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國內油價不能降的真正原因

作者:

中國國家發改委15日宣佈,為治理環境污染暫緩調降國內成品油價後,引來輿論批評。16日發改委又再官方微博上,發表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刊登在《新華網》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要考慮多重政策」文章,文中指出暫緩下調油價,是為避免國內油企進一步虧損,此理由再度引來熱議。

新理由

周大地表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於60%,同時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成本較高,平均生產成本高於40美元一桶,國內原油生產已經進入虧損狀態。因此,為保障能源安全,有必要使國內產量保持一定比例。「如果我們完全以國際油價為基準,繼續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就會進一步加大國內原油生產的虧損幅度。相當一部分油田將不得不退出生產。」

文中強調「國家不再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調整成品油價格,有利於我國的長期能源安全,也可以避免國內石油企業進一步大幅度虧損。」同時指出,油價若過低,就會推動高油耗汽車的消費。在面臨資源環境壓力之下,為促使更多人節約用油,應當使用價格和稅收手段保持合理的成品油價格,不能片面追求成品油低價。

發改委這一新理由,同樣引發民眾批評,有人說這是強盜邏輯,也有網友指出,有利於稅收才是真的。

再創油價新機制?

媒體從業者王海濤在微信公號「海濤評論」上,發文指出發改委先是制定「依規漲價」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使中國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成品油期貨價格聯繫起來,使漲價有了依據。但15日卻發消息表示,油價不降,是因為霧霾太嚴重,「保持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穩定,有利於改善空氣質素。國家將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抓緊完善新形勢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王海濤認為,這話裏有話,不僅有不降價的理由,完善「新形勢下的油價機制」的說法,更意謂着要制定新機制來取代之前訂的與國際油價聯動的機制。「什麼是新形勢?新形勢就是國際油價很難再漲上去了,那我們就不打算跟國際油價聯動了,我們要換玩法了……」

文中指出,這是中國很多領域治理策略的典型案例——國際規則與中國有利,強調與國際接軌,若國際規則對中國不利,則強調中國國情。

王海濤在文末表示,如果燃燒汽油是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應先找中石油中石化問責,質疑他們賣的油質量不夠好。並揶揄當局一番:「如果提高油價能夠改善空氣,那為了姑娘們不再為減肥大業發愁,國家應該提高食品的價格。吃飯貴到吃不起,貴到只有過年才捨得吃一頓餃子,胖子就會少了。這不是笑話,為了治理擁堵,徵收擁堵費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了。」

事實上,網絡上已有許多類似的「照樣照句」。「提高食品價格有利於減少胖子,提高稅收有利於支援非洲俄羅斯」。「油價不降是為了環保;煙草漲價是為了煙民更好的戒煙;水價上調是督促居民更好的節約用水!墓地漲價是為了讓我們好好活着;電價上漲是為了大家節約用電;工資不漲,是為了大家更好的努力奮鬥!」

在無法改變事實,無法向其他國家一樣,走上街頭抗議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再度選擇自嘲。前長沙學院院長劉耘博士則在微博指出:「不受監督制約的公權力必然流氓化」

一桶上百美元的俄羅斯石油

正當民眾熱議着油價,及美國的車更多,日本的車密度更大,卻都沒有霧霾等話題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在微博發佈一則消息:「都在說國際油價降到36美元以下,但我們國家還是得花110美元的高價從俄羅斯買油。所以,國內油價才不能降。是不是真的?有關部門給個說法。這事兒,不屬於不能公開的秘密吧?」

《美國之音》今年11月一篇報導透露,中國向俄羅斯支付購買石油的預付款,相當於150億到160億美元。根據2013年雙方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石油交易合同,俄羅斯將在25年內向中國增加供應3.6億噸原油,每年大約不到1千5百萬噸,合同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普京總統當時透露,中國要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700億美元。

俄羅斯媒體稱,這是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後所收到的最大一筆海外資金,有助於俄羅斯主要國有企業運轉並改善財務狀況。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雙方的能源合作項目不透明,很難判斷哪一方在合作中獲得更多好處。能源專家西蒙諾夫認為,兩國的天然氣項目是雙贏,但在2013年簽這份合同時,當時每桶原油價格在100美元以上,中國現在支付石油預付款時,每桶原油價格已跌到50美元以下。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博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217/66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