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媒:中共保衛人民幣 卻掩蓋了為此付出的戰爭代價

中國國有銀行過去一直是現貨市場干預的渠道,無論是境內還是更加自由的離岸市場都是如此。這些頭寸可能並沒有反映到中國的外匯儲備數據中來,這就意味着,一旦央行被迫消化這些頭寸,可能令投資者大感意外。

中國可能想宣稱人民幣保衛戰打贏了,但中國所使用的策略卻可能掩蓋了為此付出的代價。

中國3月外匯儲備增加了100億美元,至3.22萬億美元,打破了令人不安的連續四個月下降的局面。這一方面可以歸功於估值效應,因為歐元升值放大了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可儘管如此,這一數字似乎還是可以證明,至少目前中國沒有必要耗費巨資維護人民幣穩定了。

但如果更仔細的觀察,人們會發現,中國在緩解資本外流擔憂方面所採取的措施有可疑之處。長期以來,中國干預匯市的行為都非常難以量化。估算中國匯市干預力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一系列分散的外匯相關數據結合起來分析,包括外匯儲備數據。

不過,從去年12月份開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要求下,中國一直在公佈外匯遠期頭寸。理論上,這是解開中國如何管理人民幣匯率這一謎題的關鍵一環。許多人都以為能從這項數據中找到中國大舉干預外匯市場的證據。

但事實上,2月份的美元淨空頭頭寸(可獲得的最新數據)只有大約260億美元,僅相當於一些經濟學家之前估計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他的去哪了?數據顯示,大部分遠期合約的期限為一年,所以不可能都到期了。

一種可能性是該數據只反映了中國在受限制的境內市場的干預行為,但這又與境內遠期市場每日交易數據和成交量不符,這些數據遠低於央行披露的遠期合約規模。

那麼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干預是通過國有銀行實施的。中國國有銀行過去一直是現貨市場干預的渠道,無論是境內還是更加自由的離岸市場都是如此。這些頭寸可能並沒有反映到中國的外匯儲備數據中來,這就意味着,一旦央行被迫消化這些頭寸,可能令投資者大感意外。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項比較新的數據引發的問題比它回答的問題還要多。中國捍衛人民幣的手段越是迂迴,投資者對人民幣穩定的信心可能就越小。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408/72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