估計你得慶幸自己只是個普通人了吧……

她叫胡友松,母親是當年叱咤影壇的風雲人物胡蝶。有這麼一位娘親,你一定以為她會星途坦蕩,至少是過着公主般的生活,而事實卻是令人扼腕……

胡友松出生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胡蝶為躲避日本人的「片約」,由香港前往上海。1939年,「胡若梅」在上海出生,胡蝶寄望女兒如梅花般美麗堅強。「私生女」一直是若梅摘不掉的帽子,母親從不告訴她關於生父的任何事,只是說:「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

胡蝶每日只顧着拍電影,兩三個月才能見女兒一次。「突然間一睜眼,媽媽回來了。」對若梅來說,「母親」更像是一個符號。令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參加上海「百樂門」為抗日前線舉辦的募捐活動,母親在台上表演,她拎着小籃子滿場跑來跑去收集捐款,有觀眾投來錢,就點頭微笑說「謝謝」。

她還有一群「乾媽」,那是一些經常與胡蝶來往的國民黨軍官太太。「我有很多乾媽,一個星期去這兒,另一個星期又把我接到那兒。她們湊在一起打牌、跳舞,我就在旁邊看。」若梅喜歡乾媽勝過母親,因為她們給她買漂亮的衣服、鞋子,帶她坐高級轎車,去許多高檔的地方玩。

6歲時,若梅染上濕疹需要到北方治療,胡蝶聽從醫生的建議,將女兒託付給一個在北京的軍閥姨太太照顧。沒多久,內戰開始了。國民黨軍隊慘敗退至台灣,胡蝶也擺脫了戴笠隻身避居香港,後來遷居加拿大。從此這對母女天各一方。

胡蝶曾留給養母一隻裝滿金銀首飾的手提箱,本是供若梅生活、上大學的費用,但很快被揮霍一空。養母還一直嫌若梅是「包袱」,常常打罵她。一天,若梅生了重病,養母一邊大喊「這不是你家,找你媽去」,一邊將她從床上拖起來趕出家門。站在寒風中的她絕望得想死,「我真想跳河,但那時候冰很厚,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連尋死都不成的她最終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養母家中,任其虐待……

少女時期的若梅已是亭亭玉立,走到哪裏都被誇漂亮,「一定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她儘量做出很自豪的神情,內心卻痛恨得要死。「我不願意跟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最親密的玩伴,說起我家裏的事,我只在心裏說——『我的家人在虐待我』。」

 

49年後,若梅進入中學讀書。生活清苦的她為了激勵自己,改名「胡友松」,希望自己像蒼松翠柏一樣意志堅強。可在浮華中長大的她,與那個年代有些格格不入,她的身世還是被查了出來。學校將她從第一批入團名單中撤了下來,但那只是痛苦的開始。

中學畢業後,她進入北京積水潭醫院成為一名護士,在那裏遇到了初戀情人——一名同是來自上海的醫生,長得英俊瀟灑。但他們的戀情遭到醫院領導的強烈反對,「他們說我倆都是上海人,是資產階級小姐少爺,我們要是湊在一塊兒,那還了得!」1960年,初戀以分手告終,備受打擊的胡友松發誓「永遠不結婚」。

5年後,曾任原國民政府代總統的李宗仁在周總理的斡旋下,從美國歸來。當時,胡友松第一次從廣播裏聽到了「李宗仁」這個名字,她完全想不到這個男人會走入自己的生命中。

歸國的第二年,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因病去世。周圍人不忍老年喪偶的他整日沉浸在痛苦中,幾天後,一張寫有「胡友松」的女子照片擺在了他面前。這個女生不僅人長得漂亮、氣質好,又正好從事醫護工作,最符合照顧李宗仁的條件。

在領導的安排下,胡友松在一幢大房子的客廳里見到了李宗仁,「在我的想像中,李宗仁一定是很高大的,但他的個頭其實不高。不過,他很有軍人氣質,聲音很洪亮。」那是她對李宗仁的第一印象,李宗仁也對長相漂亮、落落大方的胡友松一見傾心。

