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吸血成魔經濟回升的秘密 北京騎虎難下

前幾日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GDP增長實現「開門紅」,外貿進出口呈現復甦跡象。那麼,經濟增長的秘密是什麼呢?中國央行報告顯示,房地產增長拉動GDP功不可沒,原來中國經濟出現的各種積極信號都可以與房地產掛上鈎,換句話說就是房地產把GDP增速拉出了谷底。但房地產拉動經濟持續性能有多長時間呢?

綜合媒體報道,在央行沒有公佈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之前,各界都在以各種經濟、金融數據的積極變化來論證中國經濟增速已經見底。

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為4.61萬億元(1人民幣約合0.1544美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0萬億元。

央行發佈的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揭示了住戶新增中長期貸款的去向。該報告顯示,一季度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增加1萬億元(約佔同期新增貸款總規模的22%),同比多增4,309億元。

這組數據說明,一季度住戶新增的中長期貸款幾乎都流向了個人購房貸款。而2015年全年,新增個人住房貸款總計只有2.66萬億元。

實際上,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一系列的樓市去庫存政策開始登場,降准、降息、降首付、減稅接連出手。在這些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今年以來,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樓市分化愈加嚴重,前者開始出現量價齊升,而後者仍是不溫不火,地方政府只能繼續苦尋去庫存良策。

政策組合拳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截至3月末,房產開發貸款餘額5.22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4.9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45.4%,增速比上年末低14.1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10個百分點。

有分析認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回升,表明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所回暖。

所以,分析結論得出,從房地產各項貸款餘額的增速看,判定是房地產(至少是絕對主力之一)把GDP增速拉出谷底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也有人發出警醒:

「房地產+信貸」這種政策組合回歸雖然有力地推動了經濟,但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繼而制約本輪周期上行。房地產業本應在庫存高企之際去槓桿,但槓桿不減反增,這會擠壓實體經濟,導致宏觀經濟結構失衡惡化。而且,會令中國經濟在內外需求之困中越陷越深,而信貸高增長和刺激過度會引發通脹超預期上升。一旦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要麼泡沫膨脹到極致而破裂,要麼引發政府調控,繼而觸發經濟再度轉為下行。

華爾街見聞一篇署名為祈月的文章分析了幾大負面影響。

第一,經濟結構失衡惡化。房地產行業和基建部門這些信貸擴張最迅猛的部門非但沒有去槓桿,反而在逆勢加槓桿,其槓桿率(負債/資產比率)居高不下。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刺激了經濟增長,但也會使得過去積累的問題更加嚴重,這會反過來壓制本輪經濟周期的上行動力和持續性。

第二,房地產反彈會擠壓實體經濟。因為房地產明顯上行背後,正是大量的信貸資金湧入的結果。而這將對其他行業的信貸資源分配產生擠壓效應。房價大漲也會推升其他行業的成本。這種顯著的結構性效應將會加劇宏觀經濟失衡,這會反過來抑制下半場經濟周期上行的高度。

第三,通脹可能超預期上升。在當前的金融周期下半場過程中,有兩個因素可能造成通脹超預期上升。一是信貸高增長本身就會帶來通脹預期,二是刺激過度導致需求超預期擴張,從而拉升物價。

第四,資產泡沫風險加大。資產泡沫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當前廣泛談及的「房地產去庫存」,這可能引發經濟周期再次轉向。

分析表示,房地產去庫存可能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要麼效果不大,要有明顯的效果可能就伴隨整個市場的火爆。

一線城市來看,地產商去庫存速度的確在加快。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所謂」的房地產去庫存,但房價在已經高位的水平進一步大幅上升,也帶來了泡沫風險加大的擔心,再加上投資者加槓桿炒房,雖然開發企業去庫存了,但整個經濟的中期的風險增加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425/72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