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從北京一家人看中國經濟

作者:

Beijing der neue CCTV Tower

面對中國增速放緩,德國《資本》雜誌以北京一家人的經歷為例,講述當下經濟轉型中的中國現實。《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中國叫停「洋地名」一事。

「時代不同了,因此建築工程師蘭柯(音)如今在賣保險了。他曾經有自己的公司,後來還帶着一組繪圖員和結構工程師設計大型住宅區。然而由於中國建築業風光不再,他也換行了」,德國《資本》雜誌近日在一篇描寫中國經濟的文章開頭這樣寫道。

文章寫道,換到保險業,目前時機正好。「只有那些有東西可以失去的人,才需要保險。而中國經過了30年快速蓬勃發展,很多人一下子變得有物可失。不過,蘭柯的生意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發展。『很多人至今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保險。我們告訴他們,他們急需保險』,他說。但他首先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他的潛在顧客們害怕,恰恰是現在增加每月的開銷。」

「沒有哪裏像中國一樣,如此快地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先是共產主義窮國,然後成為世界工廠,再然後是國際經濟的引擎,而從去年開始,這是一個讓經濟學家們擔憂的國家。……專家們預計,經過了30年,中國經濟景氣曲線將趨平,將出現『新常態』——穩固但是明顯放緩的增長。」

文章隨後問道:「然而,這將如何運轉呢?」並再次以蘭柯一家為例,「這個非常普通的一家人目前正疑問,這個國家的新常態究竟是什麼樣子」,然後講述了蘭柯一家人的工作、生活經歷,包括其買房、炒股等多方面。

在結尾處,作者描寫了蘭柯妻子如今面對保障無定數而股市低迷,不知道該往哪裏投資的窘境。「這種情況卻能有悖常理地有助於政府實現其更多內部市場消費、依靠內部市場實現增長的目標。中國人應該從頑固的儲蓄者,變成適度的消費者。……目前,消費與服務正在替代產業投資驅動增長。這個邏輯是,如果存錢不划算,那麼一般民眾更會滿足自己購物慾。」

「只要本土光環」

《法蘭克福匯報》周五(3月25日)的文章中寫道,中國內政部長李立國近日宣佈,不允許再以外國名稱來命名居民區、樓群和建築物,「而應反映中國文化、歷史和傳統」,同時要整改那些「有損民族尊嚴」、「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背離公序良俗」的名字。

文章寫道,針對「有損民族尊嚴」、「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背離公序良俗等名稱,新華社在其報道中沒有舉例,因此人們只能猜測:「如果一個樓選擇曼哈頓、棕櫚泉這樣的美國地名,算不算有損民族尊嚴?如果住宅區選擇『香檳城』、『VIP府邸』……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算不算背離公序良俗?像『新天堂』、『皇家宮廷』這樣的名字是否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於民族原因,日本名字『銀座』是否不能用,因為中國與日本有爭端?」

習近平之前的一個指示已經讓城市規劃者、建築公司和建築設計師們感到不安。習當時稱,北京不能再蓋『奇奇怪怪的建築』。……對於宣佈將致力於偉大的中國民族復興的習近平而言,眼中釘似乎已經不僅僅限於西方的意識形態影響。」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327/71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