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黨媒:接班人體系生變 習近平斷掉共青團前程

北京時間1月15日至16日,北京召開了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有觀察者稱,此會對共青團的意義毋庸置疑,但卻未在輿論場中激起太多漣漪。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共青團系統在當下中共整體架構中的位置處境。

改革開放以來,共青團在中共黨內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作為中共聯繫青年群眾的橋樑紐帶,一是作為黨政系統官員的人才儲備基地。目前來看,共青團的第一個功能呈現出有所加強跡象;其第二個功能卻已嚴重弱化,外界所稱「團派」官員整體下行的狀態就說明了這一點。這也導致中共接班人團隊培養體系的變化。

接班人的「養成所」

過去數十年來,共青團在中共體制內的凸顯,從此出身官員躋身高層,有特定的歷史需求。其主要背景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陳雲等人帶領一批覆出的老幹部撥亂反正,文革期間冒頭的正值中年的官員讓賢退位。整體官場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胡耀邦從共青團提拔了一批較具開放意識新青年成為重要補充,並成為推動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由此逐漸在中共黨內形成一種趨勢,也就是將共青團作為中共精英人才的培養基地,或者說是受到中央垂青的較具年齡優勢官員上位的階梯。再加上胡耀邦與胡錦濤兩任中共總書記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助推,終於在近年來形成共青團官員大規模入席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的景觀,雖然擁有共青團經歷者數量均未過半。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共青團其實是擔當了中共黨內精英人才的一個特殊的上升渠道。坊間所稱「團派」官員大多並非入仕即在共青團,而是具有特殊標籤、有特殊際遇或是在某一領域表現出特殊才能並受到中央重視之後,才被安排進去,然後才取得相對團外官員的跨躍式升遷。比如,胡錦濤甘肅任職時受到宋平賞識,汪洋在安徽銅陵推動改革時受到鄧小平提點。歷史環境和他們個人特點是其仕途的主要影響因素,但是「伯樂」的注意也是難以忽視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一般起步於基層後來成為中共領導人者,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中國官場人員規模龐大,競爭激烈,即使是表現良好,每5年一次的換屆選舉都不錯過而逐級而上的話,升遷速度也十分緩慢。根據規定,如果一點不耽誤,本科畢業晉升至副部級職務最短時間要求18年以上。在其60多歲退休之際能夠攀爬到省部級就已經是巨大而能夠傲視同儕的成就。官員進一步極為艱難,除非有着極為突出的素質才能,並且有着特殊的際遇和幸運。

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長劉俊生曾對所有「60後」正副部級官員的履歷進行分析後發現,80%的「60後」都有被破格提拔經歷。如果再往前追溯10年,生於1950年代的官員,破格提拔者更多。當前位居中共高層者,如中央委員及其政治局委員,大多數都被破格提拔過。

因此或可認為,中共黨員群體內部也存在着分化。其中的有某種背景符號,或是受到高層重視、能堪大任的精英人才,是相對於大多數的特殊群體,需要有一個不同的快速上升途徑,除了破格提拔和如蜻蜓點水般扶搖直上的情況,就要屬共青團系統算是一個相對常規的渠道和平台。

接班人制度大變

不過,當中共組織體系被腐敗和特權深度蛀蝕的背景下,這三種方式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感染、被利用。這或許是今日「團派」下行觀感產生,老將紛紛超齡留任,而70後群體晉升困難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因此,中共人事組織體系成為反腐黨建的重要一環。這也就必然涉及到中共領導層接班人制度的變化。

其實還應考慮到,「文革」之後,經過改革開放30餘年的黨建重建,中共人事組織任用體系日漸完備,黨員規模急劇膨脹,不再缺乏高學歷、有視野的人才。而且通過近年來共青團系統出身和長年基層歷練的官員群體的對比,後者有經驗、能力強、有全局觀,長於執行和實踐的優點凸顯出來。這些也正是在中國黨內國內矛盾突出、亟需改革的背景下,當下中共執政者特別重視的素質。那麼,共青團作為中共精英人才儲備基地和上升渠道的作用亦將受到限制。與此同時,中共領導團隊接班制度也在進行大幅調整。

有觀察者認為,在共青團渠道被「棄置」後,破格提拔和蜻蜓點水般快速上升的兩種案例明顯增多。其中的很多官員都已在地方和基層長期歷練,部分人確曾表現出較為突出的能力素質,因此被評為「大器晚成」。這一現象已經初步顯現於領導人集體換屆的中共十八大期間。在過去三年裏,反腐「清黨」導致大量崗位空缺,順勢補位者大多來自地方和基層,而不是傳統作為儲備基地的共青團系統。

目前坊間所歸為「團派」高官或是有邊緣化跡象,或是晉級困難。雖然不排除中其中部分人士繼續憑藉其在中高層的規模優勢繼續有所高升,但是在中共人事任用思想和體制已然生變的情況下,其晉級空間將比較有限。這可能也意味着,本來就有所誇大的所謂「團派」印象,將很快消逝於中國政壇。自當前一代曾有共青團經歷的省部級以上高官之後,該體系將再難推出中共高層領導人,尤其是中共總書記。

目前來看,中共高層領導團隊,尤其是中共總書記人選,仍然沒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制度化的生成機制。或者說,這種機制一直在經歷着適應、變化和完善過程中。不論如何,很多條件是他們所必備的。例如,較強的綜合水平和專業能力、已存在的中共領導集體的認可、起步基層、多方歷練等等。當然,還少不了對中共、國家制度的忠誠。另外,領導人的外在個人形象、輿論印象、身份標籤等,也在產生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6/0120/67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