原本,李宗仁想找一個貼身保健護士,但「上邊」卻批示說,新中國和美國不一樣,沒有私人秘書;護理工作也有上下班制度,下班後,護理人員要回家休息。胡友松自己對此理解為:「李先生要是喜歡我,就要明媒正娶。」可要嫁給足以做父親輩的李宗仁,27歲的胡友松還是猶豫了好久。第四天,她同意了這樁親事,「只要跟李宗仁結婚,我的一切都會改變。醫院不用去了,生活條件變了,個人處境也變了。我可以徹底走出那個老太婆(乾媽)的家了。」

就這樣,她「忘」掉了當初「永不結婚」的誓言,於1966年7月26日,在李公館舉行了一場低調的婚禮,隨後陪李宗仁前往北戴河休養身體。

也許是老夫少妻的婚姻,李宗仁在胡友松的面前表現得既是丈夫,又像長輩。他每天夜裏總要去胡的臥室看一看,蓋個被子,聊上幾句。胡友松很快就煩了,讓他以後不要在深更半夜吵醒她,但李宗仁還是去。她熟睡時,他怕驚擾妻子就光着腳在地板上走。還有一次,胡友松肚子痛,李宗仁告訴她吃4兩南瓜子可以解痛,她以為是開玩笑,第二天醒來,一盤的瓜子仁兒擺在她床頭,那是李宗仁在頭天晚上幫她嗑出來的。

李宗仁的細心和體貼,令從未有過家庭溫暖的胡友松備受感動。「我要死心塌地跟他過日子,要好好照顧他。」

平靜而怡淡的生活僅僅持續了兩年半,李宗仁就先走了。1969年1月30日,78歲的李宗仁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雖然這段婚姻很短暫,但它卻是胡友松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李逝世後的每一個清明節,她都去八寶山公墓,將一束鮮花放在丈夫的墓前。

李宗仁留下了不少錢財,胡友松依照上級領導批示,將李留下的20餘萬元現金,以及國家發給她的特別補助費13.7萬元都上繳國庫;把李宗仁的160幀照片捐贈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此同時,她還向政府表示,不要國家任何照顧。

隨着「文革」愈演愈烈,30歲的胡友松被趕出李公館,住進了一處四合院。鄰居們不常與她碰面,但還是會對她指指點點,說她是傍着舊軍閥的姨太太。後來,她被扣上了「港台特嫌」的帽子,下放到武漢幹校參加勞動。那段時間裏,胡友松改名「王曦」,她再一次對生活寄託了美好的祈盼。

慶幸的是,胡友松在「文革」結束後回到了北京,還被調入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後來她又有一次婚姻,但很快因某些問題離了婚。

1989年,81歲高齡的胡蝶臨終前念叨着「蝴蝶要飛走了」,在加拿大病逝。作為她唯一的女兒,胡友松在幾年後才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獨自一人在異地懷念母親。

經歷了丈夫與母親紛紛離去,苦嘗種種悲傷之後,胡友松在1993年皈依佛門,並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不寫回憶錄,不寫傳記。那時,她獨自住在北京東郊一幢年代已久的居民樓里,靠着每月領取的退休金,在畫畫、練字中度過。有時畫作被人買走後,她也會將錢捐給慈善機構。

2008年,她被查出了直腸癌,可仍然很樂觀,「我是直腸癌,和李先生一樣的病,到死的時候我們也是同病相憐。」到了做手術的那天,醫生要家屬簽字,她笑笑說,「我自己簽吧,孤家寡人一個!」

術後的恢復並不理想,胡友松自感時日無多,一個人搬去了德州慶雲縣名剎金山寺居住。一周後,這位一生坎坷的女子以妙惠居士的法身,安然圓寂,留給這世上的只有四個字「一生嘆息」!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603/74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