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行三會聯手行動 最嚴金融監管風暴來襲

在五月初人民日報刊登了權威人士專訪《開局首季問大勢》,明確中國經濟L型運行,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之後,「一行三會」不約而同地收緊了監管的尺度。一場收縮槓桿,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監管風暴,已經強勢來襲。

權威人士定調全面落實去槓桿

在《開局首季問大勢》中,權威人士表示,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着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一定要堅定不移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着眼於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

權威人士還強調,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那就要命了。這麼一比較,就知道工作的着力點應該放在哪兒,就知道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

央行帶頭表態寬鬆已成往事

在權威人士暗示未來貨幣不再大幅放水之後,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5月發佈《2015年以來穩健貨幣政策主要特點的回顧》,不僅總結了去年為穩定市場而被動注入流動性的做法雖屬無奈,而且預計了未來幾個月M2同比增速可能還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隨着基數效應逐步消失,M2增速將回歸正常。央行表示,將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貨幣金融環境,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華創證券債券團隊解讀認為,這一表態意味着央行後期貨幣政策將真正的轉向穩健,政策指向也更偏向為改革服務,為去槓桿去產能服務。「儘管這個表態並不意味着央行會立刻主動收緊流動性,但肯定不會再更進一步的放鬆貨幣了。那麼在後期特別是6月份資金缺口較大的時候,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可能最終形成的效果就是資金面的偏緊,值得警惕。」

此外5月初,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銀行於2016年6月30日前,全系統開展票據業務風險排查,重點排查同業賬戶出租、出借行為,以及為他行「做通道」「消規模」等高風險模式,對疑似「票據中介」「資金掮客」等客戶或交易對手,應及時審慎處置。這使得部分商業銀行目前已全面暫停票據業務。

銀監會連續出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3月18日,銀監會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託公司風險監管工作的意見》了,要求信託公司按「穿透」原則識別信託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和底層資產;對於結構化股票投資產品,優先劣後比例最高不超過2比1;對於非標資金池信託,要加大排查清理力度,嚴禁新設非標資金池;不得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理財機構向不特定客戶或非合格投資者進行信託產品推介。

4月28日,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銀監辦發[2016]82號),就交易結構不規範不透明、會計處理和資本、撥備計提不審慎等問題,提出相應具體要求。

根據82號文要求,不良資產的收益權不得轉讓給個人投資者,包括個人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即叫停了以理財資金對接不良的做法。82號文被視為對前期監管層所提的「穿透」原則的落實,一改此前僅基於會計科目(形式)的監管,而是深入到業務實質,有助於銀行各項監管指標的真實化。

五月中旬,路透援引三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近期向部分城市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其停止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這背後「可能是擔心投向債券或非標的資產波動風險,對劣後投資人的影響會更大。」隨後財新進一步確認,不僅是部分城商行,而是所有發過分級型理財產品的銀行,均被窗口指導。財新表示,銀監會此舉主要是針對近期委外資金加槓桿入債市,雖然規模不大,但防風險於未然。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債市利益輸送問題出現。

而周三(6月1日)的消息則是包括上海、廣東等多地監管部門近日要求轄內銀行自查新興表外業務和表內資產表外化等風險。路透援引上海銀監局關於開展新興表外業務風險自查通知稱,是次自查要求具體查截至今年4月底有業務餘額的表外類信貸業務(包括但不限於擔保類、承諾類、金融資產服務類、金融衍生品類)的授信佔用和使用情況,以及發現的問題和整改措施。

中國銀監會此前下發《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嚴守風險底線工作的意見》(27號文),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表外類信貸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與表內業務一起統一授信管理,建立包括各類資產在內的資產質量檢測體系。

證監會首度全面闡述併購監管新政排查基金專戶子公司風險

5月20日,證監會表示,對基金專戶子公司的風險排查,發現少數基金專戶子公司偏離本業,大量開展「通道業務」,盲目拓展高風險業務。因此,證監會修訂、起草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指引》。

而在5月26日舉行的2016年第二期保薦代表人培訓會上,證監會相關負責人首次說明了併購重組監管政策的最新五大方向,其中,「優質併購重組申請豁免,直接上併購重組審核會;規定借殼上市與IPO『等同』審查;引入優先股和定向可轉債、支持財務顧問提供併購融資、支持併購基金髮展;強化信息披露」等政策被明確在內。

此前財新曾報道稱,證監會已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虛擬現實(VR)四個行業。比如水泥企業不准通過定增收購或者募集資金投向上述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

險資兇猛保監會先發制人

保監會的行動回頭來看更有前瞻性,險資在去年股災後的四處出擊迫使保監會提前出手。

去年末保監會就引發了《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設定標準劃定了需要提交壓力測試報告的公司範圍,並且要求公司進行規定情景下的資產配置壓力測試。保監會將對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和壓力測試情況進行審慎性評估,並視情況採取監管措施。

隨後保監會有發佈《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及《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第3號),其中分別對銀行存款投資、固定收益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資的關鍵環節制定了內控標準和流程,將有效防範上述投資領域的主要風險和問題,比如股票投資領域的資產配置風險、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風險等問題。

今年保監會再次出手,3月發佈《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不同存續期限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提出不同要求: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應立即停售。5月保監會發佈兩份通知,要求保險公司需及時披露變更註冊資本方案、持股5%以上股東變更和參與設立其他保險公司的相關情況,並逐筆報告和披露資金運用類等三類關聯交易的內容。

綜合上面種種表現,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的評論或許最能一言以蔽之:中國金融監管系統嚴厲打擊各種類型的投機炒作,驅趕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602/74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