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立冬,需要補腎嗎?怎麼補更有效

間習慣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雖然南方還有些地區沒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冬天,但是,全國上下已經陸續開啟了補腎模式。直到一位朋友問到「我感覺自己很熱也需要補腎嗎?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冬天要補腎,但是這其中的道理卻很少有人弄清楚……

冬天為什麼和腎有關?

關係1:主藏

黃帝內經》指出,冬季養生主要就是順應「閉藏」的規律。在冬天,動物要冬眠,花兒要凋謝,大樹也為了「藏」,也把樹葉都收了回來……而對於人體來說冬天要藏什麼呢?

答案是藏精!這裏說的「精」,也就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基礎的精微和精華。

中醫認為,腎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藏精」。打一個比方,精氣如果是人體的糧食,腎就是人體儲藏糧食的倉庫。如果我們的倉庫門關不好,那麼糧食肯定就藏不住了。所以說,在冬季要好好養護我們的腎,才能把精氣潛藏起來,幫助我們免受寒邪的襲擊。

關係2:屬水

一年之中,冬季屬水。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似乎天生具有向下滋潤、滲透的特性,故此藏於深處的事物,在古人看來,也都具有水的功能。所以在人體的五臟之中,腎臟在下,屬水。

而也正是因為腎主「藏精」和「屬水」的特性,讓腎氣與一年四季中的冬氣(寒氣)相通應,隨着氣溫的下降,如果腎的收藏功能不好,就很容易過度消耗精氣,腎精不足會讓人抵抗力下降、非常怕冷也更容易生病。

因此,冬天就和「補腎」牢牢掛上了鈎。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能動不動就「補」,立冬之後更應該好好「養」腎。

立冬後養腎有什麼好處?

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說的就是只有在冬天把我們的精氣藏好了,來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所以,從立冬過後開始把腎養好准沒錯。

除此之外,立冬後寒氣漸強,養腎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從冬季的開端就開始調養,還能加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養好腎臟,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凍手凍腳」了。

不同體質的人養腎方法一樣嗎?

中醫認為,腎是五臟之根,腎主一身陰陽,冬季養腎的重點是調和腎的陰陽。

體質偏「陰虛」的人,容易手腳心和胸口發熱、口乾舌燥、小便黃、大便干、精神狀態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睡覺時容易出汗。這類人應該採取滋陰補腎的對策,多吃黑木耳、蓮子、桂圓肉、桑椹子、枸杞子等滋養全身陰液的食物。

體質偏「陽虛」的人,則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應採取與滋陰相反的招數——補陽益腎。可以多吃核桃,多喝羊肉湯,同時有針對性地運用可以補陽的藥材來燉湯,例如巴戟天燉豬尾巴湯,再加上一些枸杞子、山萸肉、桂圓肉、大棗等,美味而滋補。

而如果你的腎陰、腎陽處於平衡和諧的狀態,那麼,養腎只需要做到「節慾、護腰、少鹽」就可以了。

節慾,是指夫妻生活的頻率要適度,以雙方感覺身心快樂而不疲憊為宜。

護腰,是指要注意腰部的保暖,並且還可以通過按摩腰部來養腎。做法如下:晚上睡前,搓熱雙手放在後腰上,從上往下來回摩擦,一直搓至尾椎骨處,2分鐘揉搓50~100個來回。

少鹽,是因為鹹味入腎,鹽就像是腎精的閥門,鹽如果吃的過多,就會釋放過多的腎精出來供五臟六腑使用,造成腎的損耗,所以每天攝入的鹽不要超過6克。

中醫所提倡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腎,冬季對其他臟腑的也不能盲目「進補」,調養身體需根據個人體質情況「對號入座」、循序漸進的來,可千萬不要心急喲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中醫健康保健養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5/1110/642035.html

相關新聞