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熱門明星 > 正文

陳道明首坐鎮綜藝節目:為傳承文化 勝算在真誠

從藝三十多年的陳道明,曾多次拒絕各類綜藝節目的邀請。近期,他首次選擇擔任《傳承者》的導師,問及原因,陳道明直言就因為節目的名字,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傳承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事情。他坦言節目可能拼不過人家的娛樂性,但自己會努力做到真誠。在他看來,電影電視首先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只有克服浮躁風氣,才能彰顯作品的文化價值。

陳道明資料照

從藝三十多年的陳道明,曾多次拒絕各類綜藝節目的邀請。近期,他首次選擇擔任《傳承者》的導師,問及原因,陳道明直言就因為節目的名字,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傳承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事情。他坦言節目可能拼不過人家的娛樂性,但自己會努力做到真誠。在他看來,電影電視首先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只有克服浮躁風氣,才能彰顯作品的文化價值。

為傳承文化首接真人騷勝算來源於真誠

陳道明近期首次坐鎮綜藝節目《傳承者》,而且一參與就是一季。他坦言這檔節目可能沒有純粹的娛樂節目好看,「《傳承者》與別的娛樂綜藝節目性質不同,我們拼不過它們的娛樂性,但我真誠,我不想演,你讓我演,我也不會演;節目將來的勝算就來源於真誠。所有的導師都真誠,我們不想演。」

在《傳承者》中同時擔任導師的范明對能與陳道明組成「明明搭檔」極其榮幸;「導師」侯佩岑則說:「這個節目中我見證了製作單位精心找到的失傳或珍貴的文化傳統,陳道明老師不斷告訴我們要做自己、讓我放鬆……就能看到文化傳承不同的樣子。」據悉陳道明為該節目做了充足準備,被總導演稱讚「在節目中的調研和準備超過所有人」。

影視泛娛樂化;敗壞大眾文化口味

陳道明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最緊要是「文化自覺」,而在當下的中國大陸,文化泛娛樂化,劇本創作票房至上,文化企業為圈錢而上市,以及多位藝人涉毒被抓等亂象,都是「文化失覺」和浮躁風氣的表現。他日前接受大陸官媒採訪時這樣說,「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風骨和底蘊、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有價值和情懷、評價一名演員是否有教養和修養,看的是文化自覺。」

陳道明感嘆,「一些編劇和導演在開拍前從未考慮影視作品的文化價值,而只問倆問題:有人看嗎?能掙錢嗎?這是赤裸裸的賭博!更有甚者,開拍前不問劇本內容、不要情懷內涵,而是想方設法找話題、炒緋聞。」他回憶,一位電視台收片負責人說:「演員不會演戲沒事兒、劇本再爛無妨,只要有緋聞,肯定有收視。」院線經理則掌握着電影的排片大權。而終端掌控者的道德品位對觀眾的文化口味有巨大影響。

「劇本創作、影視製作、發行上映等各個『端口』,都需要良好的文化自覺,才能鍛造精品。」陳道明說,作為創作源頭的編劇需要自我文化約束,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要有基本價值判斷。演員作為執行者,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表演中不抽煙、不罵人……「有了這些文化自覺,就不再有血腥暴力,更沒有『褲襠里掏手榴彈』『彈弓打飛機』式的抗日神劇。」

反對唯市場化;沒有好劇本不接戲

在陳道明看來,「文藝片不一定就沒市場。好片子就一個標準:文藝片像商業片一樣好看,商業片像文藝片一樣有情懷。沒人看,是因為我們沒拍好、是創作者無能。」

陳道明認為當今中國電影的內容和質量亟待提高;死盯票房,影片勢必缺乏文化感。「電影人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燒快錢、不能唯票房。抽時間靜下心好好想想,電影為何要拍、為誰而拍。」

陳道明被贊為演藝圈裏「有名能待得住的」。他說自己不會因不演戲、沒工作而焦慮,「因為生活不誇張,可以『寅吃卯糧』」。出道以來,陳道明總共也就接過50多部戲。電影《歸來》之後,陳道明已有一年多未接戲:「其實一年來看了二三十個劇本,太市場化、太票房化,沒點兒生活氣息,甚至不堪入目,所以乾脆不接戲。」

文化傳承第一;吁電影人安心於創作

談到「文化資本化」現象,陳道明說對股票投資、上市併購、金融理財「根本不懂,也消化不了,還是踏踏實實拍戲吧」。他憂心:「無論公司規模大小,都在做『上市夢』,都想辦法借殼上市創業績,之後再轉賣,搞得很多投資方不投拍電影而轉投文化資本市場了。不知還能有多少人安心從事劇本創作?!」陳道明強調文化傳承是電影人首要考量的因素,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推陳出新,誕生具有文化價值的精品力作。

吸毒是沒教養;藝人壓力大不是藉口

談及演藝界的吸毒風,陳道明無法認同吸毒藝人自稱的「壓力大,借吸毒減壓」。「現代人誰沒壓力?難道只有你有壓力?你壓力有老百姓大嗎?」他沉吟片刻又說:「演員,比普通老百姓掙得多、社會關注度高,要非說有壓力,也是在名利場想出名、想風光的壓力。用壓力解釋吸毒,純屬藉口。

他勸誡從藝者以教養為先:「要永遠記住,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首先要有基本教養:包括家庭教養和社會教養。吸毒,就是沒教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110/64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