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日本絕版大和號

在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是日本的「大和」型戰列艦,共造了兩艘,一艘叫「大和」號,一艘叫「武藏」號。「大和」型戰列艦在戰列艦史上有3項之最:噸位最大、主炮口徑最大、防護甲板最厚。

日本是個島國,海洋意識較濃。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該國當局十分崇拜馬漢的「海權論」。自1905年日俄戰爭以來,日本海軍一直奉行「大艦巨炮主義」,雖然國家小但造大艦的意識和勁頭很足。1936年,限制戰列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的「華盛頓協定」一到期,日本就集中造船、機器、武備製造的全部精華,籌備建造「大和」型戰列艦,以求靠壓倒任何敵手的超級戰列艦來實現稱霸太平洋的夢想。日本當局認為,「大和」型戰列艦建造工程的最大難點是保密,一旦走漏風聲,日本在主力艦方面獨佔鰲頭的企圖就可能化為泡影。因此,採取了無以復加的保密措施。

「大和」號於1937年11月4日動工後,吳市海軍工廠的造船船塢加了頂蓋,四周用鋅鐵皮築起高牆,把整個船塢變成一個巨大的「保險柜」。建造「武藏」號(1938年3月29日動工)的長崎造船廠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無論從陸上或海上看去,船台幾乎暴露無遺。船廠從各地購進了500噸棕櫚,加工成總長2500公里的棕繩,編成重達400噸的偽裝網,把整個船台遮擋起來。

製造這兩艦的吳市和長崎被列為重點防間諜城市。便衣警察和憲兵在大街小巷嚴密監視,對進出兩市的人員和來往信件進行嚴格檢查。長崎造船廠臨時搭起3座高架瞭望台,用120毫米直徑的大型望遠鏡對周圍晝夜24小時監視。長崎港內,巡邏艇日夜巡邏不停。在對岸的蘇聯領事館前面,專門蓋了一幢大型倉庫,把領事館的視線完全擋住。在吳市,造船廠附近鐵路沿線一側,用鋅鐵皮築起一道長達10餘公里的屏障,列車通過這裏還得掩門遮窗。在海上,民船被指令繞行。

「大和」型戰列艦艦長263米、寬38.9米,吃水10.4米,標準排水量6.4萬噸、滿載排水量7.2809萬噸。甲板以上的上層建築有13層,全艦有1000多個艙室,全艦約2500人。艦上共有4台汽輪機、12台蒸汽鍋爐,由蒸汽輪機帶動4個直徑6米的大型推進器。主機總功率為15萬馬力,航速27節,以16節的航速計算,續航力為7200海里。貯油量為6300噸。在「大和」型戰列艦上,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主炮。三聯裝的460毫米主炮共3座,前面2座、後面1座。每座炮塔重2200噸。一發炮彈重1.5噸,最大的射程達41公里。除主炮外,還有各種口徑的副炮147門。艦上還載有6架水上飛機,由兩座彈射器彈射起飛,用於觀測、偵察、修正主炮射擊的彈着點。「大和」型戰列艦服役後,數次加強對空火力,後來高炮多達近200門。儘管這樣,仍抵抗不了飛機的攻擊。

為了防禦炮彈、魚雷、水雷的攻擊,「大和」型戰列艦加強了裝甲防護。舷部用5層鋼板防護,最大厚度達410毫米,炮塔首部裝甲650毫米厚,創造了戰列艦裝甲厚度的最高紀錄。艦底部也用3層鋼板防護,並採取隔離艙方式。全艦裝甲總重量2.1萬噸。當被一枚魚雷命中,下會影響戰鬥;同一舷被兩枚魚雷命中,仍能保持戰鬥力。

1944年10月22日,兩艦從婆羅乃港錨地出發,準備用優勢炮火壓制美國登陸部隊。在它們奔襲航行中,被美國航空母艦上的偵察機發現。美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對這兩艘超級巨艦,進行了6次攻擊。「武藏」號被20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有資料為14枚魚雷、16枚炸彈),葬身海底,1023名艦員喪生。「大和」號也帶傷而歸。

1945年4月1日,美軍在沖繩島登陸。4月6日,「大和」號和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組成編隊,趁夜幕突入沖繩海面的美艦集結地,想發揮一下「大和」號巨炮的威力。但是,美軍4個航空母艦編隊出動飛機386架,鋪天蓋地地向日軍發起3次攻擊。「大和」號被12枚魚雷和7枚炸彈擊中,加上本艦彈藥艙發生爆炸,這艘超級戰艦終於被大海吞沒。在這次戰鬥中,美軍只損失10架飛機,而「大和」號上的高射炮手沒打下一架。

超級巨艦「大和」號、「武藏」號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破產,也宣告了戰列艦時代的結束。1985年7月,日本在鹿兒島西南110海里的海底找到了「大和」號的殘骸。它已經首尾分離兩段,四周散失着機槍子彈、炮彈殼,還有一顆沒有爆炸的460毫米的主炮炮彈。深潛器用機械手撈起31件實物,包括士兵的牛皮鞋、酒瓶、高級軍官用的鍍金枱燈和炮彈殼等。但是,沒有找到死者的遺骨。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鷹眼防務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210/69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