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兩陣營拉鋸戰 胡錦濤智囊在財新網談變局逆反

俞可平/資料圖

日前被認為是胡錦濤智囊的俞可平在親習媒體財新網上刊文,表示只有行「王道」,沿着民主、法治和善治的道路,才符合現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趨勢。該文隨後被刪除。阿波羅網評論員認為,這可能是習王陣營和江派劉雲山在宣傳領域展開拉鋸戰的表現。

5月24日,財新網發表俞可平的專欄文章《現代政治權威的合法性來源》。該文原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標題為《權力與權威——新的解釋》。

該文在財新網登出後,引起外界關注分析和猜測。有分析稱,俞可平或許是替習近平陣營釋放政治變局信號。不過,該文很快就被刪除。

對此,美國媒體人、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在水一方」表示,財新網和習王關係密切,被認為代表習近平陣營的聲音。文章發表又刪除,可能是遭到掌控中宣系統的江派劉雲山封殺。習江兩陣營在宣傳領域正在展開拉鋸戰。

俞可平上述文章稱,在貫穿中國傳統社會數千年的「王霸」之爭中,從總體上說,「王道」是統治者、學者和民眾追求的理想政治模式,是中國傳統的核心政治價值。具體地說,王道能夠使人心悅誠服,帶來自願的服從;王道能降低執行的成本,提高行政的效能;王道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文章表示,行王道的要害是得民心。要得民心,統治者必須行「德政」「仁政」或「善政」。

文章認為,傳統政治區別於現代政治的本質特徵,就是社會政治生活從官員的權力本位轉向公民的權利本位。民主而非專制,法治而非人治,善治而非善政,成為現代政治權威的主要合法性來源。與此相一致,只有沿着民主、法治和善治的道路,政治權威的增強才符合現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趨勢。

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特別是在網絡化和全球化時代,不僅公共權威的合法性完全改變了,而且政府官員個人權威的合法性來源也極大地改變了。官員要對民眾擁有足夠的權威,不但需要公正、清廉、盡職、守法、愛民等傳統政治美德,更需要透明、平等、責任、民主和法治。

文章最後表示,隨着網絡化時代的來臨和社會政治的進步,權力將逐漸回歸社會,公民權利的重要性將不可逆轉地日益壓倒公共權力。公共權力和政治領袖也將變得更不重要,而公民及公民權利將變得更加重要。

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的俞可平被視為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智囊。他在2015年棄官從學,前往北京大學任職後,多次發表一些政治制度、理論方面的研究評論。

近一段時間以來,俞可平的文章經常見於財新網。

2016年1月5日、6日,俞可平接連在財新網發表文章,呼籲客觀看待當代資本主義,公開談論四大政治理想:善政、法治、民主、安全;並稱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社會的不公。

2月19日,俞可平在財新網刊文稱,中國官本主義的典型特徵是專制主義,唯有民主法治才能破解官本主義。

5月4日,俞可平在北大所做的演講被財新網以《政治學的功用和青年政治學者的責任》為題發表。俞可平公開談論民主政治與政治制度設計,號召青年政治學者承擔責任,引領社會政治思想,推動社會政治進步。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526/74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